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成猫-美械蒋军与旅大苏军(下)
这个月已出的上期
铁铁们陆续都来捧场
还有关心德械系列的进展
我在这里声明德械部分还有两期
为保证庞大内容的准确会在下个月出
今天还是承接上期开的头具体分析
双方装备和技战术上的差距
推演不期而遇后的结果

首先,制空权方面在东北的国军战斗机数量只有不到300架,P40和P51各一半,并非蒋粉YY的清一色野马,之前全是跟着飞虎队和日薄西山的鬼子陆航二流集团菜鸡互啄,根本就没有二战欧洲战场那样大编队高空高速空战的经验和所必需的操作技能水平。

另外说一下鬼子陆航中最顶尖的关东军航空集团几乎没在内地参战,是在诺门坎和之后的太平洋战场上被美苏的远东航空军以及美海航舰载机集群重创过,蒋军飞行员的实际空战水平甚至不如同时期英美苏三国远东空军。

旅大的远东空军有三个歼击机师至少500架战斗机,分别是苏联自产的雅克9和拉格7以及美制P63眼镜王蛇,性能相比P40都能处于绝对优势,除了航程较短外在空战中跟P51各有千秋,低空性能甚至更强。

苏军飞行员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同能量机在高空高速空战的经验非常丰富,而且有精湛的个人技战术发挥出P63眼镜王蛇和拉格7的低空性能在吊打P40的同时制衡P51。

即便蒋军初次挑衅时成功偷鸡机场捡一次大便宜,一旦远东空军反应过来大编队机群升空,技艺不精的蒋军大员亲戚们开P40会马上被追着打来不及逃命就被击落,即便是开P51也无法绝对压制稍不注意就会被拉7和P63反艹,更无暇掩护己方轰炸机,制空权最多对半,形成不1944年英美对德日那样零封凌空随意侦察和俯冲攻击对方地面目标的绝对优势。

退一万步算双方制空权对等,空中掩护和侦察力量全部清零,那么地面战又会如何呢

战前侦察方面,苏军师侦察连会以班或排为单位对己方出发阵地外2公里外隐蔽,逐渐搜索前进到10公里左右,能在全师进入战场时提供周围至少8公里范围的大致敌情信息。

实际战斗中,苏军非常擅长隐蔽中接近地方孤立的警戒前哨,在突然中发起袭击,抓捕俘虏并收集情报。巧妙伪装,长期潜伏直到发现目标完成测绘,每排都有一部电台能及时联络。侦察班组会携带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和额外加强的50mm迫击炮。

有时侦察排甚至还会携带12.7毫米风冷重机枪、14.5毫米反坦克枪和45mm反坦克炮甚至装甲侦察车,指引和配合己方远程炮火和强击机共同伏击和摧毁敌方轻型装甲车辆和野榴炮阵地。

相比之下,蒋军美械师搜索队不仅没有任何装甲车辆,连风冷重机枪都没有(只有水冷勃朗宁),自动火力主要是布轮和捷克式轻机枪,冲锋枪比例也低于苏军普通步兵,战术意识更是5公里外一片漆黑,不要说开多大的视野,遇上苏军师侦察连能不直接被团灭就谢天谢地了。

装甲部队方面,蒋军坦克总数和旅大苏军相差无几,但一比型号和性能怕是要笑掉大牙。当时驻旅大的苏军全部是T34中型坦克和斯大林重型坦克。

蒋军不仅没有一辆重型坦克则有卫国战争前进口的T26、美国进口的M3和M5斯图亚特、接收自投降日军的95式轻型坦克和97式中型坦克,就算是被战前苏军4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高爆弹击中一炮就会连人带车炸上天,也容易被苏军步兵的14.5毫米反坦克枪12.7毫米风冷重机枪和燃烧瓶伏击丧失战斗力,甚至会斯大林重型坦克直接撞毁,被放在当时苏军步兵师都要淘汰的型号。

其中性能最好的97改和斯图亚特也只能在理论上就差面对面的距离才有可能击穿T34侧面装甲(蒋军坦克兵遇上T34哪有这本事冲到这么近的距离)如果要能击穿T34正面装甲的武器只有105毫米以上榴弹炮和加农炮(蒋军哪有这么阔随便前置平射苏军坦克)。

