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西青磁窑遗址发现的新材料

2021-08-21 10:42 作者:考古快递  | 我要投稿

山西青磁窑遗址发现的新材料

选自《人类学学报》2005年第1期

李超荣、冯兴无

摘要:青磁窑遗址是山西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1976—1977年经过两次发掘,发表了初步研究报告。1984年和1987年,再次在遗址中发现了53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片占多数,其中有疤台面和修理台面石片是该遗址中以前未发现过的,从而丰富了青磁窑遗址的文化内涵。

1序 言

青磁窑遗址位于泥河盆地西部边缘、山西大同市西郊青磁窑村附近,由三家村和瓦渣沟两个地点组成。它处于十里河左岸第二阶地,文化遗物主要出自其含角砾的灰黄色和灰绿色粉砂土层中。该遗址发现于1975年春道路施工中,并在1976年6月和1977年10月进行过两次发掘,发表了初步的研究报告[1]。1984年和1987年,从地层中发现了32件石制品和1枚三门马上牙齿,并在遗址里采集了21件石制品和5件动物碎骨。本文对新发现的53件石制品进行了研究,在新发现的石制品中存在有疤台面石片和修理台面石片,这一发现丰富了青磁窑遗址的文化内涵。

2文化遗物

石制品共计53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表1)。原料主要来自附近第二级阶地的砾石层,以石英岩为主,其次是燧石和脉石英。

2.1石核

7件,包括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3种类型。原料中,4件为石英岩和3件为燧石。素

材方面,砾石者4件、石块者2件和厚石片者1件。外形除了1件为盘状外,其余均为不规则形。重量在17—46g者4件,96g—174g者3件。长度在15—37mm者4件,54—82mm者3件;宽度在30—48mm者6件,50mm以上者1件;厚度在19—30mm者3件,31—40mm者4件。台面均为不规则形;台面角在65°—98°之间,70°以上者占大多数。7件石核上存在41个石片疤;石片疤呈梯形者11个、三角形者5个、长方形者2个、弧形者3个和不规则形者20个。核身上石片疤是连续的,疤的长度在12—20mm者19个,21—40mm者22个;宽度在11—20mm者23个,21—39mm者18个。剥片范围在40—70者3件,80—100者4件。保留的天然面在10—40者4件,60者1件,不保留天然面2件。

单台面石核2件。P8082是以石英岩厚石片为素材,重96g,长70、宽46、厚31mm,保留40的天然面;台面为打制台面,长46、宽71mm,打击点清楚,台面角在85°—87°之间;剥片面上有4个石片疤,范围占60,3个不规则形疤,尺寸分别是长21、宽26mm,长31、宽24mm,长20、宽18mm,另一个是三角形疤,长16、宽12mm。

双台面石核 3件。P8083呈盘状,重108g,长54、宽52、厚40mm。以石英岩砾石素材,采用锤击法进行打片;核身保留有11个石片疤:长方形者1个,长37、宽19mm;弧形的1个,长27、宽28mm;梯形的3个,分别是长25、宽24mm,长16、宽18mm和长32、宽20mm;不规则形的6个,分别是长27、宽16mm,长26、宽35mm,长15、宽16mm,长35、宽25mm,长16、宽20mm和长25、宽23mm。台面角在84°—86°之间。剥片范围在90,仅保留10的天然面。P8084以石英岩为原料,重174g,长82、宽48、厚31mm。也采用锤击法打制石片。台面角平均为84°。核身留有5个石片疤,长方形的1个,长16、宽11mm;梯形的3个,长23、宽32mm,长31、宽39mm和长23、宽21mm;不规则形的1个,长23、宽39mm。保留60的天然面。

多台面石核 2件。P8085的原料为燧石,重46g,长32、宽40、厚31mm。台面角在76°—98°之间。核身上的剥片范围占80,其上分布有8个石片疤,三角形疤1个,长27、宽22mm;梯形的3个,分别为长17、宽27mm,长17、宽26mm和长16、宽19mm;不规则形疤的4个,分别为长17、宽18mm,长32、宽19mm,长40、宽20mm和长22、宽20mm。保留20的天然面。

