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考博参考书、往年招生情况、备考经验
一、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往年招生情况

招生导师:
陶云
https://jyxb.ynnu.edu.cn/info/1183/2071.htm
尹可丽
https://jyxb.ynnu.edu.cn/info/1183/2076.htm
黄海涛
https://jyxb.ynnu.edu.cn/info/1183/2382.htm
孙瑜
https://jyxb.ynnu.edu.cn/info/1183/2070.htm
文斌
https://cic.ynnu.edu.cn/info/1012/2155.htm
二、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考博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截止到入学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教师和工作人员。
3、学术水平和教研要求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学生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属于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不包括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
(3)出版专著(个人撰写超过五万字);
(4)撰写重要咨询报告,并有厅级及以上领导人批示或部门采纳应用证明;
(5)主持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6)获得厅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
(7)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硕士论文;
(8)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课堂教学比赛奖或科技作品竞赛奖;
(9)获得过厅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及管理类的奖项或荣誉称号。
三、报名提交材料清单
提交材料清单:
1、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学校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云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一份。
3、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单(均须加盖成绩管理部门公章)、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扫描件。
4、学历(学籍)证明材料。
5、硕士毕业的申请人需提供硕士学位论文。
6、申请人须获得本学科方向2名教授意见。
7、已有的科研成果或科研项目的复印件(学术论文、科研奖励、著作、专利);
8、自我评价及攻读学术学位博士期间拟进行的专题研究报告;
9、《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品德考核表》本人签字,相关部门盖章。
10、各类英语水平考试证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等);
11、近半年内(2021年11月30日后)在国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体检报告或按考试要求体检的材料。
12、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在职证明,包括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及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等。
四、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考核流程
考核包含“初审”与“综合面试”两个环节。
(一、)初审:
初审包括“材料审核”与“专题研究报告审核”。材料评审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材料审核”占60%、“专题研究报告审核”占40%。材料评审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者取消申请资格,不再进行后续环节考核。
(1)、材料审核
材料审核专家组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审核,专家组由不少于3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材料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外语水平(占10%);
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占5%);
硕士学位论文(占10%);
教育(工作)背景及学术经历(占20%);
学术研究潜力(占20%);
教学与科研成果(占35%)等;
专家组依据申请者提交的材料以及《教育学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材料审核及成绩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专家组对考生的材料审核进行独立评分,计算出所有参评专家的平均分,将平均分作为该考生的材料审核的成绩。
(2)、专题研究报告审核
审核专家对申请人提交的“专题研究报告”进行审核并评分。
审核内容包括:选题的来源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占15%)、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占15%)、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计划(占25%)、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35%)、研究的基础和保障条件(占10%)。审核专家依据申请者提交的专题研究报告以及《教育学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专题研究报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专题研究报告审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占“初审”成绩的40%。
(3)、初审权重
“初审”成绩=(“材料审核”成绩×60%)+(“专题研究报告审核”成绩×40%)
综合面试名单确立。在专业内按报考导师,对申请人的“材料评审”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原则上按照招生计划数的2倍拟确定综合面试名单,进入综合面试考核环节。

(二、)综合面试
教育学部成立综合面试考核专家组,专家组由具有正高级职称的5名专家组成。面试考核专家组对申请人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时间不低于30分钟,综合面试采用百分制,成绩满分为100分,低于60分(不含60分)者不予录取。
面试考核内容涉及: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潜力(占50%);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占20%);英语听说能力(占10%);科研潜质(占10%);综合素质(10%)等。每位考生的面试考核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三)录取
1、根据招生计划分配,在专业内按报考导师,对考生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人选。
2、如若专业内某一导师没有合格生源,则可将计划调至专业内其他导师;也可将计划收回至学部重新分配。
3、拟录取时如果出现考核总成绩相同的情况,则按综合面试成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拟录取,如仍出现综合面试成绩相同情况,则按材料评审成绩由高到低拟录取。
五、史老师推荐参考书: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方富喜、方格:《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谢弗(Shaffer,12.R)等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六、史老师推荐阅读期刊: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报
七、【几深教育】考博专业课程辅导授课体系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备考建议:
1、考博兵法(7):上梁山还得提个人头
《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林冲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来投入伙,何故相疑?”
王伦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个‘投名状’来。”
林冲便道:“小人颇识几字,乞纸笔来便写。”
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上面这段对话太有意思了。我忍不住改写一下。
考博学生鼓足勇气问道:“我对目前的状况不满意,因此来找老师,老师您觉得我考博的决心不够吗?”
博导微微一笑说:“既然你对目前的状况不满意,你要是真心想考这个博士,你得拿出一个‘投名状’。”
考博学生不仅大喜,于是傻乎乎说道:“老师这还不简单,学生我还是认字的,请老师给我纸和笔,分分钟给您写三个大字‘投名状’。”
博导幽幽一叹,莫不是个傻子?
