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塔库金景娥与Nexy朱世爀
这两块都是削球定位的板,两个人物的剪影设计的很有意思。 金景娥结构为内三层等厚阿尤斯+两层较薄阿尤斯面材 朱世爀结构就是在金景娥基础上再加两层阿尤斯力材,成为了一块类cl结构的七夹板。 手感上一句话就能概括了
小力量虚弹,大力量韧实
,声音也非常类似,且辨识度很高,咚咚咚咚咚咚,两块都如此,金景娥这块尤为震手,震动感可以在指尖仿佛有回声般的停留,这种震动反馈在加力后消失,毫无疑问朱世爀更扎实一些,更适合现在的球。
韩国队祖传的削球板是蝴蝶的
老二极管Diode
,九十年代就停产了,金景娥04年奥运会的铜牌和朱世爀03年世乒赛决赛时用的都是这块,不同于
新二极管Diode V
的大芯结构,老二极管是五层等厚的,后来的特注朱世爀也是如此。 于是疑问就来了,据打过特注朱的人讲,这块五层等厚的板属于硬而不弹类的,我虽未打过,但确实符合我对等厚五夹的印象。但怎么到了这两块,没有沿用硬而不弹的扎实设计,却成了虚弹大蹦床了呢? 朱世爀在教学视频中提到过他并不喜欢根据来球的上旋强度去把板面调整成偏合上的角度,而是会注重前臂加速度和重心去压弧圈,正如同柳承敏说他拉下旋也不关注拍形角度,更多关注自己的重心。 当然调整拍面角度是非常巧妙且省力的,从本质上说,属于借力技术,显然韩国队这两位耿直老男孩更喜欢自己主动,另一位吴尚垠欧巴则截然相反,能借力绝不发力,出一滴汗算我输。 这或许是他会选择nexy的原因,因为硬板的局部形变更大,对拍面角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大蹦床类板对拍形角度相对包容性好一点,只要敢发力,基本都能造出满意的上台弧线。 打过虚弹类板的人都知道,此类底板近台小球比较考验手上控制功底,动作到位就不虚,否则就太弹,中远台有着深不可测的形变与旋转制造能力,适合积极主动的做动作加转的人,借力时虚弹明显,上手友好度一般,这也是nexy朱世爀口碑一般的主要原因。再说直白点,手上没点儿活还真打不来这种板,乒乓球最难的就是主动发力制造旋转。 这两块板的速度都不算快,但手上感觉却是非常弹,且弹性随力量的增长变化得不怎么线性,大力量下是出球加快的喷感,而非在板上停住的持球感,这意味着nexy朱与金景娥在发力削时弧线极为低平,且球非常顶,威胁极大,但难以掌握,这种设计和绝大多数弧圈板或削球板是背道而驰的,而在上个世纪风靡的等厚七椴上也彰显出同样的个性,一旦习惯和掌握以后,就很难适应棕松一类的持球板了,反之亦然。 我这里衷心奉劝买了nexy朱世赫,但不满意的球友们先不要着急出手,动作上做得紧凑一些,用这块板尤其不能匀速“托”,找到合适的挥拍距离后放松引拍,加速挥动,制动摩擦,当手上吃实以后震感会变得集中短促,这板绝对称不上是好上手的,但他实实在在的能用震动反馈告诉你你的动作做对了没有,只要能花上几个月左右适应,七层阿尤斯韧到深不见底的上限,会让你欲罢不能,不断去探索自己旋转制造的极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