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选择题经验|选择题只对一半?极限二选一没对过?心酸的眼泪浸透历史试卷......

2023-11-29 01:02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Hi~听说小伙伴们最头疼的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了,别急呀,咱这不是还有月考和期末和模考嘛(bushi)

最近精神状态belike: 

回到正题。首先,在选出选择题答案之前:

我们务必问

选择题材料三问:

划分层次:这道选择题材料包含几个信息?

理清关系:不同信息之间什么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

看清内容:主旨是什么?


据说淀粉最头疼的就是像玄学一样的历史选择题了。

今天小历给大家准备了7个历史选择题小经验哦~快点跟上,我们马上出发!

来看看今天的你 是不是也~全~对~

【PS.这是历史选择经验谈的第二期!回顾上一期历史选择题经验|对的不选,选的不对?玄学也可以被这样破解......想看连载的宝宝们,评论区扣“选择题连载” 我们马上走起!】


01材料无对比,不能得出历史事物对比的判断

(选项常出现“主要“ ”中心” ”A事物比B事物先进之类“等表述)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答案:C

材料无对比,无法判断电影的制作水平的高低,对外来事物心态开放程度,排除ABD,

C项,由材料中可知,上海作为电影制作中心,由于电影拷贝有一定的流通税费,因此上海制作的影片传到京津地区代价太高,京津民众看外国片的几率增多。故C 项正确。



02材料对应法(不要东拉西扯啊喂)

找关系,材料的关系主体须与选项对应。

有学者指出,15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艺术家热衷于人体解剖研究……完全奠定了这项科学技术在新艺术中与透视法同等重要的基础地位。这意味着()

A.人文思潮瓦解了教会的束缚    

B.自由的人文环境助推科学发展

C.科学探索推进了艺术的革新      

D.近代科学为美术发展提供支撑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人体解剖研究”和“艺术”对应C项的“科学探索推进了艺术的革新”

材料虽然提及了“文艺复兴”以及“人文主义”,材料中没有提及“教会”与“人文思潮”关系,A错。没有说“人文”对“科学”的影响关系,B错。材料中有没有叙述“美术发展”,只简述了“透视法”这一创作方法,D项错。

(如材料反映的是A与B的关系,选项反映的是C与D关系,就不选)


03因果倒置排除法  

(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

(2018海南卷)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


答案:C

解析:“丘陵坡地”“形如阶梯”表现了因地制宜的特征,适应了南方开发的需要。

是先有人口南迁,人地矛盾突出,所以才要开垦山地,形成梯田。排除D,选C

(D是典型的因果倒置)



04非此即彼,不是就是?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

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


答案:C

解析:干扰项B项就是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把问题简单化了。

张三:是因为贾思勰身在北方,认识到北方没有先进的耕作方式,没有对北魏时期的农具和农艺的介绍,所以没有记载,那么先进耕作方式就一定在南方!

北方没有先进的耕作方式,那么就一定分布在南方吗?

这种“非北方”“即南方”的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非此即彼”的逻辑错误。



05选项是表述材料的原因目的背景的,或设问词有“根源”一般从经济层面找答案。

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答案:B

解析:家庭开支由男女决定,反映妇女地位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土改是按家里人口分配土地,调整了生产关系,这使得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故选B。

听说你还觉得平常做的题目偏难怪,或者简单没营养?选择高质量题目练习是提分的第0步哦~精选高质量历史选择题,定哥《历史1000题》精选高考真题,按照《中外历史纲要》章节编制而成,穿插"概念专练",结合定哥"秒懂概念"序列视频,讲练结合;详细解析,重点题目定哥录制视频助你理解,成绩upupup!

(在“加入购物车”中即可选择套餐,点击全套历史1000题即可入手噢~

06坚定立场!

涉及对西方国家的考察,命题立意更多以批判与反思为主,涉及对中国共产党及新中国建设的考察,命题立意则倾向以肯定与歌颂为主

1908年,威廉二世与英国友人交谈时透露,俄、法曾煽动德国干预布尔战争对付英国,自己予以拒绝并告知了英国。首相比洛因未严格审核谈话记录,导致国内外危机而被辞退。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首相权力受制于民众监督        

B.政治体制暗藏隐患

C.军国主义影响了外交政策        

D.舆情主导国际关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德国缺乏健全的保密机制和言论审核机制,导致重要内容泄密,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故选B 项。

该项了反思西方政治体制的弊端。


07题干给出的设问词:目的、意图、意在、旨在----选择动机(主观动机)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答案:C 

解析:为统治者自身利益服务,选C


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答案:A

解析:为时代服务。

1930年前后,毛泽东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成功经验,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

B此时已经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C出现为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建立的统一战线时。

D中这种情况出现在1935年后,因为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4年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中共确定的方针政策是反蒋的同时还抗日。


今天的历史选择题经验就到这里了~努力学习的宝宝们历史选择题一定会拿满分的!

(今天选择题简单但技巧非常实用哦~评论区中说说今天大家都做对了几道吧~全对的给自己扣一波6666再走~)

END

猜押题,答题模板红宝书(历史高考热点)】

理关系,构建体系【定哥脑图】

刷真题,同步练习【历史1000题】

打基础,概念解析【复习笔记】

(怕难度大可选→【精推笔记】

随身背,日积月累【记忆卡牌】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老师定哥,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历史选择题经验|选择题只对一半?极限二选一没对过?心酸的眼泪浸透历史试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