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塔伯克政权的产生:塞尔柱11世纪末-12世纪初形势

2021-10-06 22:46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参考资料:

《伊朗百科全书》https://iranicaonline.org/

新版《伊斯兰百科全书》卷一p731-732“Atabak”词条

剑桥伊朗史卷五第一章,The Political and Dynastic History of The Iranian World(A.D.1000-1217),p1-202,博斯沃思(C.E.Bosworth)撰写

《伊朗通史》,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Abbas Eqbal Ashtiyani)

【12世纪“奇迹般的胜利”-巴格拉季昂王朝大卫四世;格鲁吉亚黄金时代的开启-哔哩哔哩】

塞尔柱起家河中,塞尔柱克立基,图格鲁克兄弟建业,阿尔普·阿尔斯兰父子二位用力,加之一代名相尼扎姆·穆勒克执政,塞尔柱帝国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极其辉煌的功业,西极小亚细亚半岛,北达钦察,东至河中,辽阔万里,虎视欧亚。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塞尔柱在1092年一连失去了尼扎姆·穆勒克与马立克沙两位擎天巨柱,由于死的突然,身后之事毫无安排,而当时塞尔柱政府的运行很大程度上依靠着尼扎姆的存在,他死后亦没有接班者,其诸子才干只能说差强人意;更重要的是马立克沙子嗣尚幼,长子巴基雅鲁克(Berkiyaruq,1092-1104)年仅十三,其余诸子更是尚为稚童,如何担当的起治国重任,而马立克沙之后图尔罕·可敦(Terken Khatun)以一己私心开启了塞尔柱的分裂衰落时代。在经历图图什之乱、诸子争权后,马立克沙三子穆罕默德一世·塔帕尔(Muhammad I Tapar,1105-1118在位)最终夺位,保持了帝国短暂的平静。在这段时间里,东部的呼罗珊、河中地区由马立克沙幼子桑贾尔(Ahmad Sanjar,1097-1157在位)牢牢控制。桑贾尔可谓少年英才,继位时虽年仅十二,但凭借过人的才略击败喀喇汗、古尔,伽色尼等势力,确立了自己在呼罗珊的权威;而西部临近十字军的诸侯军阀逐渐产生自立的趋势,陆续诞生了“阿塔伯克政权(波斯语转写为阿塔巴康[Atābakān])”

阿塔伯克(Atabeg/Atabak),亦有翻译成艾塔巴克、阿塔巴克、阿塔贝格等。是塞尔柱时期新兴的一个高级尊衔。根据《伊斯兰百科全书》记载,这个头衔最早由马立克沙授予给尼扎姆·穆勒克,为了表达自己将全部权力都交给他,并且事之如父的含义。这个头衔很类似我们中国古代的“尚父”,也有意译为“太傅”的,这是因为后面的变化:在《伊朗通史》中“阿塔巴克人与花剌子姆肖人”一章中的引言中对阿塔伯克政权之所以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阐述清楚了:        

“……塞尔柱王朝的国王们从来不把在战争以及被征服的行省的军队统治权交给任何他人,而只交给久经沙场以及富有献身精神的突厥人。在塞尔柱王朝的政权里,军权一直掌握在突厥人手里……随着塞尔柱诸位国王征服格鲁吉亚与阿朗(即阿兰Arran)等地域,原在钦察草原和里海等地的突厥人出身的奴仆在伊斯兰教国家中人数日增。……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由于才华出众日益受到主人的赞赏,业已脱离了原有的奴仆身份,而跻身于国王的宫廷官员之中或者在军队中出任高职。按当时塞尔柱王朝的传统为了培养教育王子,派王子去诸行省执掌政务时需派专人照管监护,出身突厥人苏丹奴仆中有许多人获此殊荣。人们用突厥语‘奥塔贝克(即阿塔伯克Atabeg)’来称呼他们。‘奥塔(Ata)’在突厥语中意为父亲……”

马立克沙死后,阿塔伯克出现的越来越多。原本阿塔伯克的作用是为了教育王子,纠正其错误,但随着王族内战,实力强悍、军事才能过人的阿塔伯克们的地位便越来越重要,甚至出现了阿塔伯克娶王子的母亲(遗孀)来强化自己作为“父亲”的职能与干预王子执政的合法性(我们将讲述的伊尔迪古兹王朝就是如此)。阿塔伯克的地位得到了巩固甚至加强,但是他们所监护的王子的地位却受到了损害,从马立克沙死后,继任的苏丹们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为了保证自己子嗣甚至干脆是自己的顺利继位,他们不得不拉拢某位手握兵权的埃米尔并赐予他封地(Iqta)从而换取保护。而埃米尔逐渐产生世袭的要求,成立一个新的王朝政权也就顺理成章。12世纪穆斯林世界出现的主要的阿塔伯克政权有:

