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请问你学习快乐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当中开头的第一句话。同时也表明它的重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是一切进步的基础。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而不学习最新的知识,结果是什么呢?近代屈辱史便是一个最好的警醒。
学之言效也,朱熹如此说。效仿是学习的本质,而在最开始,人类还是茹毛饮血时,第一个钻木取火的人出现了,中国人称之为燧人氏。姓甚名谁已经不可考了,但是由于他发明了钻木取火这个技能,我们称呼他为燧人氏。如果他没有把这个技能交给他的族人,那么我们现在还是在吃生肉的阶段,所以学习必须要有老师。老师分享他的技能,学生效仿老师的行为,从老师这里学会这个技能,这就是学习的最开始。
大家知道吗?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能够学习,能够不断吸取前人的教训,做出改变。而动物不能。人类只有钻木取火这一个技能还不够,而在钻木取火之后,不断有新的人发现发明新的东西。弟子从老师这里学会技能,并且自己做出改变与发挥,人类才能不断进步。在燧人氏之后,发明渔网,驯养动物的这个人,我们称呼他为庖牺氏,也就是伏羲。庖是庖丁解牛的庖,也就是厨师。牺是牛,圈养的动物。于是人类开始有了稳定的肉食来源,不需要东奔西跑去捕猎了。庖牺氏以后,发现五谷使得五谷成为人们的稳定粮食,这个人就叫做神农氏。而神农氏时期,人们有稳定的粮食收入,有驯养的动物,人们的需求扩大,出现了以物易物的市场。如此说来,学习就是为了这个社会不断的进步,而必须的行为。如果只有不断重复前人的知识而不能做出改变突破创新的话,我们应该还停留在远古时期吧。
学这个字从小篆来说,爻代表的是知识,爻旁边的是手捧着的形象,老师将宝贵的知识教授给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这便是学。

学习学习,学了还不行,一定要习。习,就是复习,就是重复。技能和知识,不是看一遍就能够掌握的,掌握意味着为你所用,而不是生疏的。有一个成语说的好:熟能生巧。我们从小在背书背单词,都要不停的重复,过目不忘的神童还是极其少的,刷的题,学的知识,不断重复,才能获得一个好的成绩。习便是鸟数飞也,鸟不会丢弃飞翔,也不会停止翅膀的挥动。一旦飞鸟不在飞翔,它就面临死亡。学无止境,学习从来都不会停止,满足而停滞不前,后果就是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时,这个字,草与太阳,便是四季轮转,生长枯荣。学习是一件持续不停歇的事情,从来也没有说冬天就不学习了,夏天不学习了,而是一年四季都是在学习。学而时习之,便是学习永无止境,学习永不停歇。

总有人会怀疑学习是快乐的吗?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学习如此的痛苦呢?逼迫着学习,当然是痛苦,因为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于是父母强加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学习是厌恶的。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是不亦悦乎的呢?是发自内心对未知世界的追求。我在初中时,特别好奇,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能够站立在地面,而不是像在太空上一样漂浮。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物理,那么物理在我眼中无比的有魅力,学到一些打开认识世界大门的知识,让我感到无比喜悦。成绩马马虎虎,并不是顶尖的,但是这种快乐让我像吃了一颗草莓软糖一样,眼睛闪闪发光,极其享受。
如今的我喜欢古文,喜欢传统文化,我在看书过程中,就是在品尝不同口味的甜点,这种知识的味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体会过呢?
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让社会不断前进,使自己,使家人,过的快乐,过的幸福。明白这一点,就去学习吧!我也想让你尝尝知识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