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应帝王》: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两不相伤】
今天开始学习庄子《应帝王》,先讲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
齧缺向王倪请教问题,问天问地问鬼神,而王倪都没有能回答上来。齧缺高兴得又蹦又跳,去找蒲衣子汇报情况。
蒲衣子听了后,叹口气说:“你问王倪,王倪答不上来,你都懂了,他不如你,是吗?你难道不知道,有虞氏比不上泰式吗?有虞氏懂得仁义道德,他还要尽力的把他藏起来,这样才能够招揽人才。他这还是人道,还是到达不了更高的天道啊。
而泰式呢?他睡觉时,呼吸均匀,长夜无梦;他睡醒时,悠闲自在,动静洒脱;他可以诚心诚意的当牛做马,毫无半点虚假;他的智慧是纯真有信,他的德行是高尚纯洁,他不受名利的牵制,可谓到达了天道了啊。”

第二个故事:
肩吾去拜见楚狂人接舆。
接舆问肩吾:“日中始都教给你什么了啊?”
肩吾说:“他告诉我,领导者要根据自身制定出规章制度,自己严格遵守,这样下面的人都会跟着照做,没有人会违抗,也没有不听话的人了。”
接舆回复说:“这是自欺欺人,没有大德之人。如果让这样的人去治理天下,那天下的治理,就像是到海里面去修建河渠,让蚊子去搬走大山啊。
真正的圣人之治,是去治理表象吗?虽然能够身先士卒,先己后人,能够正己正人,但这也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况且鸟儿知道要飞的很高,才能够避开弓箭的射击;老鼠知道洞要挖的很深,才能够避免被挖开;这是因为鸟兽很有智慧的原因吗?”

第三个故事:
天根到殷阳游玩,在蓼水的上游恰巧碰到了无名人,他就问无名人说:“先生乃在世高人,请问如何治理这天下呢。”
无名人听了后,生气地说:“走开!你真是个粗鄙之人,怎么能问出这么不让人快活的问题呢!我刚刚打坐入定,精神还在四处飘荡,正感觉心旷神怡,与造物者同游太虚,感觉是多么舒畅和空旷。你现在突然拿治理天下这种问题来脏了我的耳朵,怎么能不让我生气呢?”
天根还是不死心,再次恭敬地请教。无名人说:“你如果能够清心寡欲,性情平淡,万事顺其自然而为,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心和远大抱负,让百姓受苦受难,那就算是圣人之治了。”

我们来看下这三段故事,庄子想表达什么思想呢?
齧缺这个人为什么会因为王倪回答不出问题而大喜呢?他是觉得王倪不如自己智慧吗?但蒲衣子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告诉他智慧出,有大伪。越是使用智慧治理国家就越会治理不好的,王倪回答不出反而是更高明了。
接舆这个人更提出了,治理国家是要表面上治理好了,还是要得民心呢。如果只是表面的功夫,那道高一尺,只会让魔高一丈了。
天根这个人,是个有远大抱负之人,他不问鬼神,问苍生。但是呢?却被无名人骂了一顿,像这种急功近利想要有所成就反而会欲速则不达,还是要顺应自然而为,要能做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