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逆
小孩子的时候 我们是互争的整体结构 慢慢的筋骨强了 意也不知道什么是互争 身体自然的偷懒 开始单力 进而散架 我们要做的 就是用意反做 再做出互争和结构 在互争的基础上 继续变强 糅练 进而自然 已经不用特意反做 而可以顺意统带 顺中有逆 顺中有逆就够吗 一意带动就够吗 不够 我们要继续做反意带动 这是很难的 如同南辕北辙 刚开始我们反意做互争 其实是两个意 一个顺 一个逆 进而十个意 做十力互争 慢慢的 糅合为一意 再做反意 就是把这整体一意 去反着做 意在后 而动前 意在左 而动右 目的是什么 是把身体的自然意识唤醒 就像我们想要逃离 身体却纹丝不动一样 我们的互争 已经形成了自然本能 你不起意的时候 互争也不会散 这就是身体恢复了结构 它有了 我们才可以让它上班 怎么让他上班呢 我们反着做 让它顺着做 为什么要这么做 整体一意不好吗 我们的整体一意 是有意 而意 就是行 是慢一拍的 小时候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意 是身体在操控结构 心一萌动 身知而行 身体强了 它认为不需要了 就偷懒 我们如今为了调整结构 亲身下场操控 就慢了一拍 我们要把有意 重新变回无意去 让身体的知直接动 也就是说 我们重塑了互争结构 然后要把这个结构 再交给身体 我们不管了 要撤走 但是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我们不管 身体就偷懒 所以 别走完 我们去次位 把主位让出来 赶它上去 意在根节 梢节自领 意在后侧 前侧击之 意在实侧 虚侧盈满 我们走了 但没全走 身体靠本能 但不全靠 就像无为而治一样 我们不在 身体就偷懒 我们下场督促 指导 带领 做的差不多了 我们就要回去 继续垂拱 至于怎么指导 各家各门不同 儒墨名法皆可 如果你不懂回位 就会像很多贤君一样 事必躬亲 不仅累 且结构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