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福特级的2号舰有12万吨?这个说法明显不靠谱!

2022-09-03 16:17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这两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种新传言;就是说福特级的2号舰,也就新肯尼迪号居然有12万吨;并且说在肯尼迪号上已经彻底解决了首舰福特号上出现的各种不堪现象。比如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技术都不好用的问题。而且现在新肯尼迪号已经完成了95%的建造工程,一旦完成剩余的那5%之后正式服役加入超级大国海军,立即将成为这个星球上最为强大的核动力超级航母,继续领先所有其他国家50年甚至100年!看看以上这些说法,如果对不了解就里的人,说不定会被唬得一愣一愣的。但问题是这些言论,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说超级大国的航母继续领先全球50年甚至100年,不如直接说超级大国的世界霸权再过100年也没有问题。明白了整个思维路径,就很容易知道以上这些说法到底出自哪类人之口了。


不过事实总是胜于雄辩。与其争论超级大国的航母还能不能继续领先全球50到100年,不如直接探讨新肯尼迪号是否真的有12万吨;以及是否已经彻底解决了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技术不过关的核心短板。首先应该明白一个基本常识,对某型舰船来说,如果两者吨位相差1万吨就是巨大的差异;甚至都不能继续算是同一级舰船。而每级舰船一般都以首舰的名称来命名。也就是福特级都是以首舰福特号来命名的;正像4艘小鹰级都以首舰小鹰号来命名;10艘尼米兹级都以首舰尼米兹号来命名一样。同级舰的吨位差距都不算很大。比如小鹰级航母中的4艘,他们之间的吨位最大差异,也就是实际排水量最大的那艘和实际排水量最小的那艘的吨位差异还不到1200吨。这对一批满排在8万吨左右的大舰来说,


千把吨的差异只能说是正常的建造误差。因为1950到1960年代建小鹰级航母时,既没有现代化的电脑版CAD图纸,更没有后来无处不在的数控切割机床。当时造大船小船都是纯机械切割甚至是人力手工切割再对船板定型。因此4艘小鹰级的船体排水部分,你的外壳稍微鼓一点;我的外壳瘪一点,这1000来吨的排水量差距就出来了。而福特级首舰福特号的真实满载排水量其实只有10.2万吨,是全球第一艘满载排水量真正过10万吨的航母;也是全球第一艘过10万吨级的军舰。而作为同型舰的第二艘的新肯尼迪号。满载排水量正常情况下也就应该在10.3吨以内,怎么可能一步扩大到12万吨?现代造船都是全程电子图纸加数控切割和折弯成型,如果是同型舰用同一套图纸,那么最终2舰的差异基本不会大于500吨级。


一下子相差1.8万吨,那就不能再被叫做福特级的2号舰,而是该叫做新肯尼迪级了。超级大国海军在建造福特级之前,确实论证过12万吨级以上的航母类型,但是因为航道和码头等基础设施不到位而最终还是限制在了10万吨上下,比尼米兹级后期批次仅仅大出了不到3000吨。而就算是建造了10艘之多,建造周期长达25年以上的尼米兹级,也只是从首舰的9.3万吨逐步扩大到了末舰的9.9万吨,差异只有6000吨。怎么可能福特级的前2艘之间就差了1.8万吨?就算是新肯尼迪号真有12万吨,那么超级大国现有的航母码头和航道也承受不了。由此可见说肯尼迪号有12万吨,极有可能是把英制短吨当成了国际公吨,并且还故意的四舍五入故意往大里说。或者是一贯CHONG美的人士的脑补,从这个角度讲,


还不如直接说福特级的2号舰有15万吨更能威震天下。至于说首舰福特号上的技术缺陷到了2号舰上就自动解决了?这更是无稽之谈。这就像说一贯的学渣转学了就成了学霸一样的不靠谱;或者从最简单的逻辑关系上都说不通。如果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到了新肯尼迪号上就自动好用了,为何不把这批好用的设备临时拆下来给福特号安装上,岂不是4艘福特级都好用了?如此一来,就像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就是了。


福特级的2号舰有12万吨?这个说法明显不靠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