大马士革(Damascus)阿塔伯克——博里王朝(Borids/Būrids,1104-1154)

马尔丁(Mardin)的阿塔伯克——阿尔图格王朝(Artuqids,约1101-1408)

摩苏尔(Mosul)的阿塔伯克——赞吉王朝(Zangids,1127-1251)

阿塞拜疆(Azerbaijan)的阿塔伯克——伊尔迪古兹王朝(Eldigüzids,1145-1225)

马拉盖(Marāgha)的阿塔伯克——艾哈麦地里王朝(Aḥmadīlīs,约1122-1220后)

卢里斯坦(Luristān)的阿塔伯克——哈扎拉斯普王朝(Hazaraspids,1148-1424)

法尔斯(Fars)的阿塔伯克——萨尔古尔王朝(Salghurids,1148-1282)

亚兹德的阿塔伯克(Atabegs of Yazd,约1141-1297)

阿塔伯克政权,实质上是诸侯军阀一般的存在。在12世纪的中东大地上,到处都是他们活跃的身影。

王位争斗的开始

1118年,穆罕默德·塔帕尔去世。自马立克沙死后,塞尔柱王室似乎就沾上了一种奇怪的诅咒:君主幼年继位,壮年去世,然后新君继续幼年继位,或者兄弟内斗,然后壮年去世,不断陷入死循环。穆罕默德·塔帕尔有五子:马赫穆德(Mahmud)、吉亚斯丁·马斯乌德(Mas’ud)、图格鲁克(Toghril)、苏莱曼沙(Sulaiman Shah)、塞尔柱克沙(Saljuq Shah)。然而即使是长子马赫穆德也不过14岁,马斯乌德10岁,图格鲁克8岁。幼主继位,无疑如稚童持金过市,使明处或暗处的野心家逐渐躁动。博斯沃思(C.E.Bosworth)[1]在《剑桥伊朗史》卷5p119写道:“伊朗西部和伊拉克的王位继承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常常有多达三到四人觊觎着王位,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阿塔伯克(即监护人)’的支持。苏丹必须得寻求强有力的突厥埃米尔的支持,这通常意味着以伊克塔(Ikta/Iqta)形式呈现的领土和财政权利的分离,以及埃米尔甚至会干涉苏丹自己的政府班子。”[2]12世纪史家阿奴什旺·本·哈利德·卡珊尼[3](1066/1067-1137~1139)在1127-1128年间任大维齐尔(后面他还会登场)。他在接手政务后不禁哀叹:“先君在时,国家无事,四海升平;陛下践阼,则宗王分裂国家,离心离德,统一局面不再;宗王与陛下平分国家,致使库中帑币仅够糊口而已。”[4]

[1] 克利福德·埃德蒙·博斯沃思(Clifford Edmund Bosworth,1928-2015),英国著名伊斯兰史学者。博学多才,著作等身。其经典著作为《The new Islamic Dynasties:A chronological and genealogical manual》,同时大力推动巴托尔德、米诺尔斯基等人的著作传播、翻译,为伊朗百科全书、伊斯兰百科全书撰写数以千计的词条,在伊斯兰史学界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2] 原文为The succession in western Iran and Iraq was permanently in dispute, often with as many as three or four claimants at one time, each backed by his atabeg or guardian. The sultans had to find support amongst the powerful Turkish amirs, and this usually meant the alienation of territory and of fiscal rights in the form of iqta's, as well as the interference of amirs even within the sultans' own bureaucracy.

[3] 全名为Abu Nasr Sharaf al-Din Anushirvan ibn Khalid ibn Muhammad Kashani,留有回忆录,以波斯文写成,名为《宰辅时代的衰微与衰微时代的宰辅(Fotūr zamān al-ṣodūr wa ṣodūr zamān al-fotūr)》,记载1092-1134年的事迹。

[4] 原文为" In Muhammad's reign", he says, "the kingdom was united and secure from all attacks; but when it passed to his son Mahmud, they split up that unity and destroyed its cohesion. They claimed a share with him in the power, and left him only a bare subsistence.

