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罗店-罗店血战,新的美兰湖
罗店这一名词,或许对于大家有一些陌生,但是美兰湖作为地铁7号线的终点站,或许大家就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淞沪会战来说,罗店就是中日双方的标准意义的主战场,这里被后人称为“血肉磨坊”,在这里也发生过太多故事。
罗店是上海北方靠近长江边上的一个面积仅有3平方公里的小镇,是通往宝山、上海、嘉定、松江的几条公路的交通枢纽,沪太公路贯镇而过。镇上水网纵横,商铺林立,民居千间,有5万多人,地理位置及其重要。罗店一旦失守,日军向南可达刘行、大场,威胁张华洪、蕴藻洪,让上海市区坚持作战的国军处于绝对的战略劣势。向西可到嘉定、安亭,占领宁沪铁路线,完全切断国军一线部队退路。

而此时宝山已经在失守的边缘,罗店必须守住,而对于日军而言,只要啃下罗店,那么上海的战局便对日军及其有利,因此,中日双方在罗店都囤积了重兵,罗店会战便正式开打,但是在战斗开始前怕是没有任何人想到,罗店镇成为了中日双方的人间地狱,中日双方在罗店进行了整整两个月的拉锯战,就其激烈程度而言,丝毫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任何一场战役,堪称名副其实的"东方血肉磨坊",在小小的罗店中日双方打了13余此战斗,共计四次罗店攻防战
日军在宝山登陆后便直指罗店,此时中央军官兵奋勇拼杀,以血肉之躯迟滞了日军强大攻势,大大遏制了敌迅速向内陆推进的势头。而罗店至刘行一线,则是整个国军防御地带的中心枢纽;势必成为整个淞沪会战的主战场。罗店一带是平原,地近长江口,土质疏松,无天然屏障可以依托;国军仓促上阵,根本来不及构建防御工事,又缺乏重火力,只得凭着血肉之躯抵挡日军海陆空优势火力的攻击。国军第一线部队整连,整营浴血沙场,然后增援部队再填进去反攻。很多营,团,甚至师,顶上战场几天,就打的精光。
国军官兵,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重武器又严重不足,弹药也匮乏。只能利用夜战,近战消耗日军。反攻,袭扰,运输,甚至修筑工事都只能等到晚上敌炮火暂停时。罗店战斗中往往是白天国军阵地丢失,但是黑夜一到就发起逆袭,国军部队以24小时为单位,反复与日军争夺营地,大到一个村子,小到一个房屋,寸土不让,但是到了白天,日军的飞机,大炮开始发威,国军便只能停止进攻。至此国军与日军在罗店日夜的拉锯。但是最终在8月下旬,日军还是占据了罗店战役的绝对主动。最终8月29日罗店失守。
据当时《救亡日报》前线记者记叙,1937年10月23日刊载:“……蔡将军他见战况的紧张和罗店的重要,竟率着他唯一的特务排和朱团第3营向敌阵突击。全旅官兵见旅长率身先导,于是士气大振,进攻更加剧烈。不幸我忠勇仁厚蔡将军的胸部,就在他这勇往直前的当儿,被敌人的步枪弹贯穿……”。
罗店失陷后,对南翔,嘉定和刘行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军队为挽回淞沪战场左翼危局,竭力要求收复罗店。在8月29日,国军提出“敌之目标,为驱逐我军远离上海,截断我与政治,财政,经济策源中心之联络,且我方与上海之联络,军事上亦有莫大意见”。“长期抵抗,宜永久依托上海。”而要保住上海,“目前最要害地点莫如罗店。宜绝对在该处阻止敌人,使不能犯刘行,更不能趋嘉定,稳固由南翔经嘉定—太仓之联络,极关重要。”
陈诚接令后,决心乘敌阵线未固,又分兵进攻月浦,宝山,杨行的战机,继续反攻罗店发。1937年8月30日,陈诚发布《淞,沪,浏,嘉,宝附近围计划》,确定由第11师,第14师,第98师,第67师等部围攻罗店。从1937年9月1日起,第18军和第74军主力连续向罗店发动突击。罗店血战日夜不停,国军官兵舍生忘死,英勇向前。
9月1至5日,第18军乘日军主力转向月浦之机,发起第三次罗店反攻战。但因日军海空优势火力,再加上缺乏攻坚重武器,反攻各部伤亡惨重,仍未能收复罗店。不过缩小了对该镇的包围圈,使日军无法借助罗店向西以及向南推进。
1937年9月6日起,国军再次发动第四次反攻罗店之战。除第18军各部为主攻部队外,还增调了第74军第51师,第58师,及第56师,前来参战。9月6日14时,陈诚发出总攻击命令,要求从当晚起“确实包围罗店而占领之”。同日,蒋亦先后两次电示第15集团军,再三强调“罗店关系重要,须要限期攻下”。
当天晚上至7日凌晨,第14师,第11师已完成对罗店包围。罗卓英立即下令,由第67师第201旅出击。当该旅赶到金家宅,高家宅一线准备攻击时,天色渐明。不利于国军反攻,而日军炮兵当即发起轰击,第201旅进攻受阻。此时,宝山城已于完全沦陷,吴淞,狮子林,宝山间的联系线被日军打通,日军已然完全控制了上海北部。包围罗店的第14师侧背受到威胁,且该师连日苦战,伤亡奇重,无力双线作战,而装备普通的中央一军能够与海陆空一体的日军周旋一个月,也是一个奇迹了。最终罗卓英被迫取消第四次反攻罗店计划。罗店未能完全守住使得淞沪会战胜利的天秤彻底倒下日方。此时国军整体退到了罗店西南方向,在舰炮的射程之外伺机而动,准备打阻击战,但是随后的大场失守,使得最终罗店战役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虽然大局已定但是直到10月,还是有小部分国军死死地钉在罗店,使日军从侧翼包抄上海的进攻无法顺利进行。

