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装备7:赛睿RIVAL 106的做工和设计改良

大家知道,赛睿把自己的鼠标分为RIVAL和SENSEI两大系列,这样所谓经典的KANA就自然会被孤立,如今改成右手后整编到RIVAL系列,再意图通过搭载Truemove1引擎来提升在100~200内价位的竞争力,改变赛睿低端乏力的局面。

大家知道,赛睿把自己的鼠标分为RIVAL和SENSEI两大系列,这样所谓经典的KANA就自然会被孤立,如今改成右手后整编到RIVAL系列,再意图通过搭载Truemove1引擎来提升在100~200内价位的竞争力,改变赛睿低端乏力的局面。

从包装外的产品信息能看到,RIVAL 106源自KANA,所搭载的TM1引擎指标不低,抛开7200dpi不说,240ips、30G加速度是比较惊人的,网上有人说它是基于PMW3330,其实是无根据的。从拆解看到芯片的封装规格到参数配置能确认,TM1引擎其实就是PMW3327(220ips、30G)的强化版,再通过固件实现1:1追踪。

产品和附件。

虽然细节有所改动,但KANA的“味道”确实依然在,KANA是完全对称分布(包括按键),而RIVAL 106仅仅机身对称,其实这种“对称机身+单侧侧键”的做法是国产厂商玩得较多、较早的,从RIVAL 100赛睿也开始“违背”自己一贯对于对称鼠标的宗旨,似乎也在向更大空间的市场妥协。

4、5侧键的分布情况,过去KANA是一左一右各1枚,现在都在左侧。拇指区无任何防滑结构、涂层和纹理等,非常的干净和细腻。

右侧裙无侧键,其它同左侧。

鼠标为黑白配色,左、右键为一体式按键设计,白色底漆+UV光油,带中岛区,结构清晰、简洁。

相比KANA,DPI键变得更大、更趋于扁平了,而滚轮的变化不大,但有轻微松动,往后滚安静、但往前滚动时伴随明显的噪声,滚动齿感较浅和肉。

整体握感和KANA相似依然是操控性的鼠标,尺寸123*67*45.1mm,重80g,轻且稳,大多数男性玩家比较好驾驭。

RIVAL 106侧裙的表面做工很不错,表面无喷涂,完全靠模具蚀纹打造极为细腻的表面和光泽感,前端合模线控制良好、边缘咬合的缝隙也非常小,做工在这个价位算得上出色。但是,没涂层、胶皮的保护,这个表面比较容易被打油发光。

光油保护的白色按键不会容易掉漆,但是汗手打滑的问题不可避免。左、右键搭配的是20m的欧姆龙,行程充足、声音清脆,但存在轻微差异(左键比较肉),作为延续KANA的传统一体式按键结构,RIVAL 106的按键上盖略厚实,有较明显的预压行程,点击的回弹速度一般,相比分体式的310,差距很大,一分钱一分货。

底部脚贴面积和分布合理、光孔位置居中,没毛病。另外从透镜的结构能再次确认TM1并非基于PMW3330的,所以别被水军误导。此外,底壳的表面工艺同侧裙,一样细腻出色,光孔周围的一圈轻微隆起,体现了做工水准,可能也是防伪的特别设计。

USB插头和赛睿一贯的线材柔软、无镀金和无磁环。

通电效果,背光分布在LOGO和滚轮,可通过ENGIEN3进行修改RGB灯光。

无论是数据还是实际对比,能看出来RIVAL 106并非1个小鼠标,起码比G304大,它具备握感饱满,且操作轻松、平稳的特点,从我们实战的情况来看,FPS、MOBA它都能比较好的兼顾,具备万金油鼠标的潜质。

除了整体做工良好之外,TM1引擎所提及的1:1定位也是RIVAL 106比较值得讲的地方,其它实际表现一般,保持基本百元级鼠标的平均水准,无明显硬伤。我们后续也将针对TM1引擎的精准度和真实性做测试,希望关注。有一说一,中立中肯,欢迎关注GWT观纬测评的数据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