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宜阳
秦王派人打韩国的宜阳地区,这事传到周王的耳朵里。作为吃瓜群众,周王和狗头军师,也就是手下的谋士讨论这个问题。
周王和谋士讨论秦国能不能打下宜阳,周王认为宜阳能顶的住,谋士说秦军必胜,然后分析一波原因。
秦军大将是外地人,不是秦国本地人。再加文中一句,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意而攻宜阳,作为外地人的秦军大将压力山大,输了就是死路一条!
我只能说消息挺灵通的,这位谋士连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意都知道,看来有春秋战国有情报部门啊!
后来秦军攻下宜阳,周王和谋士又开始吃瓜了。这次谋士对周王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们可以向楚国献计,让他们派兵去要点好处,就是勒索一下。同时楚国也会感恩于周王。
虽然秦军打了胜仗,可毕竟有损耗。周王朝作为小小国只能看着,楚国就不一样了,有实力,可以威慑一下秦军。
结果就是楚军兵临宜阳,秦军给了点钱,就撤军了。韩国也给了点钱,表示感谢。我在想这点钱有多少,够不够路费,一路吃喝拉撒不要粮草吗?
难怪孔子说礼崩乐坏,周王,谋士,楚国都有心里算盘。上面我说的比较露骨现实,楚军名义上应该是救援的。
我在想,这一场事件下来,谁有好处?秦军跑来跑去,图个强国威严,出口气?韩国宜阳更不必说,死不少人。楚国得到的好处够不够路费?还是炫耀一下军事实力,卖个人情?
至于周王朝,好像只是卖个计谋给楚国,图个恩情。
我只能说,出生在春秋战国,倒了血霉,因为天天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