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日39岁母亲带19岁儿考黄埔军校,功成身退,她再劝儿子起义


1938年冬天,黄埔军校第16期开始招生。这一天,湖南衡阳报名处来了一对母子。负责招生的人以为是母亲送儿子报考,就给了一张报名表。不料那位母亲却说:“麻烦你再给一张,我也要报名。”得知这位母亲即将39岁的时候,负责招生的人拒绝了,并对她说:“你超过年龄太多,不能报考。”这位母亲并没有因此离去,而是拉着儿子的手,对负责招生的人说:“他是我的独生子,生下仅九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我历尽千辛万苦把他拉扯大,我本不舍得把他送到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去,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教员,更应以身作则。今送子参军,我们决心以身许国,您难道忍心拒我于报国门外吗?”负责招生的人被感动了,破例允许这对母子一起报考,结果母子二人双双被录取。她就是周咏南。

周咏南是湖南祁东人,父亲是这一带有名的乡绅,家境优渥。为了培养女儿,5岁那年,父亲不惜重金,给周咏南请了一文一武两位教师。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周咏南不仅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文化课也没有落下,能写会画,成了祁东有名的才女。1919年,19岁的周咏南嫁给了书法家黄矞的儿子黄延庆为妻,第二年生下了儿子黄天,一家人都十分高兴。不料仅仅9个月后,黄延庆就因为急病过世了。周咏南花了很长时间才从悲痛中走了出来。不久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目睹日寇在沦陷区的种种暴行,周咏南十分愤怒,决心投笔从戎,上战场杀敌。1938年冬天,得知黄埔16期在衡阳招生的消息后,周咏南立刻带着高中刚毕业的儿子黄天前来报名,最终双双被录取。在黄埔军校,周咏南的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还获得了三次刺杀比赛的冠军。军校毕业后,周咏南被分到了53军,任政治部干事。但她不愿意坐办公室,坚决要求去前线杀敌。上级同意了她的请求,让她出任女兵连的连长。

周咏南的儿子黄天从军校毕业后,被分到了86军13师,不久后跟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石牌保卫战,初上战场就立下了战功。1943年11月15日,常德会战中渡口战斗打响。在中渡口防守的正是周咏南的女兵连,全连3个排9个班135人,进攻的日军是铃木大队。炮火轰炸过后,日军向女兵连的阵地发起了猛攻。在周咏南的指挥下,女兵连用机枪和手榴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日军指挥官铃木雄恼羞成怒,下令炮火进行更猛烈的轰炸,然后亲自带队发起了第二次攻击。女兵连先打机枪,再甩手榴弹,最后和敌人拼起了刺刀。周咏南一人就撂倒了5名日寇,还把铃木雄给刺成了重伤。但日军仗着人多,不断冲击,最后占领了中渡口,女兵连奉命撤退。这次战斗中,女兵连共毙伤日军一百余人,表现十分出众。之后周咏南又率部参加了不少战役战斗,立下许多战功。

抗战胜利后,她毅然辞去军职,回到老家当了一名老师。同时她还给儿子写信,劝他从国军中辞职。当时黄天已经升任营长,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仕途,因此没有听母亲的话。解放战争爆发后,周咏南又多次给黄天写信,劝他率部起义。平津战役爆发后,黄天跟随部队在北平起义并加入了解放军。1966年,一代奇女子周咏南病逝,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