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消费主义至上的年代保持清醒,包括选择一款手机

2021-09-29 14:17 作者:酥虾呀  | 我要投稿

小米Civi发布了,单看配置价格稍贵,但看完蒋镇磷的拆解视频之后,可以在心里有个基本判断。一个产品,厂商在发布的时候考虑的事情有很多,这次Civi从爆料到发布仅用了很短的时间,我们可以猜测这样安排的用意——也许是为了不让舆论过分发酵?毕竟怎么看都和VIVO用了几代的云阶设计过于相似。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部手机?先说准则:以最合适的价格买到最满意的产品。

 

合适,指自己可以接受,满意,指符合自己需求。从理性角度去看,以最少的钱买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就好,而这个需求,如果再从理性的角度细分……手机对于某些人也只是个通讯工具罢了,那么就可以精准定位。从感性角度去看,只要自己满意,也就是指自己喜欢,那就没有问题,前提是价格合适,能够承担。

 

可是我们,真的清楚自己的需求吗?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三千预算进卡吧,加钱加到一万八。PC领域是这样,每个配件都会有更好的产品,以至于迟迟不能决定自己选择的是否就是最合适的。这个现象的本质是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类似的例子还有iPad,以及安卓的平板,kindle,手环,智能手表,滑板,无人机……等等等等。人皆有好奇心,想拥有这些产品很正常,但好奇心不一定是真正的需求所在。

 

以小米Civi为例,我们要知道它的优点和缺点,对比自己的需求,比如轻薄和自己觉得好看的外观, 并不差的性能和比较快的充电,NFC。这些小米Civi可以满足。那假如需求是很好的变焦拍摄,优秀的视频录制,那它就满足不了。极致的游戏体验,扬声器效果,续航,那可能小米10S更适合。对于PC更是如此,可选的配件数量相当庞大,CPU从低到高从英特尔到AMD,都需求抉择,且因为英特尔和AMD是两个平台,需要配套的主板,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就更多。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产品到底怎么样,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这时候就需要测评了,不论是用户的反馈,还是视频测评、文字测评,都可以。用户反馈有时可以获知一些比较小的针对性问题,比如 iPhone 13系列的iOS15 bug多不多。

 

在手机圈大家吵来吵去无非就以下几个原因:1、手机不符合自己需求,也许是处理器,也许是散热,也许是屏幕,也许是无线充电,也许是价格,以及将这些不满意的点综合起来的性价比。

 

可是有的人喜欢,他愿意买,这没有问题,可假如他不愿意自己喜欢的手机或者手机品牌被骂……所以就有分歧,就有争吵。2、不够理性且喜欢捧一踩一的人,通常表现为一棒子打死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品牌。3、厂商的水军,以及不加思考就维护品牌的粉丝。

 

再说回小米Civi,小米这款产品会让众人有落差感,显然这部手机注重的并不是性价比。如果你仔细去了解过,你会发现这部手机使用的后摄传感器也并不是很好……而且还有一颗凑数镜头,可以把它当作双摄。从配置的角度看,你会发现这部手机充满了妥协,一切为外观和重量让步。可小米不曾有过这样的手机……假如它正好填补了那个空缺,那么它的意义就挺大。

 

妥协在手机中无比常见,2020年小米的手机三维过分放飞自我,重量和体积对一些不喜欢又大又重手机的人来说是煎熬。为了续航,体积和重量一般就要妥协;为了减轻重量,中低端可能就只能用塑料外壳;为了辨识度,小米11外观让不少人难受了一把;为了轻薄,散热可能就差;为了性能,发热就变得难以控制……想要每个问题都解决了的手机,一般来说,要加钱。

 

从我手头上拥有的手机,我们可以做一个不是很合理对比:小米9 173克,小米Civi 166克;小米9 6.39英寸,小米Civi 6.55英寸;从绝对理性的角度去看,二者CPU性能区别极小,GPU 米9强了20%以上,在绝对的性能决定的手机能用多久来看,米9似乎还行;而在尺寸和重量上,二者差了7克,米9屏幕小了0.16英寸,不过这个差异应该是Civi屏占比的优势带来的。那么——追求极致性价比又喜欢轻薄手机的话,换了电池的米9是否更合适?毕竟二手价格在一千以下了。当然最大的问题是,米9已经发布两年半了,老化带来的各种问题都难以预料,以及它没有5G,没有高刷……这个不太合理的对比是为了说明,在绝对理性,追求性价比的情况下,妥协一部分需求带来的价格的降低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的旗舰机显然完全可以继续使用。

 

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创造需求。自从iPhone 7P的双摄进入大众视野,华为P20Pro三摄深入人心,多摄慢慢成了手机的标配。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怎么看都是利于营销占更大部分,因为手机拍照水平的提升,背后的代价过大。手机的拍照佼佼者普遍牺牲了重量和手感,以及在横屏时的易误触,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没有选择。拍照旗舰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六七千这个价位,在拍照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者却不得不担心手机后期系统更新带来的拍照水平降低这个被广大用户声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这个属实的问题意味明显:你花六七千买的拍照旗舰,它的高水平拍照只是限时体验。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很好的3到5倍光学变焦镜头,超广角镜头,但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很难在中高端安卓手机上看到双摄相机模组,尽管我们去分析其镜头会发现,很多三摄和四摄,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只有一到两颗镜头。这个无奈的事实说明,我们很难不被迫选择手机厂商为了利于营销带来的产品。

 

就我自己来说,我还在使用iPhone XR,尽管我很喜欢拍照和延时摄影……因此我买了微单相机,从此再也不用在选购手机时纠结其相机的问题。相机的长使用寿命以及可更换镜头的特性至少让我可以在五六年内不需要考虑手机拍照水平如何的问题,而且仅是利用好微单就能在不少场景完胜如今的拍照旗舰。

 

这个似乎不公平的对比我们可以这么取舍:

 

手机拍照的优点:方便;简单易上手;成片率高。缺点:没有定制化以应对具体需求的可能;后期系统更新带来的水平降低普遍存在;在特定领域仍然和相机有较大差距。

 

相机的优点:上限很高;可更换镜头;使用寿命长。缺点:便携性远不如手机;下限很低难上手。

 

综合对比之下我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相机,在简单学习之后得到的照片屡次让我惊喜。

 

假如我们做一个全民调查,我们会发现真正会使用手机拍照以及经常使用手机拍照的人只占相当小的一部分,相机就更少。我们要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所在,而不是看了如iPhone 13Pro系列的优秀视频拍摄测评之后,因为它优秀而觉得我要买它,还不知道Prores究竟是什么的人显然不应该以视频拍摄为由选择iPhone 13Pro。

 

创造需求还常存在于购买iPad、安卓平板、Switch、无人机、Kindle等等产品,一样的道理,看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而且要树立一个前提:当自己不清楚是否真正需要且其价格自己无法轻易承担的时候,此时就一定不要买。

 

毫无疑问。理性常常缺失。看了iPhone 13系列测评及开箱的动态之后难免心痒痒,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比拍照更小众的使用场景是视频录制,假如自己使用手机至今也很少拍视频的话,显然13系列的视频录制提升不能成为购买理由。我们需要真正了解一个产品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够对比自己的需求来做决定。这个时候又需要甄别测评视频是否公正客观……显然困难重重。

 

但也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当一个产品的价格超出自己承受范围,需要犹豫再三的时候,就一定不要买。你会发现我们需要的常常不是最好的那个,而是买回来真正觉得自己的决定无比明智的那个。


在消费主义至上的年代保持清醒,包括选择一款手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