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搞破坏怎么办?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我经常听到家长跟我抱怨:“我家孩子简直就是个破坏狂,太调皮了,根本没法管”,确实,我相信不少家长肯定为孩子乱涂乱画把家里到处都弄得乱七八糟而无奈过,也为孩子堪比哈士奇的拆家能力而生气过。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孩子都会搞破坏,父母们必须面对孩子们随时发生破坏行为的事实。孩子间的区别,只不过在于搞破坏的频率和程度而已。那么孩子在搞破坏的时候,他们是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家长应该采用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孩子的破坏行为,寻找其根源,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有些时候,孩子的破坏行为可能是出于好奇心,探索世界是孩子的本能,孩子通过各种方式的探索来认识世界。比如:孩子可能会不停的敲打玻璃,仅仅是因为敲击玻璃会发生清脆的撞击声。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在旁边陪孩子一起探索孩子未知的东西,并教会孩子如何安全并且不至于造成破坏性后果的正确做法。
有时,孩子是为了吸引他人注意或是想要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而破坏东西。当孩子想要得到大人的夸奖或者想得到某些东西却被父母拒绝的时候,他们就会故意加大力度地进行破坏性行为,很多家长对此可能也深有感触。这时,我们可以先调整好自己的态度,然后再与孩子进行平和的交流与温柔的拒绝。
也有可能是孩子在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时候,想要自己做事情却不小心产生的偶然性破坏,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小侄子中午突然想要自己盛饭,于是奔跑着去厨房。谁知道,在快要到厨房的时候,小侄子一个不留神,把他妈妈上周刚买的碗给摔碎了。往往在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馈最为重要。家长应该采取不生气、不打击的态度对待孩子,耐心地教给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做法,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孩子,因为这会使孩子产生沮丧的心理。所以,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具体行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
其次,家长应该关注孩子,陪伴孩子,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三四岁的孩子会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如果家长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内心所想。孩子感知到了外部世界,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但很多家长觉察不到这一点。就比如很多孩子喜欢在家里的墙上胡写乱画,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提高自己的对孩子的注意力了,孩子很有可能是想要通过画画来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观点。所以关注孩子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自身安全感的增加,知道他们在父母心理是占据重要位置的,而且父母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找到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情绪宣泄,这两者都会减少孩子的破坏性行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破坏东西的错误行为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孩子感知世界的一个途径。家长一定要合理地去处理,不能一味地打骂孩子。家长可能无法做到彻底遏制孩子的破坏性行为,但可以根据孩子破坏东西的心里规律来不断减弱孩子的破坏心理,从而使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