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欧洲者以物为基也
欧洲哲学的起源其实是从研究身外之物开始的,他们最早的问题其实是,这个世界是个什么玩意儿?纵观西方哲学史,是一个由物及我的过程,简单的来说就是穷尽万物而不可得,遂求之于己身的故事,是一个知道问题而不清楚答案,所以孜孜不倦寻求答案的过程。
从最早提出水本源说的泰利斯开始发展出来的四大元素本源学说,一直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源说都是对外探索客观事物本质的学说,而且命题庞大无比,其中就有诸君非常熟悉的水、土、火、风(气)四大经常出现在各种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作品里面的四大元素,他们并不是现代脑洞家们(小说作者、编剧大大还有各大up主之类)的原创的设定,而是来自4个古希腊哲学家们,所以基本上所有的西方背景题材的作品,包括来自西方本土的作品基本上都欠以下4人巨额的版权费,他们分别是:
水本源说——泰利斯(hales,约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这位相对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位诞生的哲学家认为万事万物皆由水生,死后也化为水,传说他对世界的描述为在一个大乌龟的龟壳上面,而大乌龟生活在海上,所以都是从水里来的,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著名的《形而上学》里面的说法,泰利斯之所以得出水本源的原因是他观察到万事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观察外物,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泰勒斯的水本源说现在看来犹如笑话,但是探究事物的方法一直流传下来,并且在漫长的哲学史上反复运用,经久不衰,直到今日也没有问题,可以这么说 泰勒斯老爷子的世界观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方法论到目前为止都是正确的,至于价值观......年达太久远了,我这儿真的考证不了了
土本源说——赛诺芬尼(Xenophánes,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73年):这人年纪比泰勒斯小一些,在他那个年代泰勒斯的水本源说已经流传很多年了,结果大家知道希腊这个地方是个美丽的滨海地区嘛,赛诺芬尼一天在海边散步的时候突发奇想,你们都说水是本源,那么水又是由什么承载的呢,是土地呀,所以土地才是一切的本源哦,他是一位原水本源说的相信者突破自身学识,得出自身结论的人,不过赛诺芬尼真正让人惊叹的并不是土本源说,而是他的经典语录:“神之所以长成这样是因为他是人想象出来的(那时候还没有耶稣基督什么事儿,处于古希腊多神系的时代”如果今天拉来一头牛,那么他的神一定是一头完美的牛;今天拉来一条狗,那么他的神一定是一条完美的狗,所以神是个什么东西?神不是个东西啊(此处有艺术加工)“由此拓展出了圆圈的神是个完美的圆,方块的神是个完美的方块这个梗
火本源说——赫拉克利特斯(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70年):这位是个牛人,乃是皇家出身,而且还是个顺位继承人,结果不爱江山爱哲学,名利什么的都不要,写了一本《论自然》。up认为先进的是火本源说中透露出了动态平衡的观念,回忆高中化学时讲到的溶液饱和和气体平衡就不得不感叹赫拉克利特斯的强大,要知道他那个时候公元前530年—前470年啊,那可是没有什么化学之类的概念的,更妄论动态平衡之类的东西了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46—公元前545年):这家伙呢是个动态平衡坚定的反对者,他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一定有一个唯一性的本源,想了半天得出了一切为气的说法,牛逼的是,在没有压强、压力还有各种热力学基础的情况下,甚至关于密度之类的观念才刚开始萌芽阿那克西美尼得出了气体紧实一点便是土石,稍微松一些那就是粘稠的水嘛,再稀疏一点不就是火,最后变化成无色无味不可视的气,于是气包含了一切,气就是世界的本源
四元素本源说源远流长,一直到现在都被人津津乐道,至于现在经常乱入的另外2种元素那就是现代或者古代脑洞学家们的杰作了,出处没能考证,但笔者认为是某个和我一样的脑洞学家为了强行凑齐正到三角六芒星这个具有强烈宗教意味的图案的六个顶点而强行安排上去的尤其是光暗具有强烈的反差对比性,映照神魔,好坏之类的无比好用,正好放到六芒星的2个顶点上,搭配其他4元素,完美,计划通。
事实上,在探索外物寻求本源的本源学说中虽然没有光本源说和暗本源说,但是有一个up最喜欢的本源说,叫数本源说:
