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麦田里的守望者——自我主义圣经

2018-01-06 23:19 作者:银狐藏马  | 我要投稿

        去年看书的起点,今年开始也重温一下,挺喜欢的,但也谈不上非常喜欢,从几个小细节说说理解吧。

 

        首先还是那段经典,因为你不说,别人就会真认为你不明白。当菲苾问霍尔顿将来想当什么的时候,他想到:“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 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丫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去,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小孩天真自然,他们对自己行为思想的意义并不太了解,所以他们看起来就像在麦田狂奔,同时也不知道自己往哪跑。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相像力,很多行为可能只是单纯觉得好玩,这便使他们在奔向深渊,需要有人来捉住他们,但至少那个守望者必须明白那是深渊,感觉现在很多时候成了需要有一个守望者问题(留守儿童不说,很多父母学校甚至社会都没有自觉去当一个守望者)。

        之前《声之形》也提了这个话题,其实很多作品都有作者的刻意,只是很多时候你压根没有看明白别人到底讲什么,所以对好多人也就看懂了故事,仅仅是一个故事。

 

        霍尔顿的哥哥D.B.在好莱坞写剧本这件事:“你看得出她认为进好莱坞十分了不起。差不多每个人都这样认为。他们多半都没有看过他写的小说,这种事情可真叫我发疯。”

        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社会现象,我们用着一个很社会的标准判断一件事情,却忽略本质。做为一个作家了不起的应该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他进了好莱坞这件事。

        自己身边事,以前公司第一个大版本开局,各种问题,一线没日没夜加班调测,研发各种随时支持,还是各种问题,因为割接失败影响合同压力山大,最后局方项目经理完全站在我们这边,有问题也强制上线,他被一线感动了原话大致是“你看他们这些家伙根本没有睡过觉”。当时项目组都很高兴,我也很高兴,至少有问题也不会压力山大,但也觉得很悲哀,他承认的根本不是我们的产品,而是我们的努力,这对于产品研发来说这简直是耻辱,但反过来想,如果产品已经做够烂,可是连努力都没有了,那就彻底完了。

        就算在二次元,好多声称自己喜欢一些作品,说出来的东西却肤浅,这让人很生气,连一点自己喜欢的理由都没有却满口说多么喜欢,而你真要喜欢至少说点那些打动你的细节,那些作者想表达的刻意,不一定要全,但至少要有。

        老欧尼演奏完毕时,我倒真有点儿替他难受。我甚至都认为他已不再知道他自己弹得好不好了。这也不能完全怪他。我倒有点儿怪所有那些不要命鼓掌的傻瓜——你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把任何人宠坏。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表扬和赞赏本身就只是一种例行公事,他们根本不懂事情的本意。就像工作中偶尔被夸奖一样,不过我听到后还是很高兴,虽然很多时候我也知道然并卵,人始终还是喜欢听好听的,这是天性。只是我自己并不喜欢称赞我不了解的东西,也不喜欢评论没有研究的东西,连个所以然都不说不出来,只是在贬低自己,同时也贬低别人。

        这个话题放在当下太好扯了,案例真是大把大把,真能把现在好多的社会现象和行为损个遍,还是就此打住。

 

        麦田里的守望者还有很多可以谈的细节,霍尔顿太敏感了,同时自我意识太强了,所以他看什么都不爽,包括自己,他虽然批评着一切但并没有失去客观,即使斯特拉德莱塔他也会为他客观争辩几句,他并不否定女人的漂亮等。

        描述假如自己手套偷,自己知道谁是小偷要回来那段。“我最恨跟人动拳头。我倒不在乎自己挨揍——尽管我并不乐于挨揍,自然啦——可是用拳头打架的时候我最害怕对方的脸。我的问题是,我不忍看对方的脸。要是双方都蒙住眼睛什么的,那倒还可以。我要是仔细一想,这确是种可笑的胆小,不过照样是胆小,一点不假。我绝不自欺欺人。”

        霍尔顿太敏感,太明白自己的本质,所以才会更加痛恨自己,但也因为太明白,才会坚守某些东西。至于胆小,就像小时候闹着玩时闭着眼睛撇开头瞎挥是一个道理:我不是故意的,是别人自己撞上来的。

        这个自我话题很难说,书中整体就是写好多人并没有自知,好多人虚伪,好多人很刻意,但霍尔顿读懂了别人行为的意义,但那些东西感到很无聊批判,但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以至于让他自己成了一个精神病不被别人理解。

        还有就是霍尔顿也有些自己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和社会普遍价值观不同。就像“口头表达”课,他在意别说的话是否有趣,而不是别人说的话是否离题。“我的想法是,演讲的人要是讲得很有趣,很激动,那你就不应该给他打岔。我很喜欢人家讲话激动。........。我是说他老教你统一和简化。有些东西根本就没法统一和简化。”那些赞赏标准也一样。

 

        自我意识过剩太难解释了,就不扯了,基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行了,但是很多不欲需要扩大化,看了一堆作品中自己讨厌的人,在现实世界却还在做自己讨厌的人,多少有些说不过去吧。

 

        带红色猎人帽——有时我们就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做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就像自己走板砖路就是一定要踩交接处,上楼梯某一刻就想跳一阶一个意思,在当时我就想这样,不管别人看法就想这样,没有任何意义,但那一刻突然想了,仅此而已,虽然感觉和自己本身很不搭,但好像做了就证明自己存在了一样,却没有任何意义。

 

        问出租车司机“中央公园鸭子冬天去哪了”——有时我们总会纠结一些别人看起来无聊的问题,但他们总觉得这没有意义,和宇宙比什么又有意义呢?我们只是纠结而已,但总有人为任何事情都要找意义。和红色猎人帽差不多道理。

 

        作品有很多可以扯的,但还是强烈推荐看看,感觉自己明年又可以看看,反正几个小时而已。

 

        自我意识觉醒,最初引起我这想法的是《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加上自己本身就很敏感,大老师又让自己分分钟钟膝盖中箭,才开始有意识自我强化。

        至于看《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因为《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中的stand alone complex观点让人十分惊奇,尤其还是上世纪就看到,在AI时代即将真实上演。

 

        开始打算用经典更符合自己性格,但改成圣经冲击感一些。经典可以有很多,但圣经只有一部,有时把话说太死就容易没有后路。

        本身也想用一些“他妈的”之类的脏话写,更符合这个作品一点,但还是算了,一般书面的东西不太喜欢用这类词语。


麦田里的守望者——自我主义圣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