从石核上的石片阴痕和天然面的保留情况来看,石核的利用率比较低,与打片技术不成熟有一定的关系。

2.2石片

共30件,包括天然台面、素台面、有疤台面、修理台面和刃状台面5种。原料石英岩者19件,燧石者7件和脉石英者4件。

石片以小型者为主。长度最长为80mm,最短19mm,其中长度小于20mm的细小石片1件;在21—50mm之间的小型者27件;51—70mm的中型石片1件;80mm的大型石片1件。最大宽度是59mm,最窄12mm,其中宽度在20mm以下者6件;21—50mm者22件;51—70mm者2件。最大厚度为30mm,最薄5mm,其中20mm以下者28件;21—50mm者2件(图3)。最重者140g,最轻的为2克,重量在10g以下者15件;1—40g者12件;41—70g者2件;100g以上者1件(图1)。

石片外形呈三角形者10件、长方形者5件、梯形者4件和不规则形者11件。横断面形

状呈三角形者15件、弧形者4件、梯形者1件和不规则形者10件。远端呈平直的25件,内弯的5件。

石片角最小的是45°,最大的角是116°;其中30°—50°之间者1件,50°—70°之间者4件,在71°—90°者2件,91°—110°者19件,在111°—130°者4件(图2)。背面台面角最锐的是45°,最钝的是93°;在30°—50°之间者1件,在50°—70°者2件,在71°—90°者15件,在91°—110°者12件。

石片台面除3件是天然台面外,21件为打制的台面,6件具砸击的刃状台面(出现在石片两端),共计36个台面。台面长度最长22mm,最短2mm,其中20mm以下的占绝大多数,为34个,其余2个台面均在22mm;台面宽度最宽46mm、最窄6mm,其中20mm以下者19个,21—46mm者17个。打击点很清楚的有12件,清楚的14件和不清楚的4件。

石片背面除无疤的4件外,背面有1个疤的5件、2个疤的17件、3个疤4件,疤间是连续的;背面疤呈1个方向的为23件、2个方向的为3件。51个背面疤包括三角形的8个、长方形6个、梯形6个、弧形1个和不规则形30个;最长的疤41mm,最短的11mm,其中长度在20mm以下有13个,其余的均在21—41mm之间;宽度最宽的疤41mm,最窄的4mm,其中在20mm以下39个,其余均在21—41mm之间。背面保留天然面在30—50的有4件、51—70的4件、未保留天然面18件和全为天然面的4件。

石片腹面半锥体很明显的5件,明显的10件,不明显和无法确定者15件;打击泡很明显的2件、明显的17件,不明显或无法确定的11件;锥疤1个的有6件、2个的1件,无锥疤的23件;放射线清楚的1件,其余均为不清楚或无法确定;同心波清楚的6件,其余均为不清楚或无法确定的。

天然台面石片3件。P8086重15g,长32、宽43、厚13mm。素材为石英岩,外形和断面的形状均呈三角形;台面呈不规则形,长10、宽19mm;背面的上、下端有2个疤痕,它们是不规则形的疤,分别长22、宽34mm和长34、宽32mm;石片角为110°;腹面打击泡明显,但半锥体、同心被和放射线均不清楚。

素台面石片10件。原料为石英岩者6件、燧石者3件和脉石英者1件。P8087是一件素台面石片的上端,原料为石英岩,重35g,长35、宽57、厚20mm。外形和横断面都呈不规则形。台面长6、宽21mm,呈三角形。石片角为106°,台面角为93°。打击点清楚,背面保留95以上的天然面,半锥体很明显,打击泡较凸,有2个锥疤。P8088采用石英岩为原料,呈梯形,重14g,长34、宽30、厚19mm。横断面呈三角形,远端内弯,石片角110°。台面长9、宽16mm,打击点清楚,台面角89°。背面的左右各有一个梯形疤,未保留天然面。

有疤台面石片

2件。台面均由2个疤组成。P8089重7g,长34、宽20、厚11mm,外形呈长方形,横断面呈三角形,远端平直。石片角102°,台面角90°。背面有2个疤,并保留50的天然面,半锥体很清楚,打击泡较凸。

修理台面石片9件。台面上的痕迹是修理时形成的,但有时转向打法也可形成类似的痕迹。原料为石英岩者6件、脉石英者2件和燧石者1件。外形呈三角形者5件、梯形者2件和不规则形者2件。台面由2个修疤组成者7件,3个修疤组成者1件,4个修疤组成者1件。修疤形状有弧形、三角形的不规则形3种。

