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2.2.2 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2023-10-09 09:3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2、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片面地强调量的或质的方面        这是形而上学方法的特征。形而上学者看不见量和质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与形而上学相反,辩证思想的重要成就在于确定了这样一个事实:事物的量的和质的规定性不是纯粹外部的和彼此无关的对立面,而是处于深刻的辩证联系之中。这种联系的一般形式是,事物的量变合乎规律地引起事物的质变。

  周围世界充满了这类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事例。

  例如,改变琴弦的长度,琴音就发生质的变化。

  电磁波长的改变,引起无线电波,红外线辐射,辐射光谱,紫外波,X光线,最后是所谓γ射线的非常显著的质的区别。

  在化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由量变而引起的质变。合成物质(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就是例证。这些合成物质在工业和日常生活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合成物质的分子大小各不相同,它们是由许多同一结构的同样的小分子的结合形成的。这种小分子(单元体)结合为大分子(聚合物),就引起质变:聚合物含有许多单元体所不具有的显著特性。

  量变的发生是比较渐进的,而且常常是不大显著的。开始时,量变并不引起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的重大变化,但是,量变不断积累,结果就导致事物的根本的质变。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量转化为质”。

  例如,钢加热时保持它的固态。但是,当钢的温度达到临界点时,金属就不再是固体而转化为液态。

  由量到质的辩证转化对于了解发展过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因为,这一转化说明新质的产生,没有新质就没有发展。

  例如,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从事自然经济,当时,每一个公社生产自己生活所必需的一切。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商品交换。交换日益频繁,数量不断增长,最后,这就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极其重大的质变。商品经济代替了自然经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生产东西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交换,通过交换取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如果由于量变而产生了新质,那么,这种新质就已具有了新的量的规定性。这就是“质转化为量”。例如,采用在质上全新的机器结构,可以提供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与资本主义经济有质的不同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的。

  由量变到根本的质变以及由质变到量变的转化,这是普遍的辩证发展规律。它表现在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切过程中,它表现在发生新旧更替的一切地方。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2.2.2 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