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故雲麾將軍左威衛將軍兼青山州刺史上柱國隴西李公(永宣)墓誌銘并序

2023-07-06 02:51 作者:authr羽  | 我要投稿

唐故雲麾將軍左威衛將軍兼青山州刺史上柱國隴西李公(永宣)墓誌銘并序

 

公諱永宣,隴西人也。其先出自秦將,家於成紀。漢代則猨臂禦戎,晉日則凉王踐極。考其枝葉,皆傳五等之尊;察以波瀾,世有參邊之貴。曾祖延,皇朝本蕃大都督、兼赤山州刺史。祖大哥,雲麾將軍、左鹰揚大將軍、兼玄州刺史。家承幹蠱,職列禁垣。夙夜在公,劬勞警整。父仙禮,寧遠將軍、玄州昌利府折衝。孝敬居懷,忠貞莅事。赤心以奉上,捐軀以殉國。公即寧遠君之長子也。氣禀辰象,量齊海岳。播英聲於卯歲,奮勇烈於弱齡。國家酬忠赤之誠,舉勤勞之嗣,以開元伍載,襲父寧遠將軍、右衛昌利府折衝。恩行之日,悲咽崩心。居擾攘之郊,荷貞明之造。彎弧整旅,誓平兇醜。至陸載仲夏,奏事玉階,恩敕便留内供奉射生,更配左羽林上下。控弦之美,更嬴莫儔;落羽之能,射聲未匹。皇上懿公是名將之子,簉期門之流。以捌載貳月,令充兩蕃使薛泰下總管。當時戎夷背叛,侵軼邊垂。公勵鐵石之心,縱不顧之操。掩襲是遇,戈矛見鏦。公以死自誓,志無所詘,虜計窮力沮而後見還。天子聞而嘉之,轉授安東盧龍府折衝都尉。兩蕃雖恣淫慝,我皇仁恕是懷,將存安輯之規,再建奉春之築。媞媞公主,女彼山戎。以公忠信克昭,式為導送。復以要荒無事,移任清夷。久之,復充范陽馬軍副使。拾伍載貳月,改授上谷郡龍水府折衝都尉。後以林胡驕蹇,預萌侵權。既納我子女,復蠢我疆境,王赫斯怒,有命遄征。廿載,節度使趙含章差公統馬軍大人,於是梁北河屠白城犁烏桓庭艾鮮卑首。天子大悦,改授宣威將軍、右衛率府郎將。元惡則翦,餘氛未寧。貳拾壹載,節度使薛楚玉差公領馬步大入,斬獲俘級,不可勝書。制授忠武將軍、左衛率府中郎將,仍襲伯父青山州刺史。貳拾柒載以盧龍塞下降奚内叛,節度使張守珪令公張皇陸師,斬刈梟孽。流血色水,僵尸滿原。天書降臨,改授右清道率。曩載騷擾,餘燼北奔。贰拾捌載,節度使李適之差公領馬騎討襲,大破奚軍。斬馘其君王,繫虜其人衆。妖氛既廓,制授左威衛將軍。貳拾玖載,節度使裴寬以公達於兵謀,奏充范陽都知兵馬使。至天寳伍載,節度使安公以公閑於撫理,差攝媯川郡太守,兼知雄武城使。熊車轉軔,豹略呈奇。五雲之野自康,甌脱之奸已屏。俄而,轉攝漁陽郡太守,兼知静塞軍使。秀麥興謡,貳天仰德。政洽無終之國,惠流窮髮之鄉。日者安公伐叛柔遠,公為都統,厥效未甄。柒載拾貳月,奏授公雲麾將軍、左威衛將軍,兼青山州刺史如故。檠戟光門,是表公侯之貴;不貪為寶,更標清白之尊。方期陪玉蹕而禪云亭,涉崆峒而訪至道,昊天不吊,哲人是萎。以拾載四月拾伍日薨于范陽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五。嗚呼哀哉!惟公少著英名,長懷令德。形容魁傑,武勇過人。惠訓有方,與物無競。降年詎幾,梁木斯摧。豈徒輟相興嗟,實謂口人罷市。即以其載八月十日葬于郡西北十五里之平原。前據桑河,上膺龍尾,堆阜磊硌,形勝莫先。嗣子昌平府别將奇俊,次子奇口、奇珍、奇恩等,並珪玉之珍,保家之主。仁惟天性,孝則自然。痛嚴君之委離,恩蓼莪之罔極。式昭令行,迺為銘曰: 伊君之先,肇自玄元。無為布道,有德生賢。粤暨秦漢,破狄摧燕。子榮孫貴,赫赫綿綿。惟祖惟考,克家之寶。跨躡邊方,攙搶是掃。臨下以簡,事君以道。翕習雄風,清泠文藻。承家紹祚,聿我將軍。有卞之勇,如襄之文。九流學行,三傑功勳。更務忠節,還方播芬。代叛討贰,多於載稔。有德有言,躍馬衣錦。重門列戟,紫綬高品。典郡典兵,緩步安寢。昊天不惠,忽此降兇。中楹坐奠,西階立靈。百身靡璿,九刃摧峰。淑德安在,盧山已封。寂寂幽途,蕭蕭郭外。人跡罕至,叢林相對。月炫泣露,風摇松蓋。何以痛心,泉門長晦。