马赫穆德继位后,哈里发为其上尊号穆吉斯丁(Mughith al-Dunya wa’l-Din,意为在世俗与宗教方面提供帮助者),称马赫穆德二世(1118-1131)。这时马斯乌德正随父出征在摩苏尔,他在摩苏尔当地的几位“热心”领主的支持下率军攻占巴格达,不过随后马赫穆德和马斯乌德(手下的领主)达成了协议,马斯乌德得阿塞拜疆、贾吉拉(Jazirah,即伊拉克地区)和摩苏尔为封地,封马利克(Malik)爵位;居玉什·伯克(Ai-Aba Juyush Beg)为其阿塔伯克,他在1114-1124年间担任摩苏尔总督。他(和手下的领主)便回军接收领地去了。

图格鲁克之反与萨瓦一战(1119)

然而马赫穆德在位期间“兄友弟恭”的情况可是层出不穷。刚打发完马斯乌德,图格鲁克就作妖了。说起来还是马赫穆德自己的锅。原本图格鲁克封在王都哈马丹附近的阿瓦(Avah-e Savah)、萨瓦(Savah)以及哈马丹西北部的赞兼(Zanjan)三地,由其阿塔伯克阿努什特勤·希尔吉尔(Anushteqin Shirgir)[1]代理统治。但是图格鲁克在1119年罢免了他,令昆-托格迪(Kun-Toghdi)担任,然而这位阿塔伯克反而野心勃勃,他窜唆10岁的图格鲁克起兵造反,并带着他去往甘芝(Ganja,亦称甘贾)城,占据了阿兰(Arran)、阿拉斯河地区,并影响到吉兰(Gilan)、德莱木(Daylam),直至加兹温(Gazvin)西北,不服王化。而艾哈麦地里王朝君主安奎沙克一世·艾哈麦地里(Aq Sunqur I Aḥmadīlī,约1122-1134在位)担任他新的阿塔伯克[2]。不过这时马赫穆德没空理会他,由于受众臣唆使,他在同年率大军到雷伊城挑衅叔叔桑贾尔(剑桥伊朗史则说是因为桑贾尔侵袭马赫穆德的领土),结果自然被打了个落花流水,战斗地点就在萨瓦城附近。桑贾尔起兵时声称:马赫穆德的宫廷总管(Hajib)阿里·巴尔(Ali Bar)在苏丹面前大进谗言,挑拨叔侄关系;同时也受喀喇汗王朝使者的唆使袭击叔父腹地。他的起兵完全是为了“清君侧”,还苏丹一片清明。他率领由五个政权组成的大军:桑贾尔、伽色尼王朝巴赫拉姆沙(Bahram Shah)、花剌子模沙忽都不丁·穆罕默德(Qutb al-din Muhammad)、卡库雅王朝(Kakuyids)[3]阿拉·道莱·伽尔沙斯普一世(Ala' al-Daula GarshaspⅠ)、锡斯坦土王塔吉丁·纳斯尔(Taj al-din Nasr,五王西征.jpg),还有伊斯玛仪派教众与突厥异教徒组成的精骑,再加上四十头大象,浩浩荡荡,以泰山压顶之势,在萨瓦击败马赫穆德。但顾及马赫穆德祖母的说情以及战略需要,桑贾尔只是稍示惩戒就撤军回了呼罗珊,而马赫穆德娶了桑贾尔的女儿,同时被立为呼罗珊塞尔柱的储君,但是他不得不放弃了伊朗北部的领土转而让给桑贾尔。

[1] 阿奴什特勤·希尔吉尔,原为萨瓦、阿瓦总督,是一位军中宿将。1111年起被派往德莱木地区进剿伊斯玛仪派七年,1118年已攻至阿拉穆特堡,眼见城池不保,这时传来穆罕默德·塔帕尔去世的消息(剑桥伊朗史原文是马立克沙,明显就对不上(1092),应是错误),军心溃散,尽管希尔吉尔极力挽回,但仍不能避免。阿拉穆特堡得以幸免。

[2] Kun-Toghdi死于1121年,由于他参与了后文提及的迪德格里战役,因此他很有可能战死沙场。

[3] 11-12世纪割据中部波斯的德莱木人政权,以白益王朝外戚身份崛起,巅峰时占据伊斯法罕、库尔德斯坦等地。塞尔柱入侵时屈服,沦为附庸,得以保全国祚。

阿萨达巴德之战(1120)

