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忘记衡阳 之 衡阳湘江公铁大桥

文章投稿不易,还请一键三连。切忌不以为然,敬请认真看完!
衡阳,别称雁城、衡州,作为湖南省的省辖地级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中部地区重点城市,因此它是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不但是作为湘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而且也是湖南省以及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自古以来,衡阳的交通地位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京广铁路、湘桂铁路、吉衡铁路、武广高铁、衡柳铁路和怀邵衡铁路这几条线全部在此交汇那么简单,它扼守着两广北上的咽喉,尤其是对于广西来说这一点更为显著,湘桂线和衡柳线作为广西两条重要的北上通道,衡阳总是这趟路途的必经之地,而且在湘桂线上,有着千里湘江上仅有的一座公铁两用桥,并且它的开通时间仅次于武汉长江大桥,这就是——衡阳湘江公铁大桥!UP作为一名生于斯又长于斯的衡阳土著,我个人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对这座桥进行一番基本的介绍,为衡阳的铁路文化发声,毕竟绝大多数的人们皆只知武汉和南京的长江大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甚至是当代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和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但却浑然不知,还有这座桥的存在!

衡阳湘江公铁大桥,是湖南省第一座,新中国第二座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建成的上下两层式公铁两用大桥,也是连接衡阳市湘江东西两岸的重要交通纽带,更是连接湘桂、京广铁路干线的重要桥梁,在后来也已经被列为市级文物予以相应的保护。这座桥的建成通车,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极大地方便了衡阳城两岸市民的日常出行,而且也对促进湖南省以及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大桥的总长度为644米,西起雁峰区湘江南路的桥头花园,东至珠晖区的广东路。
最开始的公铁大桥由英国人设计,1936年开始勘测,在次年冬季开始施工,然而这座桥因抗日战争局势日趋紧张和资金短缺而停工。为了支援抗战,湘桂铁路在当时30多万民工的奋力赶工下于1938年10月正式建成,由于粤汉、湘桂两条铁路急需得到联通,便在其上游380米处修建了一座便桥,这座便桥正是后来人们看到被毁桥墩的那座老桥,可是这座便桥也由于屡遭洪水的侵害而数次被冲垮,进而频繁导致交通中断。1944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伊始,由中华营造厂承建的衡阳湘江公铁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但是随着当时日寇大举南下进攻,6月23日,衡阳保卫战爆发,为了阻止日寇从大桥渡过湘江直逼衡阳城,因此当时驻守衡阳城的国民党第10军在次日将桥梁炸毁,两个桥台被毁坏,钢梁以及四个桥墩坠入湘江,大桥两端的路基也同样受到了破坏。此时,距离这座大桥的建成,时间跨度还不到半年,并且可以有力证明这一点的,是2009年在修建衡州大道特大桥时从湘江河中打捞出水的一些铁路货车车体。
顺带一提,“1939年在上游修建便桥,后被冲垮,修复后再次被冲垮。1943年修复便桥,第二年,日军侵入衡阳,衡阳守军将桥炸毁。” 在衡阳,很多人都认为在这座桥的上游的一座便桥是1944年衡阳保卫战中炸毁的湘江大桥,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虽然这座便桥在当时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它并不是这段文字里面所描述的那座炸毁的湘江大桥,这点请各位务必要区分开来!



1949年10月8日,衡阳解放,抢修公铁大桥便桥,开始限速通车。1951年,东岸的排架及轨梁已经拆除。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五”计划期间,衡阳湘江公铁大桥是湖南省当时的重点建设项目。由于107国道(今衡阳市珠晖区东风路,107国道衡阳城区路段之一)、京广铁路与湘桂铁路等交通干线都在衡阳市尤其是衡阳火车站交汇,遂在1955年整修改造湘桂铁路桥时,湖南省交通部门与铁道部协商,并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共同修建新的衡阳湘江公铁大桥,这座后来的公铁大桥于1956年正式开工建设,上层为过江公路,下层为湘桂铁路,大桥于1957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于是,1957年年底建成的这座公铁大桥,便成为了我们衡阳人如今可以经常看到的这座公铁大桥,我们衡阳人也亲切地称它为“老大桥”,它早已成为了衡阳城市记忆中最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大桥正式建成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是衡阳市湘江两岸市民过江出行的唯一通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衡阳市的城市建设开始迅速发展。
在城市交通方面,原有的湘江公铁大桥由于最初的设计原因,桥面狭窄,车辆通行不畅,加上使用的年数已长,一时成为衡阳的一大交通瓶颈。后来,随着衡湘大桥(又名新大桥、船山大桥)、南三环白沙洲大桥(湘江三桥)、衡州大道跨线桥、二环合江套隧道和东洲湘江大桥的相继建成(北三环湘江大桥不包括在内),老公铁大桥的城市交通压力得到大幅的减轻,特别是从2020年以后,湘江公铁大桥的上层公路桥面开始限高,并且仅限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
在铁路运输方面,曾经所有往西南方向尤其是往广西那边的列车,无论是客列还是货列,在衡阳这边统统都只能通过湘桂线这一条单线非电气化铁路前往,并且是一定会通过湘江公铁大桥的。同时由于大桥的铁路线在西岸的湘江南路呈现平交的样式,所以衡阳的这个湘江南路公铁大桥道口至今仍然是湖南省最为繁忙的铁路道口之一,即使如今经过衡阳前往西南方向的客列早就已经随着2013年年底衡柳线的开通而全部分流,但是货列依旧还是得经过湘桂线,经过这座桥,从而经过这个道口。(UP在小时候是很喜欢来这里看火车的)


该信号机后面那块黑色的石碑,就是衡阳市于2015年12月7日为衡阳湘江公铁大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立下的石碑。
经过风风雨雨的数十载光阴,从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到如今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征程,这座老桥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光阴,它不但是衡阳城市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也是衡阳铁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它更加体现着一种钢铁般不畏强敌与自强不息,在战火后涅槃重生的伟大民族精神!同一座大桥,背后见证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它诞生于国破家亡的战争年代,经历了那场抗日战争不断燃烧的战火;它重生于国家中兴之和平年代,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一路走来,它经历了太多的坎坷,承担了太多那些超负荷的运输任务,如今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是时候让这位老人得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但是,它并没有功成名退,至今仍然屹立在湘江之中的它,继续用着它那早已年迈的身躯,为今日衡阳的铁路运输和城市交通,做着自己的那一点奉献。
它,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无声地诉说着,
衡阳的过去与现在!
2023.07.19
by 梦-创未来
(本文历史资料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另外因写作灵感还是存在一些欠缺,有少部分文案摘自搜狐新闻,敬请谅解!由于本人是第一次写这类文章,如有错误或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在评论区予以正确、耐心的指正,感激不尽!)
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