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左山雨——孙吴中后期的政争与嬗变(十三)无间急递

2020-12-26 20:39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尚书小嘉字文可

就在旧皇帝孙亮离开吴宫,准备前往自己的新家会稽之时,新皇帝的车驾也正在从会稽开往建业。被孙綝内定成为皇帝的,是二十三岁的孙权四子,琅琊王孙休。对于这顶从天而降的冠冕,孙休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现在孙綝权势熏天,甚至连皇帝也可以随便兴废,等到自己做了皇帝之后,安知不会成为下一个孙亮?

与孙吴朝中宗室专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吴国境内各地藩王的尴尬处境。早在诸葛恪掌权之时,曾因为不想让各个藩王居于兵马要冲,下诏让各地的藩王强制搬家,如此一来,孙吴的各地藩王影响与实力大受折损,成了掀不起风浪的一盘散沙。身为琅琊王的孙休到了丹阳新家以后,家中经常传出些不甚光彩的花边新闻,按理来说,对于皇亲贵胄的小节问题,大部分官员都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偏偏丹阳太守李衡不怕惹事,经常拿着各种事情去找孙休算账。最后,身为亲王的孙休居然被一介太守弄得在丹阳待不下去,只能向朝廷请求搬家会稽。

孙綝听说,这个王爷除了窝囊以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读书,因为其礼贤下士的书呆子特质,在士人交际圈中颇得虚名,而他本人最倚重的亲信张布,也只是个吃干饭拍马屁的小将官,不是什么身负奇才的门客。性格纤弱,聪明好学又不会养士,还有比这再合适的新皇人选吗?就这样,因为孙休本人的“出众素质”,很容易就在孙綝的拥立名单里脱颖而出,成了下一任皇帝的内定人选。

不出孙綝所料,孙休听说自己要当皇帝以后心惊胆战,派去宣诏迎立的官员孙楷好说歹说,过了几天才终于说动他动身出发。或许是知道新皇登基之后自己的权限就会有所折损,孙綝这个空前的大权臣忘了自己坐着的炸药桶,感觉“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竟然在大殿上表示自己也想过一把皇帝瘾。此事虽然在虞翻之子虞汜的劝阻下作罢,但孙綝也没有放过显示自己“唯我独尊”的良机,甚至发疯把矛头指向了不受人间权力管辖的神佛。随着孙綝一声令下,吴国兴建的道观、佛寺被拆得七零八落,就连民间供奉的神像和吴地流行的伍子胥庙也都被捣成了废品堆。

得知孙休将到,主导废立的孙綝并没有亲来迎接圣驾,而是让弟弟孙恩作为临时丞相,率领百官前去行礼。孙休得知此讯感觉更加危险,非要让孙楷先见孙恩,回来向自己言明虚实以后,终于才敢上前接受文武百官的欢迎。

按照吴国的规矩,皇帝继位之前,要先在临时宫殿里把一整套礼仪做完,才能进入建业践祚。行礼之前,孙休对已是熟饭的帝位数次推辞,最后才迫不得已地坐上了皇帝的位子。确立名分之后的孙休,终于在建业城外见到了这一切的策划人——大将军孙綝。看着在道路左边顶礼膜拜的孙綝,已是皇帝的孙休下车亲自扶他起身,表示以后君臣以后要互相信任,共保基业。由于新皇登基,吴国再次举行了大赦。要知道吴国的上一次大赦,乃是孙綝战败后收买人心所为,距离此时仅去一年,这几年吴国的赦免效率,恐怕让隔壁蜀汉以喜欢大赦著称的后主刘禅都甘拜下风。

孙綝见得大功告成,言辞恳切地上书表示自己德行浅薄,罪孽深重(这倒是实话),请求功成身退,把位置让给有能力的贤人。孙休知道,这是孙綝欲擒故纵,自抬身价的把戏,于是以提拔自己的亲信张布为左将军作交换,表示自己离不开这位形同伊、霍的贤臣,不仅不能退位,还要升任丞相,和孙綝其他兄弟党羽一起提拔重用。这时候的孙綝,好比是电影《让子弹飞》里独揽鹅城大权的头号实力派黄四郎,只是现在的孙吴,见不到刚一进城就敢给他下马威的土匪张麻子,只见得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县长老汤。

[1]光荣《三国志11》孙休头像

为了稳固孙綝的情绪,孙休上位以来,从来没停止过对这位新丞相的礼物轰炸。看着加官进爵的诏书像雪片一样翩然而至,孙綝却并不放心。他知道,自己现在若想坐稳大位,最好是能够抓住皇帝的信任支持。然而自从迎立他上位以来,孙綝自认为一直毕恭毕敬,未越雷池一步,但为什么在恩惠和恭敬的另一面,孙休对他本人的态度却一直是不温不火,喂不亲近?

带着这个其实很明显的疑问,孙綝拿上了大批酒和牛肉前往拜访孙休,以个人名义馈赠给他,打算实际试一下这位新皇帝的态度。然而,酒肉没吃到,闭门羹却吃了个饱,对于丞相的来访,孙休表示自己今天不太舒服,礼物一概不受。

这大概是孙綝执政以来,第一次在“自己人”面前碰了钉子。孙綝大为恼怒,干脆把礼物带到了张布家里,强拉他和自己一醉方休。这位孙休的亲信将军见丞相到来不敢不陪,只能拍着马屁喝了一盏又一盏。酒过三巡,孙綝大概是真的醉了,居然冲着这位孙休的近人发起了牢骚:“当初废了小皇帝,好多人都向我劝进,是我非要坚持迎立陛下。但我给他东西他都不赏面子,待我和一般的大臣有什么区别!我很失望,再这样下去我得做别的打算了。”

张布当然听出了这个醉鬼的话中之意,吓得汗流浃背,却还得故作镇定赔着笑脸跟他继续吃喝。送走了孙綝,张布立刻秘密入宫觐见,将孙綝的言行一五一十全部上报。陛下,看来光是和他拉扯还远远不够,咱们得早做打算了啊!