 

一、李永宣族部

志文载“公諱永宣,隴西人也。其先出自秦將,家於成紀。漢代則猨臂禦戎,晉日則凉王踐極。考其枝葉,皆傳五等之尊;察以波瀾,世有參邊之貴”,则以李永宣为陇西李氏士族成员,其先祖追溯秦将李信,猨臂禦戎则指代的是李广,《史记》载李广“廣爲人長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凉王指代十六国时期建立凉国政权的李暠。志文又载:“曾祖延,皇朝本蕃大都督、兼赤山州刺史。祖大哥,雲麾將軍、左鹰揚大將軍、兼玄州刺史。家承幹蠱,職列禁垣。夙夜在公,劬勞警整。父仙禮,寧遠將軍、玄州昌利府折衝。孝敬居懷,忠貞莅事。赤心以奉上,捐軀以殉國。公即寧遠君之長子也。”。其中,李永宣曾祖李延的官职【本蕃大都督】是外族官职,管理本部族事物;另一官职【赤山州刺史】,《唐会要》称“出伏部置匹黎、赤山二州”,则李延或出身「契丹出伏部」。再李永宣祖父李大哥任【兼玄州刺史】,《辽史》称“唐太宗置玄州,以契丹大帅据曲为刺史”,则李延、李大哥、李仙礼、李永宣等必然出自契丹【出伏部】。【出伏部】,据孙进己先生《契丹部落组织发展变化初探》考证,则为契丹古八部之一的【匹黎尔部】,故李永宣家族或本名匹黎尔,其曾祖依次为匹黎尔延、匹黎尔大哥、匹黎尔仙礼、匹黎尔永宣等,姓名类似何大何部的大贺窟哥(即李窟哥)。

 

二、李永宣个人事迹与《唐书》略补

  李永宣,《新唐书》、《旧唐书》均无传,而二书的契丹篇也没有,故下以志文配合史料,缉补如下。

  志文载“公即寧遠君之長子也。氣禀辰象,量齊海岳。播英聲於卯歲,奮勇烈於弱齡。國家酬忠赤之誠,舉勤勞之嗣,以開元伍載,襲父寧遠將軍、(玄州)右衛昌利府折衝。恩行之日,悲咽崩心。居擾攘之郊,荷貞明之造。彎弧整旅,誓平兇醜。”,又载李永宣父是“赤心以奉上,捐軀以殉國”,则开元五载定然有一场契丹内部战役或入侵战役(查阅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未曾见此战,应当为史料所阙。),这一场战役中李仙礼或因反对契丹入侵、或因反对契丹内部反唐势力而“捐軀以殉國”,故李永宣“悲咽崩心”,“彎弧整旅,誓平兇醜”。同时可以了解到,李永宣是有个人的部族型部曲的,志文“整旅”一词,或就是李永宣整顿父亲遗留下来的契丹族人,可见李永宣也是典型的部族首领。

