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卞倩bq的绣湖意识形态分析”
首先粗略重复视频的观点。首先对绣湖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源自于对作品所暗藏的大他者的分析。换句话说,分析建立于对绣湖意识形态所展现的逻辑与现实的理解进行实践得出的否定性或矛盾性的发掘。得出的绣湖所具有的矛盾性就是其逻辑掩盖的 “客观性”。而对绣湖意识形态的批判,就是由于其尝试通过“因果性”,以及此概念可能映射的意识形态政治共同体的逻辑,没有能力否定绣湖底层逻辑中,未能得到充分辩证和反思的,科学主义的“客观性”。
我的观点是:在论述中,因果性和客观性的尖锐的矛盾对立没有得到调和。对绣湖整体意识形态的分析无法单从否定部分“客观性”,并提出一个形而上学的“因果性”而得到完整确立。这样的“因果性”也仅仅是为了描述绣湖意识形态下逻辑所产生的现象而非逻辑本身。因果性所代表的客体在演变中所展现出的无法充分辩证的内在属性,可以解释绣湖宇宙中荒谬的演化。即通过不可言说的内在属性来扬弃客体的客观性。
这时当尝试扬弃绣湖宇宙中“因果性”的概念,你会发现用“内在属性”仍然可以支撑论述中与“客观性”的对立。“内在属性”能被理解为是对“客观性”的直接修改,它们的逻辑基于同一层面也缓和了潜在的意识形态冲突。也就是视频中所说的“现代科学治理模式(因果性)在绣湖意识形态下以科学为框架所展现出的反抗式的尖锐矛盾性”。
绣湖宇宙所具备的内在属性存在的前提就是绣湖表现手法中逻辑的失衡。或者说因果关系中的 “原因”是被普遍压抑的,绣湖中的叙事就是“结果”的推进和演变。没有“原因”的约束“结果”必然也使得客体被赋予非客观的内在属性。所以总的来说绣湖宇宙的意识形态就是阉割了论证可能性的剧情结果的不断推演。宏大的故事线和荒谬的设定也掩盖不了它思想内核贫瘠的事实。说到底它就是个密室逃脱类系列游戏,不是奔着年度最佳叙事奖去的。up主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是敏锐的,但放在绣湖身上论述属实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