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吉林一号”的宏大目标!2023年增至138颗,2025年将扩充至300颗!

2022-12-28 18:18 作者:轻舟一号  | 我要投稿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7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春航天信息产业园举行“华水一号”卫星(“吉林一号”MF02A07星)、“沃福曼号”卫星和“海河一号”卫星(“吉林一号”红外A07~08星)、“吉林一号”高分03D34星、“吉林一号”MF02A03~04等6颗卫星的出征仪式,将最新一批“吉林一号”系列卫星发往太原发射场,这将是该卫星工程的第24次发射。


2023年底完成一期138颗卫星部署!


“吉林一号”星座是长光卫星在建的核心工程,一期工程由138颗涵盖视频、高分、宽幅、红外、多光谱等系列的高性能光学遥感卫星组成。截至2022年12月9日“捷龙三号”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卫星工程已经通过23次发射,将该工程72颗星座卫星(实际发射83颗)送入太空,实现了对全球任意地点每天23~25次的重访频率(即约1小时/次),具备全球一年覆盖 2 次、全国一年覆盖6 次的能力。



目前,距离“吉林一号”星座一期工程138颗卫星的目标只差66颗,预计将在2023年底完成组网目标,届时将具备全球任意点10分钟的重访能力即对全球任一点日重访144次。这将比早期规划提前2年完成,而这还只是阶段性目标。



2025年建成300颗卫星在轨的庞大星座


12月23日,长光卫星在上交所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所选上市板块是上交所科创板,目前审核状态显示为“已受理”。

长光卫星此次去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拟募资26.83亿元,主要将投资于“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项目(二期)、“吉林一号”生态开放商城建设项目、“吉林一号·共生地球”建设项目等,其中“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建设项目(二期)是重中之重,项目所需资金达到14.6857亿元,占募资总额的55%。



“吉林一号”星座二期工程将构建一个能力更强大、功能更全面的遥感卫星星座。按计划,星座将在2025年底前实现300颗卫星在轨,具备全天覆盖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拓展高分辨红外、高光谱、SAR(合成孔径雷达)等多种观测手段,兼顾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成像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遥感数据产品。



什么是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属于哪一类遥感卫星?


首先来了解什么是遥感技术和遥感。遥感(remote sensing)技术是指基于物体对于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特性,进行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而遥感是通过遥感器在远离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主要搭载遥感器的卫星即为遥感卫星。



按照搭载遥感器工作电磁谱段,可以将遥感卫星分为光学遥感卫星和微波遥感卫星,其中光学遥感卫星搭载的主要有紫外成像仪、可见光相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红外相机、激光雷达等类型遥感器,“吉林一号”目前在轨卫星即为光学遥感卫星。按照轨道高度不同,遥感卫星可以分为高轨道卫星(运行高度20000千米以上)、中轨道卫星(运行高度2000至20000千米)和低轨道卫星(运行高度200至2000千米)。按照观测对象和任务的不同,遥感卫星可以分为对地观测遥感卫星、空间环境观测卫星和天文观测卫星。



目前,“吉林一号”卫星主要运行在500至700千米之间的SSO,属于低地球轨道的范畴;主要用于对地观测,于是我们可以知道“吉林一号”准确归类是低轨对地观测遥感卫星。



在商业航天时代,卫星应用主要集中在通信、导航、遥感3大领域,由于具有低时延的优势,通、导、遥低轨卫星星座是目前开发的重点。当前,“星链”和“一网”打造的是瞄准互联网通信的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我国的“北斗三号”打造的则是用于导航增强的低轨导航卫星星座,而“吉林一号”打造的则是用于高频对地观测的低轨遥感卫星星座,将全球范围内全天时、全天候的高清动态尽收眼底,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大白高国

“吉林一号”的宏大目标!2023年增至138颗,2025年将扩充至300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