  志文又载“至陆载仲夏,奏事玉阶,恩敕便留内供奉射生,更配左羽林上下。控弦之美,更嬴莫俦;落羽之能,射声未匹。皇上懿公是名将之子,簉期门之流”。开元六年仲夏,李永宣“奏事玉阶”,此事应该是向唐玄宗禀告父亲去世或向唐玄宗表明自己想要出征契丹报父仇的心意。玄宗知晓后便授李永宣“内供奉射生”与“左羽林上下”之职。供奉射生,《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兵考三》曰“肃宗时,有供奉射生官”,则内供奉射生则为玄宗初置,而唐肃宗将其制度化作为近卫兵力培养。左羽林上下,当为类似“左右羽林倅长下士、左右羽林率上士”的士兵官职,负责统领禁军羽林士与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志文有“皇上懿公是名将之子,簉期门之流”之语,“皇上懿公”一词难解,“期门”则是西汉护卫禁军名称,《汉书·地理志下》有“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之语,则该句当是在赞扬李永宣个人武力与统领均为上等名将之品。

  志文又载:“以捌載貳月,令充兩蕃使薛泰下總管。當時戎夷背叛,侵軼邊垂。公勵鐵石之心,縱不顧之操。掩襲是遇,戈矛見鏦。公以死自誓,志無所詘,虜計窮力沮而後見還。天子聞而嘉之,轉授安東盧龍府折衝都尉”。此句开元八载或有错漏。《旧唐书·契丹传》有“六年,失活死...娑固代统其众....娑固大臣可突于骁勇,颇得众心,娑固谋欲除之。可突于反攻娑固,娑固奔营州。都督许钦淡令薛泰帅骁勇五百人,又征奚王李大辅者及娑固合众以讨可突于...生拘薛泰。”之语,以史实当发生在开元六年,若如此,则上文“陸載仲夏,奏事玉階”则亦错漏。笔者推测当从永宣墓志,娑固谋除可突于是开元六年事,而许钦淡令薛泰战可突于事当在开元八年。薛泰败后,永宣被可突于俘虏。面对可突于的招降,李永宣“以死自誓”,可突于不得已而“見還”。唐玄宗闻之此事,嘉奖李永宣的忠贞,授“安東盧龍府折衝都尉”。安东当为安东都护府,因可突于作乱,则玄州非李唐可实控区域,故玄宗授李永宣卢龙府折冲都尉,此时的永宣散官宁远将军、实职卢龙府折冲都尉,负责防备契丹入侵。

  志文又载“兩蕃雖恣淫慝,我皇仁恕是懷,將存安輯之規,再建奉春之築。媞媞公主,女彼山戎。以公忠信克昭,式為導送。復以要荒無事,移任清夷”。公主之事,《旧唐书·契丹传》有“十年,郁于入朝请婚。上又封从妹夫率更令慕容嘉宾女为燕郡公主以妻之”之语,此事护送使史料不载,永宣为“導送”可补史料之阙。“要荒無事,移任清夷”,或指李永宣转任清夷军使,清夷军在今妫州怀来城内,亦为防备契丹之军,与卢龙府折冲都尉无二。

  志文又载:“久之,復充范陽馬軍副使。拾伍載貳月,改授上谷郡龍水府折衝都尉。後以林胡驕蹇,預萌侵權。既納我子女,復蠢我疆境,王赫斯怒,有命遄征”。据志文所载,李永宣后改任范阳马军副使与上谷郡龙水府折冲都尉。上谷郡,亦为妫州。则这几次均是在距离相近的契丹入侵区内调动。志文又曰:“後以林胡驕蹇,預萌侵權。既納我子女,復蠢我疆境,王赫斯怒,有命遄征”,此应为《旧唐书》所载“开元十八年,可突于杀邵固,率部落并胁奚众降于突厥”,玄宗“诏中书舍人袭宽、给事中薛侃等于京城及关内、河东、河南、河北分道募壮勇之士,以忠王浚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以讨之,师竟不行”,故志文未载永宣军功。