5. 数本源说——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00年):妈耶,是不是一个贼眼熟的名字啊,如果说我说毕达哥拉斯定理你没什么印象的话,我换成勾股定理这个名字你要是在说不知道我就要好好问一下你的体育老师是怎么教你的数学了,好了当我说完这个响当当的定理大家大概已经肃然起敬了,没错就是这个毕达哥拉斯,祇认为世间万物皆起于数,我也这么认为,毕竟有什么东西能逃脱0和1呢?不过毕达哥拉斯大人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很简单,水可以是水,土可以是土,火可以是火,气也可以是气,但是管你说土火气都逃脱不了数字啊,多轻、多重、多长 、多大、多小皆在数字之内,另外所谓长什么样不就是形状,所谓形状那不就是几何嘛,谁敢几何不是数学?看他体育老师打不打死他,有本事高考中考的时候数学卷上的几何题全都不要做。所以啊,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定数皆脱不出数字,所以数乃本源也。
本源学说可以说是欧洲哲学的基,但是无论哪一种本源学说,最终都未能穷尽万物,毕竟一开始就挑战世界的本质这种终极命题的确是很让人绝望啊,以至于随后不得不求证于自我和内心,在三大著名贤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大贤者的名号我自己取的)的时代已经开始从万事万物的自然科学开始讨论人文社科了,比如著名的《理想国》什么的;在后来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代表伊壁鸠鲁和斯多亚已经开始探讨个人了,在之后进入近现代就开始讨论人心了,那个著名的“I think therefore I am"也就是”我思故我在“想来很多人也不陌生就是了
以上这些包括康德的先验主义,三大批判;黑格尔的哲学总纲;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还有莱布尼茨的自然神论;尼采的存在主义;休谟的怀疑论等等后面如果有机会的话来和大家讨论,我是真心希望有人来抬扛的,毕竟哲学史2及2以上的人的事情嘛

下面到彩蛋环节:
上一篇中的彩蛋是那个加粗的be,那为什么是be呢,我想很多人在读西方哲学的时候会觉得绕的不行,就这一点我想说,就是绕的不行,但是排除文章和思想本身就绕的不行以外,西哲和我们的语言不通也是加剧我们理解难道的一道坎,所以我刻意拿出be来说事儿,be是个什么玩意儿呢,be动词,is am are这是他目前最常见的,但是be所隐含的深意远远超过这些,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的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n.这显然不是is am are这个能解释的,同理在诸多哲学著作中be的使用非常频繁,什么 there be,so be,it be,xxx be,be xxx之类的多如牛毛,很多的be在翻译过程中翻译成了存在,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有什么更加贴切易懂的翻译了,但是把be翻译成存在显然是不能完整表达这个be里面所蕴含的所有意思的,要知道在英语中存在是有一个确切的单词exict的,但是为什么这些大能们不适宜exict而是如此执着于be呢,那就是因为be的含义远远不是exict能够涵盖的,有一些译本讲be翻译做实在,说实话我万分理解翻译君对这个词极尽努力的去想表达的情感,最后憋出了这么一个词汇,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这个词汇实在是没有什么感觉啊,那么实在到底是个什么呢?在这里请允许我尝试解释一下,如果解释的不好,甚至让诸君更加云里雾里,我这里先给大家赔个不是,总之大家知道be这个妖怪词汇不是那么简单,也不是存在能够概括的也算ok了。
所谓实在,其实就是一种形容存在感的感觉,其泛指实际本质的存在,既不是依靠经验和感官判断的,也不是通过后天学习和他人灌输的一种即使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也必定存在的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有”这个概念,且是“必有”,一切既定存在的事物的根基,或者叫万事万物的共性,嗯,其实也可以用一个很多人听得懂的梗来形容,所谓实在就是根源,就是圣杯,就是那个万能的肛爆机,所以说型月是哲学著作那是一点儿也没错的,蘑菇就是个哲学家啊
在下面揭露前一篇问题答案B&E,我没说是单选题啊
来看看本期问题:
苏格拉底的著作是哪一本呢?
A《形而上学》
B《形而下学》
C《辩证法》
D《理想国》
E 啥也木有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