另一位博导看不下去了,耐着性子解围说:“同学你理解错了。只要是想考博,就得拿出投名状,也就是材料审核环节的文章和研究计划,是你排名靠前的笔试成绩,是你侃侃而谈的面试表现。”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林冲想入伙,可以,欢迎,但是得拿出诚意来,也就是提个人头当投名状。人头一扔,我知道你不是打嘴炮,你确实是想入伙,你不仅表明了态度,也拿出了行动,倒逼我不得不同意了,否则良心都过不去了。
你想要考博士,可以,欢迎,但是得拿出诚意来,也就是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东西一扔,我知道你不是嘴上考,你确实是想上岸,你不仅表明了态度,也拿出了行动,倒逼我不得不同意了,否则良心过不去了。
实际上,做很多事都是这个道理。
之前咨询我的学生,人人都有烦恼,担心材料审核不过,担心联系导师被拒,担心笔试成绩不过。
为什么这么担心?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投名状。
没有投名状还幻想能够入伙,所以自己心里没有底气,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担忧。
所有的担忧中,可能排第一的要数联系导师了,毕竟要和人打交道,而且导师的态度对你整个的考博成败至关重要。
联系导师之前,你无非处于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你无比优秀,成果一大堆,能力很突出,不怕导师不点头;第二种情况就是成果不突出,能力强不强也无法证明。
第一种情况没啥可讨论的,只要导师眼睛正常,就会紧紧抱住你的大腿。
我们绝大多数人处于第二种状况,程度有所差异而已。
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们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提早的联系导师,但是没有足够的筹码,老师处于礼貌和修养,不痛不痒的说了句“欢迎报考”。
“欢迎报考”就是一句对于导师来讲没有任何成本和风险的话,言外之意是,我欢迎你报考,我也欢迎所有人报考,报考是你的权利,能不能考上以及我要不要你,我可没说啊!
博导会对无数个人说这句话,不得罪人,你真要是经过重重难关,顺利上岸了,博导会说,你看吧!我就说你行,一早我就看好你。
你没有考上,你也欠博导的人情,人家老师给你机会了,欢迎你了,是自己不行,辜负了导师的期许。如果有导师直接告诉你,别考了,或者委婉的说,我的几个硕士今年也在考,你应该感谢导师,幸好不因为他的难为情浪费你的时间。
这种“欢迎报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你反而因为你暂时的不突出,给了导师不好的第一印象,如果你要是铁了心想读这个导师的博士的话,这就是打草惊蛇了,如果你的态度是试一试,这个不行换下一个,同样的水平下一个导师也大概率拒绝你,白白浪费本来可以的机会。
第二种情况,就是不要那么着急的联系导师,等准备的差不多了再联系。
如果走申请审核制的学校,在对自己的材料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就等到交完材料的年后材料审核之前在联系,这段时间赶紧积累“投名状”,比如虽未发表但是质量很高的文章以及重写的研究计划,虽然之前已经在报名系统中提交过了,但是还是要私下里再给导师发一次最新的,多给自己增加一份希望。
走考试制的学校,干脆就在笔试成绩出来之后,确保进了复试的时候在联系,你的成绩就是你的投名状,这时候导师也愿意搭理你,毕竟就差最后一步了。
可能有些同学担心,我不联系别人联系了怎么办?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投名状,你还真不能怎么办。
别人一定会联系,每一个博导每一年都会接收到很多人的联系。无所谓,我们也管不了。
如果别人足够优秀,我们再怎么折腾也比不了,那就认了,没办法,大概率说明自己的选择有问题,按理说你的选择应该是和自己的实力差不多的院校和导师,不应该冒出这么生猛不在一个量级的选手。
别人不够优秀,和你差不多,导师给的是“欢迎报考”,那你还担心啥,最终决定导师选择的还是你的实力。
请务必相信,博导不缺名声不缺智慧,大概率也不缺钱不缺关系,每年就一个,最多两个博士名额,而且选博士是给自己干活的或者传承衣钵的,给自己干活就是给自己挣钱,来的光明正大,博导们是不会选个什么关系户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人的。
就是碍于情面,口头上鼓励关系户,最后也一定找个理由杀掉,理由是天底下最好找的东西,遍地都是,比如你面试的时候是导师组一块打分,确实是差了一点,我也爱莫能助。
联系导师要拿出投名状,就像你谈恋爱一样。
一个帅哥想追一个美女,只见帅哥健步如飞,逮住美女就问“美女你好!我是靓仔,我要和你谈恋爱,你答应吗?”
性格温和的心里骂你一句臭流氓,脾气大的估计直接给你一个大耳刮子,好个登徒子,莫不是个傻子?
正常的流程是不是,你先把自己的硬件提上去,买个房,开个车,收拾的利利索索的,摸清美女的状况,比如喜好、性格、行动轨迹之类的。
然后再去行动,前面的就是你的投名状,最后美女才可能同意。同意只是一个结果而已。
你想考博,就去问导师可不可以?导师的想法和美女一样。
所以说,亲爱的同学们,放弃幻想,准备投名状去吧!