考虑到蒋军坦克兵和飞行员一样,学艺不精步坦协同压实大片己方拉夫抓丁和面对强敌转进如风的习惯,苏军坦克兵和德三重型动物园周旋时优秀的微操技术和面对虎豹摆大巴都不乱的整体冲击阵形,真遇上了搞不好会被T34随意一炮报销同时被斯大林重型坦克撞到报废最后干不掉一辆T34和斯大林。

炮兵方面,蒋军在全国总共有800多门75毫米以上山野榴炮,但是其中有至少500门是打不到万米之外的75毫米山炮和野炮,而苏军光是能打到万米之外的76毫米以上野榴炮就有600门,而相当于苏军的军级加榴炮的重炮更是只有不到100门,只有美制仿施耐德155毫米榴弹炮、日制96式150毫米榴弹炮和92式105毫米重型加农炮三种,最后一种还不到40门,而苏军光是能在两万米外全境点名92加的A19加农炮就有50门,而96榴和施耐德155榴,以及其他的美制105榴和75山野炮甚至在炮战中连步兵师的122榴和76野都不能有效压制。

最终的诸兵种整体配合,二战后期苏联步兵军和诸兵种合成半机械化集团军,攻坚作战中步兵师负责地带的宽度规定为1.5-3公里。主要方向上的步兵师都以至少1个混合野榴炮团(12门M30型122毫米榴弹炮和32门ZIS-3型76毫米野炮),甚至榴弹炮团和野炮团各1个(M30型122毫米榴弹炮和ZIS-3型76毫米野炮各20门)、1个中型坦克团(41辆T34)甚至坦克旅(65辆T34)和1个轻型自行火炮营(13-16辆SU76自行野炮)进行了火力准备。

有时在冲击炮火准备时,为了对步兵师的进攻地带实施炮击,曾指派军和集团军炮兵群的152毫米加榴炮和122毫米重型加农炮部队参加炮击,必要时还指派集团军第二梯队编成中的炮兵部队在第二轮炮击中加入压住敌方残留的野榴炮火力。

在防御中,步兵师的战斗任务是在空中掩护下步炮协同击退敌人进攻,并在宽6-14公里、纵深达5-7公里的地带内扼守所占据的阵地。要确保遂行突击的步兵和坦克能在整个冲击期间获得炮兵支援,苏军炮兵在进攻分为三个阶段:
炮火准备:按照战前侦察得到的情报分析对方可能的集结地域和野榴炮阵地进行初步轰击,打乱对方重火力和装甲车辆部署。
炮火支援:冲击部队跨过出发线时开始,由预先计划的炮火集中射击和(或)对敌战术纵深的徐进弹幕射击组成。如果敌方坚守马其顿和东宁这样要塞级的坚固工事时,还会动用B4和B2超重型攻城榴弹炮进行轰击。
炮火护送:按需提供支援,用以协助坦克和步兵继续向敌方纵深突破,这时自行野榴炮兵加入跟随冲击部队逐渐向前推进边跑边打。(ISU152和SU76紧跟已经突破的部队既可以直射残存的敌工事和装甲车辆,有时也可以按突入部队观察员提供方位曲射甚至让跟随的喀秋莎火箭炮齐射压制敌增援部队)

只要有远东苏军的军级重型加农炮团投入战斗,蒋军中装备105毫米92式重型加农炮的独立重炮团挺不过三轮齐射,怕是要被数量更大射程更远的A19和ML20全境点名报销。

就算苏军的重型加农炮部队不加入,只靠步兵师的野榴炮团,其余的施耐德155毫米美式榴弹炮和150毫米日式榴弹炮,齐射只能勉强压制一波,跑得慢还要被苏军师的76毫米野炮反艹。至于性能更逊一筹的105毫米榴弹炮和75毫米山野炮几乎被苏军的SU76M在运动中巡回点名,甚至被几辆喀秋莎一轮齐射就覆盖了。

历史上蒋军全面进攻一时再猖狂
看东北大部铁路已经在眼前
还就只能干瞪眼不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