罗店会战中,参战的部队除了直属的中央军以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军,在民族大义面前,此前独霸一方的军阀们放下了彼此的成见,要知道,那时的中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个军阀独霸一方打着自己的算盘,这种行为真的值得歌颂,粤军,川军,晋绥军,滇军,东北军,西北军,湘军,桂军等等都派人来到了上海,参与了淞沪会战。这些部队中有的部队甚至人均没有一支枪,只靠大刀来进攻,但是他们为了整个淞沪会战乃至抗日战争都立下了自己的汗马功劳。
从8月下旬到9月底,中日双方在这个小镇附近几平方公里伤亡高达数万人之多,这里血流成河。日军飞机疯狂投弹,整个罗店成为一片火海,全镇已经找不出一栋好的房子,已经无法继续防守。在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下,一个多月日军只向罗店以西以南推进不到3公里。我们也可以说,真个淞沪会战日军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的攻陷罗店,罗店就像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守护紫金山一样,坚忍不拔,绝不撤退!因为罗店的坚守,逼迫日军此后调整了整体的进攻策略,不再死啃罗店,转而进攻大场,使得罗店的守军成为了孤悬在外的孤军,而大厂失守罗店的守卫也没有了意义,而大场撤退则是下一节的内容了。
其实从战略上讲,罗店无险可守,中国工兵在没有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在大平原上凭借铁锹对抗日军的坚船利炮,必然是生多吉少,但是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什么军事层面上的攻守以及撤退,他们只知道,我的身后就是上海,上海身后就是南京,上海必须守住!而文章写到这里我其实理解了这句话:真正的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同时去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对于死守罗店的官兵来说,其实可能明知自己时日不多,但是为了一件值得的事,他们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保家卫国与侵略最直接的区别。我想这种精神的存在,日军怕是永远不可能胜利吧。我在此也向在整个淞沪会战的所有英雄致敬。

如今的罗店镇安静的坐落于宝山北部,在镇子中部则坐落有罗店古镇,只不过这座古镇的商业化很低,对比旁边亭前街的集市,这里则显得过于冷清了,当然了,说是古镇,但是这些房屋大多应该都是建国后甚至千禧年后重新修建的,不知这些房屋是不是按照曾经的样子重建的呢?
地铁7号线终点坐落于美兰湖,如今的美兰湖美兰湖由瑞典SWECO集团规划设计,以纯生态绿色环境、茂密的森林覆盖、清新自然的空气、浓缩的北欧精华建筑群落为特色,是以瑞典最大的湖——梅拉伦湖畔的小镇西格图纳(Sigtuna)为蓝本建立起的一个景观区,每一栋建筑的造型并不相同,北欧风情的小镇如今已然十分美丽,这里也被誉为北上海最美的地方。曾经的血肉磨坊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美兰湖,可谓沧海桑田。
如果我对你说:我要去罗店玩。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罗店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但是如果我们花一点时间了解在罗店发生的故事后,我想我们到达罗店,其实并不需要干什么,不需要打卡拍照,也不需要品尝特色美食,我们只要静静地看看美丽的美兰湖,看看罗店古镇的“老”房屋,看看集市上人来人往的人流,看看这片土地上的新建的高矮楼房,我想这些所见所闻便是一种独特旅行的意义,这种收获在心里,不寄托于实物,也欢迎大家来罗店走走看看。

本文初稿完成与2023.4.28
2023.5.29增加内容
参考文献:
[1]赵伟.现代文学中的淞沪会战叙事[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2(04):7-12.
[2]黎霞.“血肉磨坊”——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争夺战[J].档案春秋,2017(08):16-17.
[3]康昊.同仇敌忾之一 淞沪会战[J].国防,2015(01):81-83.DOI:10.15969/j.cnki.11-2770/e.2015.01.041.
[4]刘贵福. 论中国军队淞沪会战的战略意图[C]//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历史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3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卷).“193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卷),2005:139-151. [5]
[6]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7%E5%BA%97%E6%88%98%E5%BD%B9/62088098?fr=aladdin
[7]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2592060
[8]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E%8E%E5%85%B0%E6%B9%96/10609759?fr=aladdin
[9]https://search.bilibili.com/all?keyword=%E6%B7%9E%E6%B2%AA%E4%BC%9A%E6%88%98&from_source=webtop_search&spm_id_from=333.788&search_source=2
[10] https://www.sohu.com/a/667935844_12162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