  志文又载:“廿載,節度使趙含章差公統馬軍大人,於是梁北河屠白城犁烏桓庭艾鮮卑首。天子大悦,改授宣威將軍、右衛率府郎將”。此事史料有载,《旧唐书》有“二十年,诏礼部尚书信安王祎为行军副大总管,领众与幽州长史赵含章出塞击破之,俘获甚众。可突于率其麾下远遁,奚众尽降,祎乃班师”之语,但志文所载赵含章乃节度使,《资治通鉴》载赵含章时为“幽州节度使”,当从此。《资治通鉴》又载赵含章部先败后胜事:“含章与虏遇,虏望风遁去。平卢先锋将乌承祎言于含章曰:"二虏,剧贼也。前日遁去,非畏我,乃诱我也,宜按兵以观其变。"含章不从,与虏战于白山,果大败。承玼引兵出其右,击虏,破之”。赵含章冒进而被契丹击败,此时平卢先锋将乌承祎率兵自右击破契丹部,并取得胜利,于是“梁北河、屠白城、犁乌桓庭、艾鲜卑首”(原志文此处无点,笔者认为以此断句较为合适。)。则根据志文所载,李永宣当与乌承祎一起带兵击破契丹,从而得天子赏赐,“改授宣威將軍、右衛率府郎將”。宣威将军,从四品上武散官;右卫率府郎将当为右卫勋府郎将,正五品上。

  志文又载“元恶则翦,馀氛未宁。贰拾壹载,节度使薛楚玉差公领马步大入,斩获俘级,不可胜书。制授忠武将军、左卫率府中郎将,仍袭伯父青山州刺史”。此事史料亦有载,《旧唐书·契丹传》载“可突于又来抄掠。幽州长史薛楚玉遣副将郭英杰、吴克勤、邬知义、罗守忠率精骑万人,并领降奚之众追击之。军至渝关都山之下,可突于领突厥兵以拒官军。奚众遂持两端,散走保险。官军大败,知义、守忠率麾下遁归,英杰、克勤没于阵,其下六千余人,尽为贼所杀”,而李永宣或未“率麾下遁归”,而是保阵而退,故而“忠武将军、左卫率府中郎将,仍袭伯父青山州刺史”。李永宣伯父,笔者难考。青山州,《太平寰宇记》载“唐景云元年,析玄州置”,故亦为契丹部族羁縻州。忠武将军,正四品上;左卫率府中郎将,当为太子左卫率府中郎将正四品下。

  志文又载“貳拾柒載以盧龍塞下降奚内叛,節度使張守珪令公張皇陸師,斬刈梟孽。流血色水,僵尸滿原。天書降臨,改授右清道率。曩載騷擾,餘燼北奔”。此事《旧唐书》有载,“诏以张守珪为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以经略之。可突于渐为守珪所逼,遣使伪降。俄又回惑不定,引众渐向西北,将就突厥”,然《旧唐书·玄宗纪》载张守珪于二十五年“破契丹余众于捺禄山,杀获甚众”,或为志文所载有误,或为志文所载“僵尸满原”为“守珪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假以守珪之命,逼平卢军使乌知义令率骑邀叛奚馀众于潢水之北,将践其禾稼。知义初犹固辞,真陁罗又诈称诏命以迫之,知义不得已而行。及逢贼,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之事,且开元二十七载张守珪因贿赂牛仙童事被贬,笔者倾向于志文所载错误。“天书降临”,或指玄宗于开元二十七载加尊号,诏令全国“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上加一阶”,永宣改授右清道率。右清道率,正四品上,恰为太子左卫率府中郎将加一阶。

  志文又载“贰拾捌載,節度使李適之差公領馬騎討襲,大破奚軍。斬馘其君王,繫虜其人衆。妖氛既廓,制授左威衛將軍”。此事诸史均不载,唯《资治通鉴》有“秋,八月,甲戌,幽州奏破奚、契丹”之言,当为此事。左威卫将军,从三品。

