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事说理》之自杀与新生

2021-07-26 19:53 作者:谈事说理节目  | 我要投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w411R7yT/

三起自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在节目开始,张荆教授介绍了三起自杀事件,第一个案件发生在今年3月24日晚11点左右,包钢钢管公司炼钢工人王龙在钢铁炉旁徘徊,他的脚下是1700度的钢水,他先是将安全帽和手套丢入钢水,几秒钟后纵身一跳,瞬间就化作火焰和黑烟腾空而起。包钢钢管公司《关于“3.24”王龙死亡情况的声明》中称:王龙,1987年7月出生,33岁。据工友反映,王龙性格内向,至今未婚,长期通过证券公司购买期货和股票,仅3月24日就亏损6万多元。怀疑他的自杀与其亏损数额较大,负债过多,无法偿还有关。

第二个案件发生在4月5日,河北货车司机金德强驱车经唐山市一超限检查站,因北斗定位掉线,被扣车、罚款2000元,服农药自杀。当事人金德强51岁,患糖尿病、心脏病,家有70岁老母,3个孩子。他在司机群里留下遗嘱: “我不是不值2000块钱,我就是想为广大卡车司机说句话”。他说,自己从业10年“不但没挣到多少钱,反落下了一身病”,面对这样的身体也得坚持工作。说到自己在“丰润区超限站被抓说我北斗掉线,罚款2000元”,“请问我们一个司机怎么会知道。我感觉到我也快活不长了,所以我用我的死来唤醒领导对这个事情的重示。”最后,他向家人表示了歉意,称“我的死最对不起的是我年迈的老母亲”。并嘱咐儿子女儿好好照顾奶奶和母亲,“把日子过好”,“别学我窝窝囊囊一辈子”。

第三个案件发生在5月9日,当天晚上7点左右,成都49中一名16岁学生坠楼死亡。监控视频显示:18点24分学生在B1楼的水泵房,用道具数次割手腕,18:49分小林坠楼身亡。去年6月QQ群中写道:“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今年5月的聊天记录表现出自我贬低、自我否定、多虑。

三个案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讨论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问题、北斗系统的问题、人性化的执法等等,在本期节目中,三位老师围绕自杀行为从生理、心理、社会多个角度进行探讨,探索自杀背后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以及如何预防自杀事件的发生?

自杀背后的深层原因

孙雅丽老师认为这三起案件的当事人很明显存在压力,包括心理压力和急性心理压力,这两者都是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从现实生活来看,同样的挫折、同样的困难,有些人可以应对自如,有的人就走向了不归路。除了社会层面因素,在个人层面,这与当事人的心理素质、抗挫压力和心理成长的历程都有关系。

一般来说自杀的动机有三类,第一类是为了逃离痛苦,比如第一位自杀者,可能是因为负债过多,无法偿还,为了摆脱痛苦、逃避现实选择了自杀;第二类是想要呼吁或求助社会,这类人采取自杀的行为较为缓和,一般会采取安眠药服毒等方式,如案例二中的货车司机,长期的躯体疾病缠绕着他,使他产生了一些歪曲的认知,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因此想要用自己的死来唤醒社会对货车司机的关注;第三类是具有攻击性的行为,这类人有两种特点,一种是向外攻击,会伤害别人,一种是向内攻击,就是自我伤害,如案例三中的小林,他正处在“青春期的危机时期”,生理发展中激素分泌水平较高,心态容易受到改变,产生心理不平衡。

陈利老师认为自杀是个体蓄意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除了偶发性的冲动,背后应该有很多累计因素,比如因为这次成绩没考好、这次炒股失败、这次妈妈打了我,可能这些情况已经发生了若干次,而最后这次则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荆教授提出,在城市中发生这样的自杀事件时警察到现场后第一时间会做什么?陈利老师解释道,一般是属地民警第一时间到现场,对类似于需要求助的自杀者,比如跳楼的,首先会创造一个干预的环境,如拉上警戒带,疏散周边群众,因为这中自杀方式是表演性、求助性的,失去了观众,自杀者就失去了表演和求助的对象,只能求助警察。如果疏散不开,警察也会要求群众不要说一些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话语,这对稳定自杀者的情绪是很不利的。

如何预防和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自杀”这个词,第一个结果显示的是一句话:“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总有人守护着你。”这句话下方是各个地方的自杀干预热线电话。这对于想要自杀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宽慰。

陈警官说,同样的,警察在现场会对自杀者说“我是来帮助你的”,这会给自杀的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警察会给他们提出可替代性的方案,同时还会让他们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回到人群中,之后会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救助,也会和家庭、社区进行对接,完成后续的帮助和疏导工作。这一切都是社会支持系统的表现。除了社会支持系统外,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当他们面对压力时要把压力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压力变成动力,这有助于他们长大以后面对压力。除此之外,朋友交往、亲友鼓励也是可以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作为成年人,他认为坚定的信念是挫折教育的升华,挫折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信念坚定。

关于自杀的预防,孙老师认为自杀是可认识、可治疗的,目前有规范的治疗路径,分为一般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是针对抑郁症患者在生病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生理疾病进行治疗,比如因为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的,需要要对其进行食物护理,加强营养。对抑郁症状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要缓解和消除不舒服的症状,常见的有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周围和事件的歪曲认知,去达到疗愈;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心理治疗不明显了,就要采用药物治疗。抑郁症是高复发性疾病,因此要全过程治疗,如果已经确诊,一定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治疗,根据医嘱治疗。

张教授还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想法:法国有一段时间煤气自杀事件特别盛行,他们采取了一个办法,在煤气中放入一种特别臭的物质,让人一闻到就受不了,以此来减少人们自杀的概率,针对农药自杀这个方法是不是能作为参考?

孙老师认为这不是解决自杀的根本目的,在进行日常教育的同时,要建立起社会支持系统,让大家遇到情绪问题时有发泄交流、求助的地方。抑郁是一种情绪,是可防可治的,抑郁症患者要进行规范治疗,社会大众要对抑郁症患给予关爱和理解,让抑郁症引发的自杀能够得到制止。

最后张荆教授总结道:从社会学来看,在预防自杀中,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要充满大爱,用大爱来感化想要自杀的人!


《谈事说理》之自杀与新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