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1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梳理和呈现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脉络,有不同的角度。例如,可以 按照社会学家的国别来梳理,分别阐述德国、法国、美国的社会学发展 史;也可以按照社会学理论范式的不同分别阐述各社会学理论发展的 进程,如功能主义的发展进程,冲突理论的发展进程,符号互动论的发 展进程,社会交换理论的发展进程等:
本书采用的是根据历史分期来阐述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进程的 角度,即按照社会学理论出现的历史年代梳理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进程,且突出古典西方社会学家对其所开启的后续社会学理论范式的 重要奠基地位、作用。当然,,“无论按照何种根据理出的线索都舍弃了 某些个性的概括,它只能作为引领我们阅读文本的路线图,真正具体 地理解各种流派的学术思想,还有待于深入门庭各异的学术流派去解 读它们的文本”。在西方社会学的每个发展阶段上,都涌现出了一 批理论旨趣不同、思想敏锐、影响深远的社会学理论大家,他们的代表 作更是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的必读书目。
一、古典时期(1830—1920年代)
“没有一个清楚的时点可以划分古典社会学理论和当代社会学理 论,也没有任何理论上的特征可以清楚划分这两个理论。但我们可以 19世纪初期孔德创造了“社会学”一词开始了社会学的理论化研究,作为古典社会学的起点。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标志古典社会学 的即将结束,大约在那时,儿乎所有伟大的古典思想家都已于舞台消 逝,继之而起的是新一代理论家.”古典时期即早期的社会学家的社 会学名著以提出各自的大理论而著称,“大理论企图以巨大、高度野 心的理论来描绘社会历史。通常这些论述在理论家所处的时代达到 巅峰,而理论家所描述的社会虽然进步,但也同时受困于当时的问题。 提出大理论的理论家也常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求创造出更好的社 会。大理论主宰早期的论坛,但也延续至今。”换言之,大理论的倾 向是社会学史的一大特点。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时期,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从历史哲学、社 会哲学和其他早期社会理论中分化出来并不断完整化、系统化、科学 化,在社食科学体系中获得独立的地位一社会理论或社会思想泛指关 于社会的一切在一般、普遍意义上而言的关于社会的思想,它在外延 上包含、孕育了社会学理论,涵盖了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等诸多 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哲学思考,对各门社食科学而言是元理论性质的、 最普遍的思想基础,是一切社会科学背后的哲学思想。“尽管从人类 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天起,就在结成丰富的社会关系,展示救助、合作、 亲情、欺诈、剥削、侵犯这些称之为’人性'的不同侧面的同时,开始了 对自身行为和社会秩序的思考,但是,将这种思考与一般的对自然和 社会过程的思考区分出来,并用特定的经验方法加以分析,则是上个 世纪中叶以来的事。这种说法意味着,一方面人类对人性和社会秩序 的思考不是近一两百年来才有的事,它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另一方面, 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尤其是因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而导致的人性和社会秩序的日益复杂化,或曰现代性的出现,则使得后来者有机会也 有可能以一种不同于前人的方式对人性和社会秩序加以新的思 考了”通过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家的莫基性工作和涂尔干、韦伯、齐 美尔等社会学家的理论建构,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与传统 的社会哲学明确区别开来,这是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大师们的贡献之 一。更确切些说,在孔德、斯宾塞时期,社会学还没有和哲学真正分离 开来,使其真正分离开来的、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真正的社会学理论 是从涂尔干开始的。涂尔干致力于使社会学成为一门从研究对象和 方法上都有别于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社会科学,他的《自杀论》 (1897)成为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有学者才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现象也就与之同时存在。然而, 直至19世纪末,社会科学才问世,社会学才开始具有一定的结构:确 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主体思想框架。社会是怎样得到维系的?政 治秩序是怎样被人们接受下来的?集体生活有普遍法则吗?是什么 在指引个体行动?对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违法犯罪、暴力等整体性怪 现象,该作何解释,又该怎样扭转?有人认为,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 要寻求系统的、精确的并且是经验论的答案;换句话说就是,用科学方 式来解答了 。