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伍军人遭遇官商勾结,自制“战车”推倒警局与市长家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叫做“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话放在美国,同样适用。
如果你有朝一日被“风霜刀剑严相逼”,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守法公民当然会诉诸于法律,走合法程序维护自己的利益。
但在国外,有这么一个“疯”一样的男子,干脆单枪匹马与权威对着干,他选择的方式也同样清奇,更是震惊了中外吃瓜群众。
怎么回事呢?
一
故事的主人公叫马文·希麦耶(以下简称马文),1951年出生于美国南科达他州。
年轻的马文曾经作为一名士兵在美国空军部队服役。那时,他随军驻扎在科罗拉多州,因此爱上了这个地方,也很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
退役之后,马文全家迁徙到了科罗拉多州的格兰德湖,凭借多年的积蓄,他从当地政府中拍到了一块儿工业用地,这块地足足有8000平方米。
他在附近开了几家汽车消声器连锁店,以此为生,日子倒也过得舒服。
年纪渐长后,马文将手中的多数店铺交给其他经营者,他只守着格兰比小镇上一家山景消声器专卖店过活。
马文退役后的人际交往其实非常简单,他是个单身汉,除了退役的战友与周围的邻居之外,马文几乎没有什么社交。
在周围人的叙述中,马文是个非常可爱的人,他的维修技术非常好,生意红火,此外还是个乐于助人的人,经常免费给邻居们维修些小东西,事实上即便是收费,马文的要价也不高,因此他很受当地人的欢迎。
然而,这种平静的日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开始频频出现危机。
某一天,马文接到了当地污水部门发来的一则通知,说他拍下的这块地的下水,没有与市政府的污水系统连接上,这违反了环保规定,要求他三天之内解决这件事,不然就要对马文进行处罚。
一头雾水的马文花了好长时间才理清楚其中的弯弯绕绕。
在马文看来,自己从住在这里以来,从来没听说过关于地皮下水的事情,但既然政府部门发来了通告,作为地皮所有者,他自然是要想办法配合解决的。
所以一开始马文是抱着配合的态度,前去相关部门了解情况。
但这一了解,就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在马文的理解中,他只需要付费安装好一段排水管,与市政府的污水系统连上就好,事情也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但问题在于,需要连通的那段距离过于远,仅就付给政府的连通费,就高达8万美金,当年马文拍下这块地皮时,只用了4万2千美金,这比他当时买来这块地皮还要贵出将近一倍。
这无异于逼马文主动放弃这块地皮。
就在此时,一筹莫展的马文从邻居那里听说了市政府如此逼迫他的原因。
原来,当地的多雪芙家族一直以来就盯着马文拥有的这块地皮,当年他们与镇长早有交情,已经内定了这块地皮是多雪芙家族的,但苦于当年马文拿出了比多雪芙家族更多的钱来竞拍这块地,出于自然流程,竞拍自然是谁出价高谁能拿到最后的成果,就这样,马文在一无所知中触怒了多雪芙家族。
如今,多雪芙家族申请到了马文修理店旁边的一块用地,用来修建混凝土搅拌站,但在前者的心中,马文和他的修理店自然是能消失最好。
况且,即便马文不走,位于修理厂前面的搅拌站也完全挡住了他修理店的生意。
心中雪亮的马文也不是吃素的,他在得知这一切后,心中有了主意。
一直以来,马文虽然是后来迁入者,并非本地原住民,但他一直以来都有关注镇上的一些会议,在马文的集结下,本来就觉得连通管道手续麻烦的居民们一起出席了镇上的听证会,向政府反映了这里的混凝土搅拌站对空气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不得已之下,镇上对混凝土搅拌站增添了许多限制,同时,也因为居民们不同意连通污水排放管,让马文侥幸逃过一劫。
但马文与多雪芙家族的梁子就此结下。
二
如果仅仅如此,或许马文与开搅拌站的多雪芙家族可以在同一块地皮上互相忍让,生存下去。
但多雪芙家族并不打算就此放过马文。
后来,多雪芙(Docheff)家族找到了马文,希望能够买下他手中仅存的这家消声器修理店,他们打算在这片土地上建一座混凝土搅拌站。
马文当年拍下这块地时,花费了4万两千美元,当与前来购地的多雪芙家族谈判时,他要求提价。
一开始,多雪芙家族是同意将价格提到25万美元的,但马文觉得这个价格低于自己的预期,他希望价格能够开到37.5万美元,由于双方在金钱方面一直谈不拢,多雪芙家族最终厌倦了与马文的谈判,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放弃了与马文光明正大解决争端的多雪芙家族,开始搞起了小动作,他们勒令所有车辆禁止进入混凝土搅拌站,但通往这里的路只有一条,混凝土搅拌站的这项规定,极大影响了马文修理店的生意。
马文无奈,于是向政府申请重新开辟一条路,甚至买了一台推土机来修建一条新路,以让顾客可以进入他的消声器店。
但是市议会拒绝批准他的任何计划。许多人因此怀疑水泥厂和市议会议员之间有不正当的交易,但没有人找到过这种非法行为的实际证据。