P8090的台面由4个修疤组成,原料为石英岩,重12g,长41、宽35、厚13mm。外形和横断面均呈不规则的三角形,远端内弯。石片角115°,台面角93°。台面长16、宽34mm。背面有2个不规则的疤,未保留天然面。打击泡较凸。远端有使用留下的小疤痕(图4,2)。

P8091的台面由2个修疤的组成,重44g,长50、宽29、厚16mm。外形呈不规则形,横断面呈弧形。石片角115°,台面角92°。台面长14、宽46mm。背面有1个疤,并保留5的天然面。打击泡较凸(图4,1)。

P8092的台面由2个修疤的组成,重12g,长38、宽30、厚10mm。外形呈不规则的梯形,

横断面呈弧形,远端内弯。石片角100°,台面角92°。台面长8、宽23mm。背面均为天然面,打击泡微凸。

刃状台面石片6件。原料为5件石英岩和1件脉石英。P8093重7g,长36、宽26、厚9mm。外形似长方形。上端台面角53°,下端为45°。背面保留40的天然面。

石片背面的疤痕形状、数量和石片上保留较多天然面的情况等似乎反映了原料的不佳和打制石器技术的不成熟。

2.3石器

共16件,全部为刮削器,包括单直、单凸、单凹刃、直凸刃4种。

原料14件为石英岩、1件脉石英和1件燧石。素材采用石片的15件和石块的1件。长度最大为67、最短22mm,除直凸刃刮削器外,其它长度均在20—50mm之间;宽度最宽为45、最窄20mm,其中20mm以下1件,其它均在21—45mm之间;厚度最厚为20mm、最薄6mm。最重者43.9g,最轻者3.4g,其中10g以下者7件,11—43.9g者8件。刃角最大的为85°,最小的47°,其中30°—50°者2件、51°—70°者4件、71°—85°者10件。刃缘长度最长57、最短15mm,其中20mm以下者6件,21—57mm者10件。刃缘宽度最宽15、最窄3mm,全部均为20mm以下。修整部位除直凸刃者在两侧外,单刃类左侧者2件,右侧者9件,上端者1件,下端者3件。向背面加工者9件和向腹面加工者7件。1层修疤的14件和2层的2件。10件保留不同程度的天然面,6件未保留。

单直刃原料主要为石英岩,主要采用石片为素材。P8094重11.8g,长36、宽28、厚11mm。在一侧边由腹面向背面加工成直刃,刃缘长32、宽8mm,刃角为76°。器身保留40的天然面(图4,3)。

单凸刃5件。全部使用石英岩石片为素材。P8095重6.4g,长22、宽28、厚10mm。在一侧边由背面向腹面加工,刃缘长29、宽8mm,刃角78°。

单凹刃2件。均用石片制作而成。P8096重22.8g,长37、宽45、厚14mm。在一端由腹面向背面加工成一凹,刃缘长22、宽10 mm,刃角是72°,保留有天然面。

直凸刃1件,编号P8097,重43.9g,长67、宽34、厚20mm。在石英石片的两侧边由背面向腹面加工形成一凸一直两个刃;直刃长57、宽10mm、刃角80°,凸刃长54、宽10mm,刃角为68°。

3 结 语

3.1遗址的年代和性质

在原报告中,青磁窑遗址的年代是依出土的狼、古齿象、披毛犀、三门马和羚羊等化石而暂定为中更新世的后一阶段[1]。在新发现的化石材料中,也发现有少量化石,主要是1枚三门马上牙和一些动物碎骨。从新材料来看,遗址的年代确定为中更新的后一阶段是适宜的。文化遗物的风化、磨蚀程度很低,说明遗址属原生堆积。出土的石制品除大量的石核、石片和石器外,还有石锤和石砧[2—3],可以看出遗址可能是一处营地。古人类在这里使用他们制作的石器从事对猎物的宰杀活动。

3.2石制品的特点

石制品的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另外还有脉石英和燧石;打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以交互打击的方式,这是此遗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也用砸击法。石片类型中出现了修理台面和有疤台面石片两种,这表明打片技术比较进步;石器均为刮削器,加工方式主要向背面,其次是向腹面,一些石器采用锤击交互法进行第二步加工。第二步加工比较简单粗糙,刃缘不甚平齐;加工石器的素材主要是石片,这表明是以石片工具为主体的石器工业。在石制品中,许多标本保留不同程度的天然面。从以上特点分析,青瓷窑遗址的石器工业与华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4—5]。

山西青磁窑遗址发现的新材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