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物辩证法大纲》4.1.2.1 矛盾的普遍性

2023-11-19 12:1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二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毛泽东同志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1]

  首先,我们来论述第一方面的意义。

  在自然界中,机械现象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电现象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磁现象中的正极和负极,化学现象中的化合与分解,原子内部的原子核和电子,基本粒子中的各种粒子和反粒子,基本粒子本身的微粒性和波动性,物体的空间形状和数量关系中的曲线和直线、正数和负数、微分和积分,等等,都是矛盾。自然界是充满着矛盾的,这正是各种自然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人类社会也充满着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推动着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阶级矛盾则是一切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斗争时期,也充满着阶级矛盾。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也仍然存在着革新与保守、先进与落后、好人和坏人、思想比较正确的人同思想比较不正确的人的矛盾。共产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存在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矛盾,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的反映。

  思维现象也充满着矛盾。“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2]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矛盾、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真理和错误的矛盾等等,都将永远存在,人们的思维就是在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

  其次,我们再来论述第二方面的意义。

  任何事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而事物运动的根本原因就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如果认为事物只是在某些时候包含着内部矛盾,而在另一些时候却不包含着内部矛盾,那就必然要得出如下的结论:或者是认为事物可以有一段时间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或者是认为事物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是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而发生运动的。这就根本背弃了唯物辩证法。在三十年代受到正确批判的苏联德波林学派认为,在事物发展的始初阶段,事物内部只有差异,并无矛盾;矛盾是在事物发展的中途才出现的。那么,在事物的内部没有出现矛盾以前,是什么力量推动事物的运动呢?当然只能是外部的力量了。于是德波林派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外因论。这种理论在当时是为苏联的富农阶级服务的,因为它认为苏联的富农和一般农民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因而认为消灭富农的阶级斗争是不必要的。德波林派不了解,他们所谓的差异其实就是矛盾,只不过是还没有激化的矛盾而已。马克思在分析简单的商品生产如何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时,一开始就揭示了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而决不是像德波林派那样把商品生产发展过程的前半截看成只有差异、并无矛盾的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新旧过程的更替就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份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份”[3]

  总之,每一事物在其全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不包含矛盾的阶段是没有的。

  把以上两方面的意义综合起来,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就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4]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对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有的同志也“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但是他们在碰到某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却忘记了矛盾的普遍性,认为某些事物没有矛盾,或者事物的某些阶段没有矛盾,这样他们就在这些问题上抛弃了革命的辩证法。例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有没有矛盾?矛盾还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党和国家要不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这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重大问题。有些同志没有勇气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尤其没有勇气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着矛盾。这样,他们就在实际存在着的矛盾面前束手束脚,陷于被动。毛泽东同志以彻底的革命辩证法的精神,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对这个重大的课题作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决。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比较起来,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这样的基本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矛盾,主要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道路战胜资本主义道路,为在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毛泽东同志的这个科学理论,武装了一切革命人民,照亮了向共产主义前进的道路。要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就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榜样,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否认矛盾的存在,就是离开了辩证法。

  现代修正主义者害怕革命,反对革命,当然要故意否认矛盾,掩盖矛盾。他们为了给自己披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也可以抽象地谈论辩证法,可是在考察国际国内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把辩证法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例如,他们在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公然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提出了一系列同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论断背道而驰的谬论。他们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宣称“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矛盾的问题是毫无根据的”;[5]他们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硬说“阶级的存在并不等于阶级斗争的存在”,“在各基本阶级之间,在社会的一切集团之间没有了根本利益的分歧,它们被同一的目的、共同的共产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了”。[6]总之,在他们看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的统一将成为社会进步的经常起作用的泉源和动力。”[7]谁如果坚持矛盾普遍性的原理,认为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谁就是“为了一个抽象的原则在教条主义地玩弄矛盾”[8],就是“人为地寻找矛盾”,“把矛盾神秘化”,就是“对矛盾的奇怪的迷信”[9]。现代修正主义的这种谬论同他们国内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复辟的实际情况对照起来,实在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他们为什么要闭起眼睛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代表着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的腐朽没落的一方。如果人民认识了矛盾,起来动手解决矛盾,他们的统治就保不住了。


注:

[1]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0页。

[2]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1页。

[3]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2页。

[4]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4页。

[5] 库兹明诺夫:《从共产主义建设任务看某些经济理论问题》,莫斯科1960年版,第9页。

[6] 布丁柯:《苏维埃全民国家》。〔苏〕《共产党人》,1963年第13期。

[7] 乌克兰英采夫:《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辩证法》,〔苏〕《共产党人》,1960年第13期。

[8] 乌克兰英采夫:《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辩证法》,〔苏〕《共产党人》,1960年第7期。

[9] 乌克兰英采夫:《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辩证法》,〔苏〕《共产党人》,1960年第13期。

《唯物辩证法大纲》4.1.2.1 矛盾的普遍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