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队的奥迪,电动领域超车胜算几何?
文:云闲
德系车企三大巨头BBA之一的奥迪,最近有点“烦”。
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日前在大众集团的Capital Markets Day上坦言,奥迪品牌的产品线落后于竞争对手。他认为,尽管奥迪品牌有很大的潜力,但近几年却没有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具体的产品。不仅在竞争对手面前落后,甚至还没有达到自身应有的实力水平。他特别指出:“奥迪目前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但在电动车领域并没有竞争力。
作为曾塑造了商务用车典范的“王者”,奥迪在华销量同比豪华车品牌下滑明显。根据奥迪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奥迪在华销量为136416辆,同比下降16%。
新品难产 奥迪母公司损失数十亿欧元
Blume表示,奥迪遇到了严峻的软件问题,不得不推迟“令人兴奋的”电动车发布计划。而大众对此的“不满”早在今年5月便已露出端倪。
5月8日,大众发布公告称,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子公司 Cariad 的监事会批准了公司的全面调整计划,并进行了组织架构大换血。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最新的子公司之一,Cariad承载了大众集团“软实力”更新的使命,为所有大众集团车辆提供统一的软件和电子架构。
(CARIAD是大众汽车集团最新的子公司之一 )
媒体报道称,此次大换血的背后原因,正是由于Cariad公司软件研发进度缓慢,导致奥迪电动车业务举步不前。自2020年成立以来,该公司便因预算失误,软件研发拖沓,导致奥迪Q6 e-tron和保时捷Macan等电动汽车延期发布,从原计划2022年延迟到了2024年。由于软件问题导致的车型发布推迟已使大众汽车集团损失数十亿欧元。
背水一战 奥迪的电动化狂奔
大众汽车毫不掩饰在未来通过推出纯电动车型来实现品牌逆袭的“野望”。
Blume表示,从明年开始,奥迪将推出一系列新产品,为品牌带来巨大机遇。据悉,奥迪计划在2024年正式发布Q6 e-tron,这款车是奥迪首款基于大众集团PPE架构的电动汽车,与保时捷Macan EV共享平台,搭载大众集团1.2版本的软件系统。
根据官方信息,PPE平台将支持800V高压快充技术,可以在不到21分钟的时间内将电池电量从10%充至80%。此外,该平台还将引入Mobileye的SuperVision半自动驾驶系统,为新车型提供更多的智能功能。
为了改善软件研发短板,奥迪也在积极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同时在产能上也正在积极准备。消息称, 奥迪将与一汽合作,在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长春工厂(建设中)投产PPE架构。预计奥迪Q6 e-tron和奥迪Q6 e-tron Sportback将在长春工厂开始国产生产。
公开消息,奥迪在今年3月曾宣布面向未来的生产计划,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将只推出纯电动汽车;到2033年,逐步停止内燃机车型的生产,届时奥迪在全球的自有生产基地都将投入电动车生产。
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表示,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奥迪将会在全球推出20款车型,其中10款为纯电车型。
国产新能源狂飙 奥迪压力山大
国家政策和供需两旺的市场,共同推动着国内电动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于想要通过电动车,在中国实现品牌复兴的奥迪而言,可谓机遇与压力并存。
数据说话。
6月27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1-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同比增长62.8%,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5%,高于上年同期8.3个百分点,整个新能源市场依旧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其中,比亚迪销量继续在高基数上维持高增速,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理想、广汽和一汽同比增速均超过一倍。而以奥迪为代表的德系车企,均未上榜。
根据奥迪官方数据,今年前3个月,奥迪在全球共交付了纯电动车约3.5万辆,同比增长43%。
未来,奥迪想要在中国依旧保持“头号海外汽车制造商的地位”,需要直面两大问题。
首先,是新能源转型产品的“时效性”。截止到目前,奥迪推出的电动车型,较之于一些新势力品牌,产品线相对单一,且在电池技术等方面竞争力较弱。
其次,智能化发展的落后。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方面,奥迪的发展也明显落后,来自特斯拉等企业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即使对于接下来的纯电动新品寄予厚望,有汽车行业分析师也表示,奥迪必须尽快推出PPE新平台产品,并解决软件落后问题。否则PPE的技术优势也很有可能被其他企业迎头赶上。
除了海外汽车制造商的竞争,还有来自本土企业的压力。
“未来,一线品牌特别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会加速发展;二线品牌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几乎没有机会。”2023年1月12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3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这样说。
新能源时代,当合资车的光环逐渐褪去,且中国自主品牌取得了一定的先发及领先优势的情况下,类似奥迪、特斯拉等海外车企,想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中分得更多羹,还需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