韦伯、齐美尔、滕尼斯等古典西方社会学家也对使社会 学与社会理论和哲学理论区别开来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时期,韦伯、涂尔干、马克思、齐美尔等社会 学家的思想,为社会学理论后续的发展开辟了不同理论范式的发展道 路,这也是这一时期的社会学理论的特点源头和支流的关系,在古 典西方社会学理论和现代、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有明显的体现:古 典西方社会学理论“确立了社会学理论所关注的基本论题和核心观念,促成了各种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传统的最终形成,而且它还在很大 程度上左右了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序列和学术承传关系,从而在某种意 义上使这一时期的社会学成为以后各种社会学理论思潮的发源 地。”例如,涂尔干开辟了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理论传统,韦伯开辟了 人文主义、解释学的社会学理论传统,马克思开辟了批判主义的社会 学理论传统,齐美尔对社会学界后来的现代性研究和时空社会学研究 有开创性的贡献,托克维尔则在政治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滕尼 斯的理论对于社区研究是绕不过去的一座桥。
有的学者又将古典时期各社会学理论家细分为先驱者——法国 的孔德(1798—1857 )、托克维尔(1805—1859 ),德国的马克思 (1818—1883)、英国的斯宾塞(1820—1903)和莫基者——法国的涂尔 干(1858—1917),德国的韦伯(1864—1920)、齐美尔(1858—1918)、 滕尼斯(1855—1936),意大利的帕累托(1848—1923)等。
二、现代时期(1930—1970年代)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时期.西方社会学理论家们继承了古典时期 西方社会学理论家的思想传统,并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需要对之进行 拓展、深化,推进了社会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它是由帕森斯所开创的 社会学理论研究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反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思想 构成的时期,也是社会学理论史上著名的’帕森斯时代’和'反帕森斯 时代’c其主要特征就是紧紧围绕’现代性’和’社会现代化’这一核 心主题而展开一系列论争,由此也产生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变迁与社
会秩序的解释,并巩固和发展了社会学理论的'现代化研究范式’。”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形 成了不同性质的、对立的、宏观与微观、建设与批判的理论范式。从宏 观理论结构方面看,结构功能主义与社会批判理论在理论性质上是对 立的:一为建设性的,一为批判性的。从研究视域方面看,结构功能主 义的宏大视角与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的微观视角形成了研究对象 方面的鲜明的对立立场:从纵向来看,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理论的 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当代时期(1980年代至今)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时期的主要理论取向是对社会学理论传统 的修正、模仿和综合,“其主要特征是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兴起,社会 学理论中'现代化研究范式’日益受到挑战,各种单一的理论与方法正 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中,并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多元综合的趋势,以 试图解释正在出现的信息化、全球化现象,也有人把当代社会学理论 阶段叫做'吉登斯时代'或'后帕森斯时代’”。有学者认为,“当代社 会学理论的特点是融合各种理论,有的理论是依理想的模式创造出来 的,有的则是以无法尽合理想但却接近事实的方式创造出来的。也就 是说,支持过去受排挤学说的学者已经壮大。这些后起之秀现在已与 过去长期占据社会学理论中心的主流派共享社会学的中心地位 了。”总之,多元、综合发展,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大趋势。
总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自从产生以来,就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获得 了迅速的发展。“它不仅满腔热忱地关注和回答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提出种种具有操作性的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推动社会 发展的战略规划,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而且还 深遂冷静地从对各种现实问题的思考中概括出各种学说和理论,既为 当代世界思想宝库增添了华光闪烁的学术篇章,又对当代哲学、文学、 艺术、宗教、伦理、政治学和法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出现了 许多丰富多彩的、向其他学科渗透的交叉学科,如文化社会学、宗教社 会学、政治社会学等等。”这也决定了社会学理论将会有广阔、长远 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