马斯乌德见大哥被叔叔教训,心想机会来了,在1120年与自己的维齐尔托格劳伊(al-Tughra'i)[1]、居玉什·伯克率军反叛。地方诸侯乐于见到马赫穆德和马斯乌德斗在一起,除开地方的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支持马斯乌德外,伊拉克的什叶派政权马兹亚德王朝(Mazyadids)[2]君主杜拜二世·本·萨达卡(Dubays Ⅱ ibn Sadaqa,1108-1135在位也在暗中煽风点火。根据伊本·焦兹(Ibn al-Jauzi)[3]的记载,“塞弗·道莱(指杜拜二世)对两位苏丹产生冲突十分高兴,他相信只要他们两个起冲突了,他和他手上的权力就能长盛不衰,就像他的父亲萨达卡之所以在当时有如此地位,是由于巴基雅鲁克与穆罕默德·塔帕尔两位明争暗斗的情况下而支持起来的。”[4]剑桥伊朗史说伊马德丁·赞吉也暗中支持马斯乌德,不过应该是他当上摩苏尔总督后的事情了。马赫穆德命布尔苏齐(al-Bursuqī[5]迎战,结果马斯乌德完全不是对手,在哈马丹以西的阿萨达巴德(Asadabad)城附近惨败,再次臣服;居玉什·伯克被赦免,作为代价,他在两年后(1122)受命去镇压图格鲁克和安奎沙克一世的又一次造反;只有托格劳伊没有后台被马赫穆德泄愤处死(托格劳伊:合着你们带投就要我死是吧)。

[1] 全名为Mu'ayyad al-Din Abu Isma‘il al-Husayn ibn Ali ibn Muhammad ibn Abd al-Samad al-Du'ali al-Kināni al-Tughra'i al-Isfahani(1061-约1121)

[2] 马兹亚德王朝兴起于十世纪六十年代,位于伊拉克中南部,起初依附于白益王朝。后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能够挟制哈里发)得以幸存。并依靠塞尔柱苏丹和哈里发之间的矛盾逐步发展其权势,在12世纪初达到顶峰。阿拔斯王朝在十二世纪中期复兴后在1163年重新将马兹亚德王朝领土收回。

[3]全名为Shams al-din Abu al-Muzaffar Yusuf ibn Kizoghlu(1185-1256),al-Jauzi亦作al-Jawzi。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其名Sibt Ibn al-Jauzi意为“Ibn al-Jauzi的外孙(sibt意为外孙)”,他是著名罕百里学派学者Abul-Faraj Ibn al-Jauzi外孙。著有《名流历史上的时光之镜(Mir’at al-Zamān fī Tawarīkh al-'Ayān)》等书

[4] 原文为Saif al-Daula rejoiced at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sultans and believed that he and his power would be preserved as long as they were involved together, just as his father Sadaqa's position had been favoured by the hostility of the two sultans [Berk-Yaruq and Muhammad]

[5] 全名为Qasīm al-Dawla Sayf al-Dīn Abū Saʿīd Āqsunqur al-Bursuqī,他将在1124-1126年顶替居玉什的职位,任摩苏尔总督。

格鲁吉亚中兴与迪德格里之战(1121)

1121年,塞尔柱北方传来了噩耗:穆斯林占据四百年的坚城——第比利斯(Tiflis)[1]在格鲁吉亚的攻击下陷落了。格鲁吉亚在马立克沙时期丧师失地,又恰逢天灾,原国王乔治二世被废,其子“重建者”大卫四世(David Ⅳ,1089-1125在位)继位。大卫四世雄才大略,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格鲁吉亚在其统治下实现中兴,并在12世纪初开始陆续收复失地,至1120年,仅剩第比利斯一座孤城。格鲁吉亚的崛起使得当地的穆斯林埃米尔们,特别是刚到阿兰的图格鲁克如芒在背。很快,在几个穆斯林政权的合力下,一支大军组建完成,主帅为阿尔图格王朝君主、塞尔柱名将伊尔加齐(Najm ad-Din Ilghazi ibn Artuq,1107-1122在位)。大卫四世携其子德米特里迎战,双方战于迪德格里(Didgori),大卫四世以诈降计乱其阵形,乘机掩杀,内外夹击,以少胜多,大败穆斯林联军,随即攻下了第比利斯。图格鲁克仓皇逃回兄长处,再次依附于兄长的羽翼下。

伊尔加齐在1119年血地之战(Battle of Ager Sanguinis)中大败安条克亲王罗杰,奠定了自己作为早期十字军战场中坚人物的地位,但他1122年的去世使得帝国西陲变得不稳定了起来(他有酗酒的习惯,估计就是摆在这个上面)。 他的儿子们吵着分家,偌大的阿尔图格王朝很快分裂,十字军势力再度活跃。

塞尔柱帝国的衰落造就了阿塔伯克们的崛起。

[1] 之所以会如此翻译是因为1936年Tiflis改名为Tbilis








阿塔伯克政权的产生:塞尔柱11世纪末-12世纪初形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