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投入23万,连亏4个月,预制菜是一门好生意吗?

2022-08-08 12:33 作者:富日记  | 我要投稿

最近几年的风口赛道中,总能看到预制菜的身影。

不少创业者也盯上了预制菜。

那么预制菜是一门好生意吗?

先说结论,预制菜的发展是趋势,增长迅猛。

如果是面向商家用户,值得尝试。

如果是面向个人用户,最好谨慎入场。

什么是预制菜呢?

预制菜通常是经过预加工的半成品,通过加热或微波等简单操作,就可以迅速上桌。

很多人担心预制菜的营养口味问题。

其实这些都早就解决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预制菜不论营养还是口味,都和现做相差不多。

在一些高档连锁餐厅,有60%以上的菜品是预制菜。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已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其中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在研发标准化成品及预制菜品。

特别是随着外卖等行业的兴起,更是给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无论从哪个角度,预制菜都可以说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000亿左右。

预制菜在中国处于高速发展初期。

如果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

在未来5年,预制菜市场可以成长为万亿规模的市场。

但一定要记住,预制菜更适合面向商家用户。

如果把目标用户定为餐馆、外卖商家等,为这些商家提供产品和服务,成功的概率比较大。

因为订单量大,复购率高。

如果把目标用户定为个人消费者,说不上是一门好生意。

有一位创业者,今年3月在成都开了一家预制菜门店。

他加盟了一个预制菜品牌,从缴纳意向金到选址、装修再到培训,只花了一个多月就开了店。

从缴纳加盟费用到购买设备、货品再到预付租金,这位创业者花了23万。

63平方米的门店,开在小区大门口。

他以为小区这么多人,生意一定不错。

按照品牌方的预估,他一年能盈利75万元,每个月至少能赚6万元。

但没想到的是,四个月过去了,他的门店一直在亏损。

他算了一笔账,成本主要是人工、房租和电费。

门店两个员工的工资至少需要1万元。

预制菜不需要后厨,但需要24小时冷冻保存,每个月的电费在1500元左右。

房租至少8000元,再加上各种日常耗损大约800元。

每个月门店的基础运营成本在2万元左右。

门店每天营业额在300-1500元之间,以日均800元的营业额,毛利率50%计算,每个月的毛利为1.2万元。

但这还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门店每天从早8点开到晚8点,还是亏损8000元。

而且这还是理想状态,基本每天营业额就在200-300元,不到十单。

通过搞折扣、促销活动,营销额会上去,但毛利率就下来了,只能在20%。

从开店到现在,这位创业者的门店一直都在亏损。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另一位创业者前期投入二十多万,最后选择关店止损。

为什么预制菜门店的2C生意不好做呢?

因为它的目标群体太细分了。

想经济实惠的人,觉得预制菜贵,他们会自己买菜做饭。

想方便省时的人,觉得预制菜还要自己加热,太麻烦。

他们会去外面吃,或者叫外卖。

只有夹在中间的人,才会选择预制菜。

这些人也会左右摇摆,不会成为长期忠诚客户。

可能某一天路过菜市场就干脆自己买菜了。

偶尔路过餐馆,可能就进去吃了。

看到外卖平台有活动,可能就点外卖了。

所以预制菜就很尴尬,如果消费者要省钱,干嘛不自己做。

如果消费者要省时间,干嘛不去餐馆吃,或者叫外卖。

2014年就有类似青年菜君这样以售卖半成品净菜为主的O2O企业。

2014年,青年菜君拿到千万元级别的A轮投资。

只过了两年多时间,它就不得不关门倒闭。

虽然那时因为技术原因,青年菜君卖的是半成品净菜,和现在的预制菜不能比。

而且青年菜君是半成品新鲜净菜,为减少损耗要求用户提前一天预订。

但它和现在的预制菜生意一样,都面临目标客户太细分,并且左右摇摆的两难问题。

本质上,预制菜这样的产品特点,决定了2C市场的目标客户只能是很细分的一小块。

即使运营能力再强,服务再好,在这么细分的用户群体面前,也很难做得太好。

至于他们上一级的品牌商,往往过得比较滋润。

因为他们做的是2B生意,面向的是中小加盟商。

总结一下,预制菜发展空间很大,但更适合2B,而不是2C。

我们经常说,选择大于努力。

这里的选择指的是战略上大方向的选择。

比如是不是做预制菜,是to B还是to C ?

大方向如果没选对,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做好。

很多创业者努力了好几年,最后失败了。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不是他们干了几年失败了,而他们一开始就失败了又坚持了几年。


投入23万,连亏4个月,预制菜是一门好生意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