除了拒绝马文的申请外,市政府还因马文私自买了推土机而给他开了2500美元的罚单。不仅如此,市政府还翻出马文这块地存在污水排放问题,甚至将此事透露给媒体,在媒体的渲染下,马文成了不配合政府工作的黑心老板。
接受不了这一连串颠倒黑白的对待,马文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看着买回来的推土机,脑袋中逐渐生出一个疯狂的想法。
作为一个退役军人,马文深知武器的重要性,他不会赤手空拳与拥有警卫的市政府对抗,在已经下定决心要“干掉”市政府之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
首先就是找到合适的武器并改装它。
马文通过兄弟搞来的这台二手日产小松牌D355A推土机,被他进行了很多加固改装,先是添加了自制的复合材料装甲,也就是在厚钢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以保护驾驶室、发动机和部分履带轨道,接着又安装了前置和后置摄像头,以将图像传送到驾驶室中的监视器。
他还在驾驶位附近设置了多个射击口,并加装了一个帮助空气流通的储气罐,此外,马文在里面存放了弹药,又装上了狙击手、步枪和自动步枪的位置,为了能够看到车外的情况,他还安装了影像监视器。
其次,马文给自己安排好了后事。2004年对于他来说,是个不怎么友好的年份,这一年,马文的父亲去世了,在他四十多岁那年遇到的未婚妻,也因为一些原因离他而去,所以此时的马文可以说是毫无后顾之忧且无牵无挂。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马文开始了自己的揭竿而起计划。
三
他在摄像机里留下来了录像带给自己的亲友,然后就开着他这辆改装后堪比坦克的推土机出发了。
在留下来的遗言中,马文道:“因为你们的愤怒,因为你们的恶意,因为你们的仇恨,你们不愿与我合作,我要牺牲我的生命,终结你们给我的悲惨未来,让你知道你们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
2004年6月4日,马文开着他这辆大家伙率先冲进多雪芙家族的混凝土搅拌站,经过改装的推土机开始推倒水泥厂时,简直就像切豆腐那么简单。
看着疯狂摧毁一切的多雪芙家族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厂长科迪·多雪芙一开始试图用手枪阻止马文,但他很快发现马文已经用重达30吨的混凝土将整个推土机封锁,外面的子弹打不进去,马文也不会受伤,当然,他也不打算从里面出来了。
几分钟后,多雪芙家族的水泥厂被摧毁殆尽,推土机继续隆隆地沿高速公路开进城镇。当这辆缓慢移动的推土机接近城市边缘时,一整队警车紧跟在它身侧,其中好有一辆警察越野车因为开得太近而被碾碎了。
整个过程中,警方一直在向马文的推土机开枪,还试图将钢管插进推土机的履带里阻止它继续前进,但马文开的这辆车是经过改装的,这些招数对他完全没用。
尽管这个重达几十吨的大家伙非常难以驾驭,但马文还是能随心所欲地操控它在街上走。
推土机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倒了一位前市长的家、一家在社论中反对他的报社、一位前市议员的商店以及市政厅。
显然,这些都是马文提前列在清单中的人。
马文的疯狂报复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推土机共成功摧毁了13座建筑,其中包括镇公所以及警局,甚至包括镇长汤普森的家。最后,由于额外的装甲重量和各种武器的进攻以及散热器漏水等问题,推土机失去了强劲的动力。
在马文推倒最后一家五金店后,这个沉默的大家伙停了下来,陷入了前方轰然倒塌的土地里。
警方赶紧团团围住马文的推土机,他们足足用了12个小时才拆开了马文推土机的防护,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马文早就在里面饮弹自尽。
虽然马文在格兰比镇上的疯狂行径摧毁了很多建筑,但他自己,是这场摧毁Party上唯一的死者。
很多了解了马文发动攻击始末的人,在感慨于他的疯狂之余,不由得对其升起一丝饱含复杂的钦佩,这种亡命之徒的孤勇,是马文得以成功的关键,毕竟,任何人都没想到,马文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他的怒火,会如此汹涌。
在马文的遗言中,他说道:“我总是愿意做个通情达理的人,直到我不得不做个不通情达理的人。讲道理的人有时候也会做不讲道理的事情。”
对于马文来说,他似乎是无可奈何的那一个吧。
结语:
马文·希麦耶的事迹,如今被很多反政府组织当做义举疯狂崇拜,但其实,从马文的遗言中看,他做这件事的初衷并非是反政府,而是始终心怀希望却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
马文也并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事迹,不过是一出离谱而荒诞的闹剧罢了,但毫无疑问,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是美国格兰比政府,正因为它的不作为,导致了这场悲剧。
不得不说,生活在国内的我们,还是幸福太多。
作者:黑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