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谁是真正的“紫荆”——从紫荆看植物重名现象

2022-10-23 20:47 作者:Nova老板老  | 我要投稿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很多花卉的中文名不断变化,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对同一种花卉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今,紫荆(Cercis chinensis)和其他几种花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着同一个名字,和紫荆重名的花卉都有哪些,它们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重名,重名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探究。

一、和紫荆重名的花卉

红花羊蹄甲又叫红花紫荆、洋紫荆、香港兰花,豆科羊蹄甲属,学名Bauchinia×blakeana。是宫粉羊蹄甲(Bauchinia variegate)和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的自然杂交种,由于这个原因,红花羊蹄甲花粉不能正常发育,通常不结果。1880年在中国香港被首次发现,经和植物学家共同研究,以当时香港总督Henry Arthur Blake的姓氏命名,香港人称之为“洋紫荆”,后来成为香港市花。香港回归后,区徽区旗中又使用红花羊蹄甲的图案,但在《香港基本法》书面文件中使用了“紫荆花”这一名字(洋字因为政治意义被舍弃了),从此红花羊蹄甲紫荆花这个名字也为人熟知。据说在香港“红花羊蹄甲”反而指的是羊蹄甲,未知真假。

被叫做“洋紫荆”还有另一种花卉——宫粉羊蹄甲,又叫宫粉紫荆,学名Bauchinia variegata,分布于华南各地,内地叫它“洋紫荆”的可能比红花羊蹄甲更多。它们的区别,顾名思义,红花羊蹄甲相比宫粉羊蹄甲,花瓣更红一些。宫粉羊蹄甲还有一个开白花的变种。

它们被叫做紫荆并不是毫无来由的,它们都是羊蹄甲属的花卉,这个属的叶片像羊蹄一样,因此得名,与紫荆都属于豆科,长相相近。将羊蹄甲与紫荆弄混的错误古已有之,紫荆(Cercis chinensis)作为药物,始见于宋代刘翰、马志等的《开宝本草》,紫荆花,紫荆果,紫荆皮,紫荆木都可入药,紫荆花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的功效。而更早的南朝梁吴均所作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南朝齐时田氏兄弟分家,因一株紫荆和好的故事。有人认为这里提到的紫荆其实就是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

而红花羊蹄甲香港兰花的名字又从何而来?英文中“orchid”一词本译为“兰”,指兰科或兰属的植物,泛指中文语境下的兰花,而羊蹄甲又有英文名为orchid tree,红花羊蹄甲的英文名为Hong Kong orchid tree,直译过来就是香港兰花。香港受英语文化影响很深,这个由英文而来的译名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紫荆和紫珠(Callicarpa bodinieri)也有重名的现象,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紫荆,《开宝本草》始著录,处处有之。又《本草拾遗》有紫荆子,圆紫如珠,别是一种,湖南亦呼为紫荆。”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明确地描述了紫珠与紫荆不同的特征:“(紫珠)一名紫荆,叶小无桠,非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生江东林泽间。”许多学者对《本草拾遗》中的植物进行考证,莫衷一是,但这里别名紫荆的紫珠是紫珠属而非紫荆属的植物确凿无疑。紫荆也有“紫珠”这个别名,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重名的原因分析

分析上面的几个例子,可知花卉重名,一般是因为两大原因。

一是先有一种花卉名,另一种花卉长相与之相似,被误认为前者,或借前者之名称呼。比如紫荆和羊蹄甲,它们长相相似,在古代长期都被人混为一种,称为紫荆,直到紫荆最终占据了这个名字,而羊蹄甲因叶片形状得到现在的名字。而红花羊蹄甲、宫粉羊蹄甲被称作“洋紫荆”,在紫荆前面加上“洋”字,表示它们是外来的像紫荆的花卉(“洋”字并不准确,但不影响这个字的限定功能)。这种称呼方式不止一例,比如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因为法国人在上海法租界种植得名“法国”梧桐,然而据记载我国晋代已有引种,为印度高僧鸠摩罗什到中国传播佛教时引种到今西安市鄠邑区的古庙前,至今仍存。法国梧桐和梧桐虽然关系不近,但叶片十分相似,乍看之下都是掌状3-5裂(法国梧桐叶片两侧靠近基部的裂片很小,日常粗略地观察下可能被忽略了),大小也相近,稀里糊涂就变成了“梧桐”。