2、考博兵法(9):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
飘洋过海的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
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
表达千万分之一
为了这个遗憾
我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
记忆它总是慢慢的累积
在我心中无法抹去
为了你的承诺
我在最绝望的时候
都忍着不哭泣
李宗盛作词作曲的这首《漂洋过海来看你》完全可以指导我们考博联系导师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在《考博兵法(2):没有联系不上的导师,只有联系不上的前任》中,已经解决了找到导师联系方式的问题,没有看这篇文章的同学,本文最后会有文章链接,自己去补课。
联系导师本质上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这么多导师里面我为什么偏偏联系您而不去联系其他导师?第二,这么多学生里面您为什么偏偏选择我而不去选择其他学生?
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联系导师环节就是成功的。
联系导师就像和导师谈一场恋爱,两人必须一见钟情,当然,你可能已经预谋已久,但是必须要让导师对你一见倾心。
爱情是不讲道理的,导师一旦“爱”上了你,不论什么力量的阻拦,也很难把你俩分开。
你和导师的联系,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而第一次接触基本是通过邮件的形式。
所以说,你为了发这封邮件,必须拿出“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的精神。每一个字都要精心设计,每一句话都要恰到好处,整个情绪要不卑不亢,整篇文章要直击心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一步就要收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导师的信息。
先把中国知网、万方、北大法宝、读秀等数据库上目标导师的文章全部下载下来,然后再把SCI、Scopus、JSTOR、lexis、heinonline等国外数据库上目标导师的文章下载下来。
最后再去知乎、公众号、微博、小红书、抖音、B站等平台找找目标导师有没有开个人账号,说不定有意外之喜。这还不够,在用导师姓名作为关键词搜一下相关的新闻,看看他参加的各种活动。
还要通过官网以及百度百科等信息摸清目标导师的家乡、求学历程、工作历程等信息。
最后的最后,去淘宝、京东、天猫、孔夫子二手书网搜这个导师写过的书,有条件的再去图书馆检索一下,把你认为有必要买的书都买过来,最好是全买过来。
在扎实做完第一步的情报工作之后,我们第二步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
先把最难的工作做了,就是在自信认真的研究目标导师的文章和书籍的基础上,专门给他写一个文献综述,这个综述就是对他学术生涯的现阶段的总结和回顾。
写作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写他的东西,严格按照文献综述的标准去写,也要旁征博引地引用别的大佬的东西,这个地方要注意一点,别搞错了目标导师的学术倾向和旨趣,瞎引用导师反对的学者和观点,甚至把目标导师类比于他反对的人和观点,相信通过你前期的阅读,这个错误不会犯。
试想当目标导师看到一个学生对自己如此重视,对自己的学术成果如此深入的研究,写出来的总结居然比自己还要了解自己,导师心里会是什么感觉?这学生就俩字——懂我。
下一项工作就是找你和目标导师之前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的目的是共情,也就是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比如,看一看是不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再看看是不是校友,大学的校友、高中的校友、初中的校友、小学的校友,捋一下找一找。
你工作做到位的话,还可以进一步的查目标导师的父母和爱人的履历,以期找到这个共情点。
实在不行,再找一找有没有一块参加过什么学术会议读书会讲座之类的。开动脑筋,总能找到最大公约数的,比如是不是都是同一个少数民族、同一个宗教信仰、同一个民主党派、甚至是同一个性别。
我之前有个学生,就写到了性别,这个适合于女生报考女性导师。
“我猜测,这种共性可能出自我们的性别、专业和信仰,而上述‘共同身份’”的形成却来自一种珍贵的偶然性。”
共情点找到之后,就得写一下你的研究计划了。
这个计划不用写的多么详细,但是一定要字字珠玑,最好是和导师的研究有呼应,这些字会非常烧脑,不烧脑也没法一见钟情,你必须通过这短短的研究取向和导师产生学术上的共鸣。
在你认真研读目标导师文章和著作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的阅读,不断的反思和质疑,直到找到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最后就是打磨一下措辞,有个好的开头和结语,这个的具体写法千人千样了,开头比如。
“尊敬的XX老师,您好!踌躇几月,我终于把这封邮件发给您了。在表达我的崇敬之情前,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
结语一定要表达祝福,比如“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只颂撰祺”、“顺请文安”。
最好以附件的形式附上你的简历、学术成果、研究计划等信息。
经过上面的步骤,能不能让导师一见钟情不好说,毕竟爱情是不讲道理的,但是我们已经做了能够做的一切,“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了,最起码会给目标导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知道,你的竞争对手给导师发的邮件,基本上就是自我介绍、表达读博的意愿、问导师是否还没有名额这种水准,普通的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基本不会让导师的心湖产生任何波澜。
这种邮件发给谁都可以,没有个性,没有针对性,只能是聊胜于无的自我安慰。甚至有学生群发邮件,就连导师的姓氏都没改,我就见过有学生这么干,结果遇到了一个性情刚烈的导师,直接给回复,我姓李不姓张,这是真人真事,你说尴尬不尴尬。
给导师量身定制一个文献综述,解决了我为什么选择您而不选择别人的问题;写一个关联的研究计划解决了您为什么选择我不选择别人的问题;共情点的话是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加强和润滑;合理的措辞是梳妆打扮和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