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教不学师之惰
在我们的《三字经》里,好像有一句:教不学,师之惰,原本是把老师和学生绑定在一起,由此会导致各种师生矛盾,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教育了。幸好中国的语言比较含糊,我们可以把它重新解读为:教书的不想学习,这就是老师的懒惰。
如果老师能够真正的带头学习,那么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们觉得有收获有意义,至少大部分同学都会跟上来。可现实中的老师自己不求上进,搞不好还是巨婴,却反而要叫学生们好好学习,做不到为人师里的话,也就有了为人师表的说法。他们所谓的学习,无非就是死记硬背做题考试,实际上是没什么意义的,就有个前途在前面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为什么教书的老师会不想学习呢?直接原因就是,他们就是由不想学习的老师教出来的,一直都死记硬背的低配模式,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搞不好就是因为有巨婴特性,不适合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这才考了个老师证求得饭碗。当然,这里还有更深层的文化原因,就是读书改变命运,学而优则仕,学而良则师,既然已经爬上一层够吃饭了,又何必像书呆子那样终身学习呢?即便真要学点东西,也是学点如何应对领导,如何管理学生之类的实用知识,等年纪大了精神空虚了,便会回到历史文化的怀抱之中,找一根精神的救命稻草。
老师不想学习,带来的恶果就是大师被架空了。大师的课程,一般走的都是高配路线,这个才是正道:理解深刻基础扎实,才有可能越级挑战;急功近利把等级刷上去,很快也就后继无力了,只能发几篇屁文滥竽充数。可惜,这里的学生大都习惯低配的应试模式,不适合直接学习大师的课程,就需要由老师在中间讲解一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把以前的一些坑给填起来,若是哪天看到有老师跟着我的模式走,学生中的土博士也就安分了吧。
当然啦,老师不求上进,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事情,哪怕有个别好学的老师也是杯水车薪。因此,我们的教育部只能当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求你们训练多么科学有效,差不多出出汗就可以了,但至少别作死做危险动作,老师不学习混在那里也就算了,不要再去做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