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米诺夫斯基物理学讲义 篇目3/米诺夫斯基核反应原理(下)

2018-05-08 19:11 作者:Xeku-Eins  | 我要投稿

如果没有阅读前文,请先看篇目2

根据其他科学家们的验证与假设,导出了一旦发生相转移,米诺夫斯基粒子所存在的空间(M空间)在得到一定能量(这被称为M空间阈值)补给的情况下可被维持的结论。 

通过粒子与相转移空间的相互作用可使M空间达到稳定化。此提案一经提出,便有众多的科学家着手于M空间或是M粒子的研究工作。所有的高能源研究者都希望率先成为M粒子的发现者。 

最终发现者仍是米诺夫斯基本人。他在他占据了Side3中一整个岛屿的研究设施中成功生成了M空间,并“间接然而确实地”确证了M粒子的存在,同时也确认了M粒子可拥有长达2.5×10^6秒以上的寿命。 

之所以说是“间接地”是因为形成M粒子的空间与通常的空间不同,通过通常空间观察M粒子是难以获知其正确的形态的。我们所观测到的只不过是种种M粒子的“影子”罢了。 

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发现实际就是米诺夫斯基物理学所预测的“影子”的发现。(下图2) 

图2

(x次元的观测者只能观测到X1和X2,M粒子的全貌H(x)无法被观测。) 

M粒子的形成空间在数学上被记作第10次元,因此寻求它的4次元解(即其在通常空间的行为)时,会得到包括虚数解在内的众多答案。M粒子的“影子”即是对应着M粒子的标准表达方程式的众多的解<复数解>的存在。也就是说,使电磁妨害,(立体格子)场<I力场>,Mega粒子,米诺夫斯基飞航系统<M-Craft>等技术成为可能的M粒子的活动与这些众多的解一一对应。 

现在,崭新的道路开辟了。随后,M粒子和其活动的应用技术被陆续实用化。虽然也有不少物理学家对这种无法观测的M粒子的存在提出异议,但目前还未能发现有力的反证。 

米诺夫斯基本人则据说投入了下一阶段的研究,开始尝试光子与M粒子的统一。然而,这一研究的经过在一年战争中丧失,完全陷入不明中。


米诺夫斯基物理学讲义 篇目3/米诺夫斯基核反应原理(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