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不能开长途?如何才能破解「里程焦虑」?
这是知乎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所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至于为何要选择亲自去焦虑,这就是回答。。。
从去年火速提了两台新能源车,深蓝和智己,我已经进行了两次长途旅程,这里的新能源只讨论,纯电车型,既能加油又能加电的不存在焦虑。。。
一次深蓝从武汉往返佛山,来回3100km,沿路经过湖南境内下雨下雪,到广州附近气温有10° 单程1100km,来回均进行4次补能,累计补能进站时间在150分钟,甚至比开智己更多10%的焦虑,因为深蓝电池度数不多,快充80%就走的话,起步就只有不到300公里的实际续航,开不到半小时,就很容易就看到自己实际续航到190多,一看到实际续航只有180 190的时候就开始心算,离第一个服务区多少公里,第二个服务区多少公里,以目前能耗到第一个服务区还剩多少续航,到第二个服务区多少能耗。。。焦虑九点五分。。。
先说长江流域的冬季高速续航里程:
智己L7 标称CLTC工况下续航615km,实际上高速上以110时速放心跑320km,必须要进行补能,否则只剩下30-50km实际里程,让你找下一个充电桩,
深蓝标称CLTC工况下续航515km,实际上高速以110k时速放心跑270km,必须进行补能,否则只剩下30-40km实际里程,让你找到下一个充电桩。。。
而且我发现续航615km和515km的车,实际上用起来焦虑程度基本相当,没有太多缓解。。。
在两次深度长途旅程中,我尝试问我自己,如果我开燃油车,我看到100多续航的时候,我会焦虑嚒?我不会。。。那为啥燃油车不会焦虑。。。
服务区一定有加油站
加油站一定有空的加油枪,或者短暂排三五分钟就能有油枪(除了极少节假日那种特殊日子)
加油只花5分钟
一次加油可以让我安稳跑500km
那么电车如何不焦虑,回归事物最基本的,第一性原则,将其拆分成各要素进行分析。
如果服务区一定强制配备充电桩,
如果现有服务区的充电桩增加三倍,
如果加电只要5分钟,
如果加电一次安稳跑500km。
就能解决电车跑长途的焦虑问题。。。以上四个措施,措施1和2依赖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年的基础建设其实已经很好了,唯一的短板就是高速服务区,尤其是中西北部服务区,东南沿海省份,虽然电桩很多,但是架不住车子增加的更快,上面夜幕下充电的场景就是广东省靠近湖南的最后一个服务区的充电场景,并非是节假日,而是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
措施3和4依赖技术的进步,比如上800v高压 4C快充甚至6C超级快充,蔚来的换电等技术。
路径4,加满电能让你右脚“多动症”的情况下稳定冬季高速跑500km短期看难度较大,因为会大幅增加购车成本。。。比如深蓝700公里版本和500km版本,续航增加了CLTC的200公里,电量增加了21度,车价增加了3万。。。让深蓝性价比不再突出。。。
所以综合分析下来,只有充电速度上去之后,我们才能彻底解决里程焦虑当然如果你不赶时间,开老年代步车也不会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