二是两种花卉长相差异较大,但命名时选择的特征不典型、区分度不高,导致重名。比如紫荆和紫珠。植物的命名一般是一个形容词加一个意义广泛的名词。《说文解字》:“荆,楚木也”。“荆”字在古汉语原指楚国的一种灌木或者长在楚国的各种灌木,后来泛指灌木,而紫荆和紫珠都是灌木,可以使用“荆”字。“紫”就是紫色,在“紫荆”中指紫荆的花是紫色的,在“紫珠”中则是指紫珠的果是紫色的。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都被称为太阳花,它们的花期都在夏天,在光下开放的花像太阳一样,因此得名。同样的方式,也有几种植物被称为夜来香,包括夜香树属(Cestrum)的Cestrum nocturnum,月见草属(Oenothera)的Oenothera biennis,晚香玉属(Polianthes)的Polianthes tuberosa和紫茉莉属 (Mirabilis)的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等等。夜来香指的是夜晚散发香气的花,以上几种花卉夜晚都会开放,香气浓郁,都适合夜来香这个名字。

此外,还有可能一些花在有中文名前就已经在其他语言中出现了重名,但仍可归于以上两个原因。比如红花羊蹄甲的英文名Hong Kong orchid tree,orchid译作兰花,因此红花羊蹄甲和兰花也有重名,但英文中为何将某种羊蹄甲叫做某种orchid tree不得而知。一说羊蹄甲花与兰花相似,但笔者并未观察到羊蹄甲花和几种兰花之间有十分相似之处;一说羊蹄甲花香与兰花香相似。不管这两种说法哪个成立,都可归于第一个原因。还有一种太阳花深入人心——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同样是夏天开花,花序直径10-30cm,舌状花黄色,放射状分布在花序外围,像太阳放出光线,原产于美洲,英文名sunflowers,因其花朝向太阳,译作向日葵,但我国引种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名字,比如“朝阳花”“向阳花”等,现在也有人直译作太阳花,十分形象,但与其他花卉重名。

两种原因也没有绝对的界限,一个字可能随着时代变化变得广义或狭义。比如“葵”字原指一种菜,可能是冬葵(Malva verticilla),《说文解字》:“葵,菜也”。后来很多植物名也使用了“葵”字。开始时的重名可以归入第一个原因,命名者借葵字来称呼相似的植物,直到“葵”的意义变得广泛,“向日葵”已经很难说和原本的“葵”有什么关系,仅仅是使用了同一个字作为名词,属于第二个原因。“荆”字可能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三、重名的影响分析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也往往蕴含着某种寓意。《续齐谐记》记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愕,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故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和睦如初。”从此,紫荆被当作骨肉情深、家庭美满的象征。晋代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唐代杜甫《得舍弟消息》:“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韦应物《见紫荆花》:“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不管这个故事中的“紫荆”是紫荆还是羊蹄甲,人们在“紫荆”上寄托的情感如今都属于紫荆,而与羊蹄甲无关。

在古代,植物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中药治病救人。植物重名可能导致用药错误,延误病情。因此古代的植物志通常是一本药书,在记载植物的药性后还要记载它的特征,画上越详细越好的图,防止采药、抓药时弄错。

四、结语

名字中使用“紫荆”二字的有紫荆、红花羊蹄甲、宫粉羊蹄甲、羊蹄甲、紫珠,从这几种植物入手研究植物重名现象,重名可以分为两种原因导致。长相相似借名称呼导致重名和取名区分度不高导致重名。并且随着词义变化两种原因也会逐渐转变。重名使一个名字可以指两种植物,名字中蕴含的植物文化通常不会随使用名字的植物变化,但在实用方面会对使用者造成困扰。

得益于植物学的发展,信息的快速流通,专业人士在研究和使用植物时一般不会再因此犯下错误,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花的名字仍在不停变化。这些俗名也有价值,有的生动有趣,有的充满人文色彩,有的能创造商业价值。

紫荆象征骨肉情深、家庭美满,而红花羊蹄甲象征反侵略,对烈士的缅怀,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由于二者重名,它们的内涵也在逐渐融合。大胆设想一下,未来它们也会互相拥有对方的内涵,在文化意义成为“一朵花”。

谁是真正的“紫荆”——从紫荆看植物重名现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