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第一弹来袭!

2023-02-17 09:33 作者:上升金牛的双鱼  | 我要投稿

2月3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初评开始了,那么今天铁柱子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新发现。



NO · 1

湖十堰学堂梁子遗址

地理位置: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

发掘回顾:1989年,发现“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  

 1990年,发现“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并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器遗存,分布范围190万平方米。

2022年,5月18日,发现“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

学术意义:

1.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100万年前)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顶骨、眉弓前额凸起,鼻骨显露,左侧面部的骨骼基本完整,直立人形态特点更加明确。弥补了1号、2号头骨因为变形、压扁扭曲所造成的信息提取困难和一些观测数据的不准确。

2、利用最新科技考古手段发掘,地层学、埋藏学、年代学以及遗迹共生关系清晰。3号头骨的发掘面积更大,截至目前是200平方米。大面积整体揭露,可以揭示更多的人类生存演化的信息。

3、该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原文: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


NO · 2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

  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沂水县河奎村  发掘经历:2021年初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石制品、动物骨骼及部分骨制品等5000余件。 2022年遗址转为主动性发掘,发掘面积50平方米,出土文化遗物近5000件,并发现早期人类活动面。

   学术意义:    1、出土的具有人工加工痕迹的象牙制铲形器国内首次发现的对古菱齿象门齿进行加工利用的情况。   2、目前山东省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地层连续,堆积厚重,文化时代跨度较大。   3、填补了山东及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对建立我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研究当时人类加工工具的技术特点、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复原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
原文: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

NO · 3

 河北尚义四台遗址

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石井乡四台蒙古营村南遗址性质:近年冀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处面积最大、保存完整、具有重要价值的包含旧新过渡时期遗存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目前探明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分为四个片区。(2004-2022),当前划分为五组遗存(时间跨度为10400-6400年

学术意义1. 旧新过渡时期的线索。发现的房址是北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定居村落;连续的地层关系以及丰富的陶石器,展现了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流动性方式到群体栖居方式的发展转变;2. 陶器压印的纹饰有的像“之”字纹、网格纹、窝点纹等与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太行山东麓的易水流域的北福地有相似的文化因素,可能是“之字纹”等纹饰的源头之一。3.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第三组遗存中大量的石磨盘、磨棒等加工类工具和石铲等翻土类,并发现有碳化的粟与黍,微遗存分析也说明了驯化粟、黍的存在,表明7600年前后,该地的古人已经开始了驯化农业。4.草原新文化面貌。第三组的大口罐、小平底筒形罐等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为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5.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互动。第五组遗存中的尖圜底罐(国内仅一件)。与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卡林加河口、叶尼塞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相似。原文: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河北尚义四台遗址

NO · 4

南佐遗址

地理位置: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及附近区域。

发掘经历:1958年调查发现,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称南佐遗址。

1984年至1996年,进行了两个阶段6次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1300平方米,发现了较为丰富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一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夯土墙建筑F1。

2021年,展开第三阶段的考古工作。发掘主要集中在宫殿区,共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

遗址性质:南佐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碳十四测年距今约5100-4700年。

重要发现

1、F1的重新揭露:殿堂式建筑?

2、F2:祭祀场所?包含大量特殊的陶器白陶簋、大型彩陶罐以及带塞盖小口瓶浅腹盘、石器、动物骨骼、炭化水稻、红烧土等,应当具有祭祀礼仪性质。

3、九大夯土台

其中,一号夯土台位于大型夯土建筑区西南侧,发掘面积共220平方米。一号夯土台底部是用黑土和黄土交替夯垫台基,上部是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碳十四测年约距今4850-4500年。

4、600万的超大外环壕

通过对夯土台外围更大范围内的调查和勘探,在遗址的东、南、北面找到了“外环壕”的遗迹,“外环壕”内面积约为600万平方米。

遗址总结:

1、南佐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为主体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其中中央北部大型夯土建筑区布局结构严谨,并出土了大量的祭祀性的器物,可能具有“宫殿区”的性质。大型夯土建筑区外围对称分布的九座夯土台及外侧相邻的两重环壕组成遗址的核心区,面积30多万平方米。核心区外侧有外环壕(尚待进一步解剖确认),环壕内面积约600万平方米。

2、南佐遗址白陶、黑陶、绿松石、朱砂、双腹盆、圜底缸以及大量水稻等的发现,表明南佐和长江中游、海岱地区甚至更南方广大地区存在广泛联系。

3、本次考古发现表明陇东地区已进入早期国家或文明社会。对于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


原文: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



内容:Iron柱

审核:风见



致读者:撰文不易,如有纰漏,期待大家评论区友善指正。

还想了解复试方面的什么内容,或者对中国板块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评论~

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在看噢~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第一弹来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