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阅读不能理解?快看看你是不是中招了

今天小易继续营业~~嘻嘻
今天我们来说说相爱相杀已久的老朋友——阅读理解
如果试题的杀伤力分等级,那么阅读理解绝对位列一级!拥有两幅面孔,笑里藏刀,杀人于无形!
每一个单词都认识,组合到一起就不知所云了;
前两段读的明明白白,突然一个“暗器”(生词)杀过来,瞬间被打回原形;
偷偷挖几个“陷阱”(转折句),云淡风轻地掩盖过去,让你深信不疑地选择错误答案!
按理说,我们对这个题型最为熟悉,中学、大学、四六级到考研,所有试卷中必然会出现。而且文章完整,无需拼写单词,提供选择范围。
可现实:一篇文章读半个小时,选择纠结十几分钟~
一对答案正确率不到一半,几十分就没有了!
费时间,分值大,得分难!
到底怎样才能抓住阅读理解的分?
首先,我们来搞清楚几个汉语词汇:

yuèdú:看书或读书;观览文件图书
·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lǐjiě:了解、明白事理,领会,领悟
· 能以自己的口语、文字或其他符号,将已知的事实与原理、原则作成解释。
· 顺着脉理条理进行剖析, 从道理上了解,指了解,认识,说理分析, 见解。
(释义来自汉语词典及百度百科)
通过官方解释得出:读≠阅读,看懂≠理解
反思一下,自己在阅读理解时达到以上标准了吗?
文章到底表达什么?
语句段落之间有什么联系?
读完后能否完整复述出来?
为什么会做不对?
1 · 读不懂:词汇量不够,语法基础差,不会分析句子结构和上下文逻辑
2 · 不理解:没有阅读技巧和做题思路,不能把握文章主旨,缺少经验总结
两方面的种种原因,导致阅读理解的文章要么看得稀里糊涂读不通;要么以为读懂了却做不对题;投入时间精力分数却没提高!

下面就来看看到底踩了阅读理解的哪些坑?
1、认为背单词和做阅读是两件事
一类学生先背单词,大纲词过个两遍,就把单词书扔到一边开始全身心投入阅读题中;
另一类则认为背单词没用,与其在这上面花时间不如多做几篇阅读。
首先,单词不认识绝对做不对阅读理解
其次,单词认识也不一定做对阅读理解!
考研英语大纲要求考生掌握词汇的多种词义、词性,并且根据前后文推测生词的意思。
也就是说,难度加大,记住一个单词释义完全不够;
而且就算投入精力去背单词,卷子中仍会出现一些超出大纲的词汇。
因此,两者可以同步进行。背单词时了解各种词性词义在句子中的用法;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加深单词印象,锻炼生词推断能力。
2、没有运用做题技巧
虽然阅读理解考察的是文章理解能力,但每道题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题型有:细节题、词汇题、推断题、例证题、态度题、主旨题。
有的题目考察词汇量,有的考察细节,有的则考察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非做每道题都需要通读全文,有时仅凭一个关键词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各题型有不同的考察方式,自然有相对的解题技巧。平时练习时养成分析题型,汇总经验,总结方法的习惯。
例如态度题技巧:
先通读文章,把握整体方向;再仔细确认题干中人物,时间等关键词,定位到所在文段;分析可以体现态度的语句,注意有没有用到同义替换词;以“积极” “消极” “客观” 进行划分...
3、认为读懂文章就能做对题
看懂≠理解,当自认为读懂文章后,就会按照个人理解做题,往往最容易出错。试卷题目常常会给自以为读懂文章的考生挖坑,设置一些容易忽视的小转折,模糊观点,造成混淆。一个大意,就信心满满地选择了错误答案!
三个注意点:
1·通过关键点判断
注意文中表达感情色彩的词汇词组,由此确定文章的思想感情走向,体会作者的表达目的;
2·总结概括段落和全文
得出全文主旨和中心思想,明确整体大方向;
3·切勿自行脑补
文章表达到哪一步,我们的理解也就止步于此,不要引申联想语句背后的思想感情。
4、疯狂做题就能提升
阅读文章在质不在量,尤其对于考研学生来说,可以利用的真题资源有限,认真做完一篇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对对答案就结束,收获的回报远不抵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做完每篇阅读都应该有所提升,考研真题尤为珍贵,不仅是一道题目这么简单。
如何得到最大价值
1·日常积累,至少保证每天一篇文章的阅读量
2·以考试标准要求:规定时间,不查词典,坚持做完
3·精读文章,摘录生词僻义,分析全文结构逻辑
4·总结错题原因,归纳题型技巧
5·至少反复做一遍或两遍
5、不能及时调整心态
就算在考试前夕,阅读题频频出错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每篇阅读的难易程度不同,文章主题也不一样,正确率很难保持稳定。
如果心态不佳,会减弱答题自信,甚至影响其他科目。
这时就要学会调节情绪,坚持复习方向。
要确信做阅读是提高英语能力的最佳方式。不仅复习单词、提升语感、熟悉试题模式,甚至可以培养考场上临危不乱的心理状态,长久坚持下去收获的回报一定是超出你的想象的。
End

更多的有趣知识请扫码关注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