  志文又载“貳拾玖載,節度使裴寬以公達於兵謀,奏充范陽都知兵馬使。至天寳伍載,節度使安公以公閑於撫理,差攝媯川郡太守,兼知雄武城使。熊車轉軔,豹略呈奇。五雲之野自康,甌脱之奸已屏。俄而,轉攝漁陽郡太守,兼知静塞軍使。秀麥興謡,貳天仰德。政洽無終之國,惠流窮髮之鄉。日者安公伐叛柔遠,公為都統,厥效未甄。柒載拾貳月,奏授公雲麾將軍、左威衛將軍,兼青山州刺史如故”。据《旧书·玄宗本纪》,开元二十九年幽州节度使当为王斛斯。《唐刺史考》作裴宽二十九年亦任幽州节度使,从永宣墓志。天宝五载,安禄山以李永宣为雄武城使,此时的契丹“甌脱之奸已屏”,故无战事。志文“厥效未甄”,或指战功没被记录。云麾将军,从三品武散官。

  志文又载“檠戟光門,是表公侯之貴;不貪為寶,更標清白之尊。方期陪玉蹕而禪云亭,涉崆峒而訪至道,昊天不吊,哲人是萎。以拾載四月拾伍日薨于范陽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五”。则李永宣生自永昌元年(689年)。

  志文又载“嗣子昌平府别将奇俊,次子奇口、奇珍、奇恩等,并珪玉之珍,保家之主。”,则李永宣长子昌平府别将李奇俊,其余诸子无官。志文未载李永宣所追赠官职,或为其曾任安禄山将领、安禄山后起兵作乱之故。

 

三、小结

  李永宣自开元五年始,常年征战契丹。开元、天宝年间,自默啜死后,契丹成为北方边防最大的威胁来源。永宣多次击败契丹、多次立下战功,实为大唐一生戎马倥偬,征战无数的良将也。

 

四、李永宣履历(简略版,以志文为梳理)

永昌元年(689年),李永宣出生。

开元五年(717年),其父战死。李永宣继承其父的宁远将军、右卫昌利府折冲。

开元六年(718年),上书唐玄宗征战契丹,授内供奉射生与左羽林上下,时任宁远将军、右卫昌利府折冲、内供奉射生、左羽林上下。

开元八年(720年),随薛泰征战可突于,被俘,忠贞不屈,放还,转授安东卢龙府折冲都尉。时任宁远将军、安东卢龙府折冲都尉。

开元十年(722年),护送公主和亲。

开元十年至开元十五年之间(722——727年),任清夷军使、宁远将军、安东卢龙府折冲都尉,转任范阳马军副使、宁远将军、安东卢龙府折冲都尉。

开元十五年十月(727年10月),改授上谷郡龙水府折冲都尉,时任宁远将军、上谷郡龙水府折冲都尉、范阳马军副使。

开元二十年(732年),参与赵含章攻打契丹战役,任幽州节度使统马军。战后封宣威将军、右卫率府郎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参与薛楚玉攻打契丹战役,战后任忠武将军、左卫率府中郎将、青山州刺史。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参与张守珪攻打契丹战役,战后任左卫率府中郎将、忠武将军、青山州刺史。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因唐玄宗加封号而进位右清道率。时任右清道率、忠武将军、青山州刺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受李适之指派斩杀契丹首领,授左威卫将军。时任左威卫将军、忠武将军、青山州刺史。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裴宽奏为范阳都知兵马使。时任左威卫将军、忠武将军、青山州刺史、范阳都知兵马使。

天宝五年(746年),安禄山差其为妫川郡太守,兼知雄武城使。时任忠武将军、妫川郡太守,兼知雄武城使。

天宝五年至七年(746——748年),转摄渔阳郡太守,兼知静塞军使。时任忠武将军、渔阳郡太守,兼知静塞军使、青山州刺史。

天宝七年十一月(748年11月),奏如故。时任云麾将军、左威卫将军,兼青山州刺史。

天宝十年(751年)去世,时年六十五。


唐故雲麾將軍左威衛將軍兼青山州刺史上柱國隴西李公(永宣)墓誌銘并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