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博士生如何提高学术写作水平/全英文/James Hayton PhD/博士...

2023-07-27 04:19 作者:Ashield  | 我要投稿

其中有本人注言部分,标记为(注:)

导言:对每位博士生而言,写作训练都是极为必需的,不管是为了学位论文还是为了在研究机构谋求一份工作。


写作对博士生来说为什么这么困难:

1 博士论文可能是你此生写过最长的文章

2 有可能要用第二语言来写

3 有时候可能会边做研究边写

4 有很多话想说,但不知从何说起


how many of you have been given training in academic writing?

一般来说是没有的,如果你觉得有,那多半是你觉得😃


just writing的问题:

细节很重要(五马路人注:写论文有很多前提假设,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但你直到写完了才发现,那这个问题环节之后的内容就相当于白写了)

这会导致你养成逃避问题的习惯。

对技能发展无益

写得越多,改得越累(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是在堆积)

完全没教你如何修改文章(注:JW只是告诉你写就好,但它并不能让你写出好文章,也改不好文章。我们中国的学界先人曾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小结:忽略细节、强调速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人的思维并不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的,而是呈现出混乱的组织方式,想到就写只会让你的文章如你的思想一样混乱。


mindset:

学术写作不是为了展现你知道多少、你做了多少或者你读了多少,而是从你的知识体系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以达到更有效的交流。

学术写作不关乎你预想的考官可能想看到什么,关乎你想交流(communicate)什么。(注:它与本科考试不同,虽然同样是考试,但本科考官主要想看的是你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博士学位评委会成员看的是你的学术水平展现的程度。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要展现的东西是考官准备好的,后者要展现的东西是博士生自己精心准备的。)


学术写作的结构原则:

与其按我们所想的顺序去写,更应该按叙事顺序去写,每一项特定的研究都是对一个问题的回应。

1 描述场景(注:结合上文,我觉得这个是研究问题所发生的背景,大概就是“选题缘起”这种)

2 描述发生于该场景的问题(注:研究问题?)

3 描述其他人是如何回应这个问题的(注:综述?)

4 解释另一种方法下对该研究应用的需求,或者拓宽这个研究的应用范畴。(注:大概类似“研究价值”?顺便吐槽一下,我们这里的很多学位论文或者项目申请书总要写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属实千篇一律,没话找话,实在没活可以_____)

5 说你要做什么


例子:

世界范围内,博士生数量在持续增多;

但是,有证据指出博士生的压力程度是不均衡的;

虽然有部分研究对此做出努力,但对不同干预措施有效性的研究仍较少;

本研究将……


另一个例子(22:47)(注:过去有一种普遍的观点,但某项研究对此提出了新的理论,基于这个理论,新的结果、问题、需求出现了)


文献综述模板:

问题:我们如何定义或测量x?

一位研究者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这产生了一些效果;这种观点获得了某种影响、激起某次争论、被广泛采用

但这也许存在某个问题或局限性

所以其他人对此有不同看法。

(注:如果某个问题有多个解决方案,那不同的方案肯定有其利弊,你可以陈述利弊,然后给出你的观点。这个环节有点像文献综述的评论,有述有评,评价中肯恰当,然后基于综述结果发展出自己的论文的理论及逻辑框架。感觉怎么讲得有点基础了?看看后面还有没有干货。怎么才27分钟,好漫长🙃)


实践:

1 降低任务规模

集中于一次做一件事(注:如果你要写期末论文,可以先集中写一小节,像引言、理论背景、实验描述啊什么的。唔,我觉得还是得先写一个完整的论文框架,然后往里填充内容,这样的更方便些)

2 把探索部分从陈述部分剥离开来

如果你的目标是将你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写在纸上,大可想写就写。但为了避免just writing的弊端,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注:图像总比意识流好回溯,虽然两者本质上并无甚差别)

一般来说,论文的写作总是在实验完成之后,你了解你的实验的基本内容和应用理论,所以,基本上你是可以先写引言的。“你在做什么?”这个问题不是在行文时解决的,是在你实验时就解决了,论文是将你的实验全过程做一个选择性展示。

从引言开始可以很好聚焦于你将要做什么,将读者引入你的论文主体。(注:总是会想到摘要的重要性,毕竟大家看文章,一看级别二看题目三看摘要,能看到引言部分的文章,那都是相当关注了。)

writer's block:

有时候这真的是一个坚持的问题。(注:啊?前面那一串大概是讲按顺序写,然后你会碰到作者之障,那怎么办呢?他说坚持就是胜利。我直接一个“啊?”有的时候是坚持不住的问题,有的时候是要不要换方向的问题,还有的时候是只能化繁就简、一笔带过的问题,坚持只能说是不得已的选择,总不能不要证了吧。)


鸡汤(39:30)


no.1的,绝对最重要的提示:

当你放下眼前的问题时,别上网,别玩手机,这只会剥夺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因为你并没有得到休息,只是淹没在另一堆信息流里。(注:他的方法是看窗外,然后放飞大脑。他还推荐了一些app,但我对国内能否正常使用持谨慎态度,感兴趣的可以在41:56找。)


完美主义?

完全的完美主义:过度的犹豫、没有什么是足够好的、害怕决策

完全的随性主义(carelessness):拖延思考、提出问题又随之抛于脑后、对用于明确交流的细节或想法毫不关注

(注:完美主义和随性主义中间有过渡状态,有时完美,有时也不必过于计较。如论文的引言部分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打磨,明确研究目的)

别在写作速度上施压自己。(注:有的人比较乐观,20w我一天写2k就好了,一年不到就写完了。这纯属yy,写作进度是有起伏的,有的时候你十天憋不出一个字,有的时候一写就是一千个字。难说。在这方面给自己压力,那只能说你还挺能抗压的。)


Q&A就不做笔记了 时间点在48:10.



博士生如何提高学术写作水平/全英文/James Hayton PhD/博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