[2]光荣《三国志13》张布形象

孙休当然不愿意亲身当靶子,试一下孙綝的实力还能不能再次废帝,但是光凭他和张布,要对抗孙綝无异于天方夜谭。孙休颇怀不安地向张布问道:“谁可以和我们一起谋划大事?”应该说,张布虽然没什么过人长才,但是看人看事却很有一套,早就对此问成竹在胸。“现在可以谋划大事的,只有丁奉(丁奉此前的官职记录就是左将军,现在张布成了左将军,不知道他是升职还是贬职了?)。丁奉虽然目不识丁,但是很有谋略,而且历经三朝,是真正忠于皇家的老臣(之前孙亮诛杀朱熊、朱损,就是派丁奉前往执行)。只要得到他的支持,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3]光荣网游《百万人的三国志》中老年丁奉头像

张布想得不错。丁奉已经侍奉了三朝,本就不打算久居孙綝这个竖子之下,现在如果有明君想要拨乱反正廓清庙宇,丁奉自然愿意为了大事赴汤蹈火。而孙綝喝得烂醉以后,第二天听得左右告知,才知道自己因酒闯了大祸。孙休那边倒是似乎全不知情,时不时还给孙綝送几个告发、弹劾他的人让他任意处置,态度反而更加体贴。面对孙休这种“送货上门”的服务态度,孙綝却越发觉得害怕心虚,这些小鱼小虾杀也杀不完,孙休这种态度很有可能是在麻痹自己,难道真要让我再来一次废立?

孙綝左思右想,终究没有再很没新意地故技重施,现在的天子没什么大错,对自己起码在面子上看起来也更是仁至义尽,极尽纵容,这让我怎么找得机会下手?最后孙綝决定,主动请求出镇陪都武昌,离开中央。一般来说,权臣离了朝廷,那大概就好比鱼离了水,所以司马昭在征讨诸葛诞之时,都要带上皇上和太后,防止中央生变。实际上,做出这种看起来奇葩操作的权臣,也不只孙綝一个,后世刘宋还有个能力、声望都让孙綝望尘莫及的大臣谢晦,也是在擅行废立以后,主动要求出镇地方,处境和孙綝颇为相似。

他们这么做,当然不是脑子烧坏,想体验远离权位的清静生活,把大权还政天子。孙綝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现在在建业和吴中已经成了河里的泥菩萨,再这么拖下去,不可能把势力拖回巅峰时期,只能化得越来越快。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到地方试图卷土重来,利用自己还没丢掉的权限辐射荆州,转型成为拥立一方,以拳头干涉朝廷的的实力派权臣,到时候,进可以号令兵马和朝廷分庭抗礼,至于退,到了我自己的地盘,失败了不也不失为富家之翁?

[4]光荣游戏《三国志13》的孙綝形象

听说孙綝愿意出镇陪都,孙休看都不看立刻批准,对于他搬家中书官员、典掌荆州军事的请托也有求必应。孙綝觉得,既然搬家,那自己的东西干脆全部带走,就这样,孙綝带着自己在禁军中掌控的精兵万人,搬着武器库里的大批兵器,像《三国志》游戏里的运输队一样浩浩荡荡地前往武昌。

这下,孙綝如果再想废立,那向着皇宫发难的,可能就不止宫内的禁军了。也正因如此,孙綝要造反的谣言传得满城风雨,丁奉不失时机地向孙休提出,现在的孙綝如虎添翼,却又不可卒除,最好的机会,是在今年十二月份的例行宴会执行暗杀。

如果说孙綝的资本是还握在手里没溜走的权力,那么孙休的资本就是身为皇帝的金口玉言。当年诸葛恪都没能顶着抗旨不遵之名推脱掉孙亮的鸿门宴邀请,这次,孙休能如约把孙綝请来赴会吗?

皇帝举办腊月宴会的请柬到了孙綝的武昌新家,孙綝立刻表示自己病得不轻,拒绝赴宴。孙休不会放过这么一次好容易策划的机会,孙綝每拒绝一次,孙休就再次派人恳请孙綝赴宴。这是国内百官的盛事,可万万不能缺了丞相啊!

思考再三,孙綝终究还是决定由自己让出一步,姑且见上孙休一面。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孙綝带上了大批精锐甲士,加上自己还留在宫中的禁军数量,盘算一下足有五千人之多。在数千人的簇拥下,孙綝回到了刚刚离开不久的建业,并且吩咐左右:“一会儿我进去宫殿以后,你们就在我的府上放火!”

有着立刻可以退出宫城的理由,还有这么多卫士威慑,孙綝的前置工作不可谓不充足。但即使已经准备了诸多后手,孙綝也还是不能放心。久经政斗的他感觉到,见了这一面能否全身而退,将会决定他和孙休的最终成败胜负。



江左山雨——孙吴中后期的政争与嬗变(十三)无间急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