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铜铸滇魂:云南滇国青铜文化展

2022-07-26 08:40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2018年7月20日,冒着高温,我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了在这里举办的《铜铸滇魂——云南滇国青铜文化展》。2015年春节期间,我曾经去过云南,正好赶上云南省博物馆闭馆,所以没有看到那里的珍贵文物——

 

如今,这个展览不仅有云南省博物馆的文物,还能够看到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的大量青铜器,共计120件(组),弥补了当年的遗憾。通过这个简单的展览,可以领略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探寻神秘的滇国文化内涵。

 

展览分为“古国重光”、“青铜铸史”、“遗失王国”和“开疆划界” 四个单元,系统地展示了滇国青铜文化的诞生和发展,以及最后的终结。

 

1、古国重光

走进展厅,迎面的展柜中,单独摆放着一枚金印,上面赫然篆刻着:“滇王之印”。但是,仔细一看,竟然是复制品。这枚印章的原件,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金印重90克,边长2.4厘米,通高2厘米。蛇形的纽,蛇首昂起,蛇身盘旋,背有鳞纹。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随后,汉武帝在这里设益州郡,并赐“滇王之印”。1955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晋宁石寨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发掘,清理50多座古墓,出土4000余件文物。

 

其中,在第六号墓内,出土了这件金质篆书的“滇王之印”,印证了《史记》和《汉书》的记载,证明这里是滇王和其亲属的墓地,乃秦汉时期滇国的统治中心,揭开了一个古国的神秘面纱。

 

2、青铜铸史

云南的青铜文化,发轫于商周之际,勃兴于春秋战国,西汉达到鼎盛,东汉逐渐没落。其中,滇国是云南青铜时代最强大的一股势力,青铜器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于中原地区青铜器的程式化和符号化,在充分汲取多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滇人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巧夺天工的冶铸技巧,将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熔铸成一件件青铜艺术杰作,恰似一幅幅青铜铸就的立体画卷。

在这里展示的各种贮贝器上,可以看到籍田祭祀、狩猎出行、四牛鎏金骑士等热闹的场景。“贮贝器”是用来贮藏流通货币海贝的容器,相当于滇国人的存钱罐,乃滇国青铜文化的独特产物,也是滇国王侯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籍田祭祀场面的铜贮贝器,器身为鼓形,底部有三足。在顶部圆片状的盖子上,塑造出大量生动的人物,表现了众人在一名妇人的主持下,即将举行一次与农业有关的祭祀活动,以及借此机会进行赶集贸易的场景。

 

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器身为束腰圆筒形,两侧对称雕铸虎形耳,底部有三个虎爪形足。在器盖的正中,铸有一名鎏金骑士,所乘之马,昂首挺身,张口翘尾;盖子一周雕铸四牛,腰肥体壮,抬头垂尾,作行走状。整个器物的装饰题材,由动物到人物,或高或低,错落有致。

 

除了“贮贝器”之外,这里还可以看到大量其他种类的青铜器,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装饰品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战国末期到东汉初期古滇国的战争、生活、生产等活动,反映了当地人民强大的创造能力。


滇国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兵器的,这里可以看到大量青铜兵器,包括矛、戈、剑、钺、啄、狼牙棒等。其中,有些兵器的形状和纹饰,与内地的兵器毫无共同之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


乐器也是滇国青铜器中的一个大类,以各种“铜鼓”最具有代表性,乃当地人普遍使用的打击乐器。同时,它们也是祭祀活动中专用的器物,代表了古滇国贵族的权力和威严,类似于中原地区青铜文化中的鼎。

 

在各类装饰器物中,青铜扣饰最为典型。它的背后有一矩形挂钩,可挂在衣服或者其他物体上,起到装饰的作用。其中,在一件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上,可以看到两名舞蹈者,高鼻深目,腰部束带,侧身佩剑,双手执圆盘,边歌边舞蹈。下方有一条蛇,口咬前人右足,尾绕后人左足,生动有趣,动感极强。

 

还有一件“二牛交合扣饰”,二牛立于蛇身之上,蛇张口咬住公牛尾部。公牛趴在母牛身上,头部贴于母牛背部,尾巴夹于后股之间;母牛头部前俯,尾巴上扬,后腿弯曲,配合默契,作交合状。因为牛是滇国人民财富的象征,这样的图案体现了人们盼望多生牛犊的强烈心愿。

 

除此之外,在展厅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如猛虎袭牛铜枕、孔雀形铜镇、虎噬牛长柄铜勺等。它们通过生动的立体动物纹饰,赋予整个器物深刻的文化内涵,彰显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在这里展出的青铜器中,最珍贵的要数“牛虎铜案”,文物界历来流传着“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说法。它的主体是一头牛,头部和牛角向前伸,尾部有一只猛虎四爪紧蹬于牛身,身体后仰,保持平衡。在大牛的腹部之下,还站立着一头小牛,仿佛大牛保护着小牛。

 

3、遗失王国

我国古代的云南地区一直充满神秘色彩,滇池宽广,四季如春,土地平坦,适宜人居。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了当地人以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只好留在滇池地区,并且建立“滇国”。 

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消失于西汉初年。过去,人们只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读到一些有关滇国的只言片语,直到1955年晋宁石寨山滇王族墓地的发现,才让古滇国的光辉重现。

除了晋宁石寨山遗址外,这里还有羊甫头遗址和李家山遗址等地出土的珍贵文物,以及漆木器、玛瑙器、金器等其他质地的文物,极大地丰富了滇文化的内涵,也为研究滇文化增加了实物资料。

 

4、开疆划界

汉武帝统治这里以后,设立了益州郡,授予滇王金印,云南正式走向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过程,逐渐奠定了西南边疆地区行政区划的基本格局。

西汉时期,云南西部疆域已经跨过澜沧江抵达怒江东岸。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永昌郡设立以之后,云南的西部疆域从澜沧江、怒江之间,延伸到了缅甸北部的伊洛瓦底江。

在展览的结尾处,陈列着一件孔雀盖提梁铜壶,不仅象征了汉代仙家思想,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在铜壶盖子的顶上,站立着一只开屏的孔雀,肩部和腹部各有一道宽带纹,乃一件汉式器物融合滇文化元素的精品。


铜铸滇魂:云南滇国青铜文化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