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牛肚子里的旅行》小学语文三上试讲练习

2021-12-05 15:40 作者:薏仁舞草笺  | 我要投稿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三上《在牛肚子里旅行》 完整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嚼、偷”等生字,会写“旅,胃”等生字,和果”细嚼慢咽,笑眯眯”等词语。

2.借助画路线图的方式复述故事内容,感受青头和红头的珍贵友谊。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展开想象试着续编童话故事。体会作者将科学知识通过丰富的揭象编成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写[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蟋蟀

小出示谜语:触须长又长,身穿酱色袍,能唱又能跳,窸窸窣窣叫。(打一昆虫)你能说有关蟋蟀的古诗吗?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离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叶绍翁)

2.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故事的主人公:两只蟋蟀青头和红头正在玩报迷藏,突然传来了红头的教命声,它竟跑到牛肚子里去旅行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画路线图,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出示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咱们 牙一骨碌 胃口笑眯眯悲哀答应贮藏 细嚼慢咽 蹭来蹭去流泪

(“骨”是多音字,“骨”在花骨朵儿””一骨碌”中读第一声,其他都读第3声)①指名读,师相机正音②车读③去掉拼音,齐读

3.默读课文,圈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位置的关键词

借助课文插图或出示牛消化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画出旅行的路线图预设:牛嘴→牛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

②思考为什么红头在牛肚子里进行了这样的旅行,引出”反写”这一科学知识。

4.理解“反刍”,科普知识

出示资料:俗称倒嚼,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

②体会科普童话的特点:在童话故事中渗透科学知识。

三、品读童话语言,感受丰富的想象

1.聚焦红头,体会心情

默读课文,圈出表现红头动作、神态的词语,用横线画出红头的语言。并在相关语句旁边用一两个词语形容红头的心情。学生交流反馈。(1)”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红头紧张害怕的心情。正在玩耍的红头不小心进入牛嘴里时它会想些什么?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语气要体现出暴张,害怕,声调较高。

(2)“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①引导学生关注两个省咯号,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为什么红头会这样说话?(红头非常慌张害怕,担心被牛吃掉,说话都不利索了。)

②联系生活实际,你什么时候说话也是断断续续的,再次体会心情,通过朗读感受红我的恐惧和极度害怕。

(3)”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抓住关键词”哭”,想象红头是后样实的。体会红头售急和有点绝望的心情②鼓励学生扮演红头,带着表情朗读,朗读时带有一点失腔。(4)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红头感激、高兴的心情。读出感放,感动的语气。②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想象说话,红头见到青头还会说些什么。

2.总结红头的心情变化:害怕、紧张→悲伤、绝望→高兴感意

3.聚焦青头,感悟形象

(1)这是一次惊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青头的帮助。再次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青头帮助红头的句子。

(2)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抓住青头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表演朗读等方法感受青头的人物形象。

预设: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为救朋友奋不顾身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8-2自然段,读出红头和青头心情的变化,感受"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体会它们之间珍贵的友谊。

四.续编童话故事,张开想象的翅膀

1.总结特点:这个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两只小蟋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板书:丰富的想象

2续编故事:发挥想象,续写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之后还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科普类童话,体会将科学知识通过丰富的想象力编成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写法。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出牛嘴-到牛嘴一→进牛肚→第一个胃

(反刍) 回牛嘴 -第二个胃

丰富的想象




《牛肚子里的旅行》小学语文三上试讲练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