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Vol.091 华隆和工人路

2022-04-09 01:17 作者:XiangziOfficial  | 我要投稿


工人路我是不经常走的,由于以前经常去吃饭的华隆快餐,搬到了工人路上,就开始走工人路了。

华隆,本来在百花路和互助路交叉口,距我上班的地方只有几百米,早饭和晚饭经常在那里吃。华隆的隔壁,一边是华隆酒店,另一边是信访局,背后是市人大和市直机关大院,所以在这吃饭的人似乎政府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多一些,他们吃饭基本都是刷饭卡。华隆的柜台上有至少三个刷卡机,刷的卡也不一样,我见过蓝色的、黄色的硬币大小的圆卡,也见过身份证大小方卡。
疫情前,我经常在市直机关大院的食堂吃饭,因为单位挨着市直大院,单位就统一办理有市直大院食堂的饭卡,蓝色硬币大小的圆卡,实际上这周边的单位基本上都有市直大院食堂的饭卡,像市人大、商务局、规划局、建行、民政局,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市直单位。市直大院对面是市委大院,饭卡也可以去市委大院食堂吃饭,我感觉市委食堂的饭比市直大院食堂的饭好吃一些,种类也多一些,人也少,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很便宜,我晚上吃饭的时候,经常见有政府职员在食堂买很多大包小包的馒头包子之类的饭菜打包带回家。
疫情后,市直大院为了控制人流,安装了门禁,像我们这种非直属单位就不能去市直大院的食堂吃饭,但有段时间市委食堂还可以去,只是每次去的时候,门口的卫兵总是会问我们是干什么的,可能看起来我们也不像政府工作人员,不过好在亮一下饭卡说是吃饭,卫兵就示意可以进去了。卫兵站在一个圆形的台子上,一动不动,旁边的立了一个牌子,写着:卫兵神圣不可侵犯,他们应该是轮流值班的,不过我没有仔细观察过,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一个样。后来疫情更加严重,就再没去过这两个食堂吃饭了。
我不记得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一个同事带我去华隆吃饭,我才知道这个有这个食堂的,并且知道市直大院食堂的卡在华隆也可以用,因此不能去市直大院食堂后,我卡上的余额都是在华隆用完的。正因为华隆可以和市直大院食堂通用饭卡,我常常怀疑华隆的背景,感觉似乎和政府有什么关系,直到华隆搬走,我也没弄明白。
华隆具体搬走的时间我已经记不清了,从我的消费记录来看,应该是去年五月份,当时华隆门上贴的公告好像是六七月重新开业,不过后来由于“郑州720特大暴雨”、几次疫情反复,好像直到去年十一月左右才开业,那时由于已是寒冬,冷到手都不想伸出来,再加上距离我从几百米变成了近两公里,所以虽然知道开业了,也并没有去,而是到了十二月份,才逐渐开始去的。
华隆搬走的原因,是因为隔壁的信访局要扩大。想来这些老旧的建筑应该都是政府所有,信访局占用也没有什么奇怪,奇怪的是信访局居然扩大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访的人越来越多的缘故,此前经常能见到信访局门口聚集大量群众。去年夏天的某一天,因为信访的人实在太多,有些人就跑到不远处市委围墙外的梧桐树下乘凉,然后有保安过来驱赶,说在市委门口聚集是违法行为,让他们赶紧到别的地方去,语气比较强硬,我当时只是在路口等红绿灯,对此略知一二。上访的群众很多,信访局也扩大了,也不知道他们的问题是否解决了。
华隆搬走之后改了一个名字,叫做杂常撰,这个撰字,之前我是不认识的,还特意查了查,不知道为什么改成这样拗口的名字,倒是很多人依旧把新店叫做华隆,因为来的人里有不少老顾客,当然店员也是老店员。当时我已经留了有近二十公分的长发,店员还依旧可以认出我来,倒是前几天理成寸头后,店员倒是有点认不出来了。
华隆的饭并不便宜,一份稀饭、一个馒头、一碟菜,已经十多元,如果换换样就更贵了。之所以经常来这里,一是环境不错,再一个这些饭菜多数是家常菜,感觉像家里做的,尤其是馒头,简直和自己家里蒸的一模一样,所以比较放心。我平常很少吃荤菜,不过华隆的荤菜居多,因此虽然来过很多次,也几乎从没留意过荤菜,不过为此我特意留意了一下,现在简单说一说。拿了托盘往里走,在柜台上首先是凉菜,有花生、芹菜、松花蛋、莲菜、黄瓜等,再往里是各种各样的荤菜,像小酥肉、红烧肉、梅菜扣肉、虾仁鸡蛋羹、冬瓜排骨、凉拌鲫鱼、蒸鱼、鸡爪、炸鸡等,再往里是热菜,像烧腐竹、尖椒杏鲍菇、清炒上海青、回锅肉、鸭血烧豆腐、芹菜虾仁、五香熏鱼、芹菜豆腐干、花菜、白菜豆腐等,再往里就是稀饭粥之类的,像玉米稀饭、小米粥、大米粥、黑米粥、鸡蛋汤(甜)、鸡蛋面汤等,再往里就是面点,像馒头、花卷、包子、烙馍、枣馍、黄馍、鸡蛋饼、汉堡、烧麦等,再往里就是收银台了。这样看来,还是非常丰富的,此外还有烩面、砂锅、米饭之类的。我印象里第一次去类似的店是济南的超意兴和金得利,不过华隆倒不是连锁店,郑州有一家王春光早餐店,是连锁店,不过饭菜不如华隆。华隆新店开业前,在大学路王春光办过一张卡,去过几次,“720特大暴雨”之后,店面就倒闭了,幸好打电话过去,总部把卡里的余额退了。
华隆搬到工人路和伊河路交叉口之后,就经常走工人路去吃饭了。工人路是一条南北向两车道的路,大概七公里,但我经常走的也只有两公里左右而已,不过一路的街景相差无几。路往两边是绿化带,然后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不过由于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经常被占用,电动车就经常骑在机动车道上,交通不是很好,再加上本来就不宽的路,路边还经常停机动车,有的路段甚至两边停车,就更加拥挤和混乱。路两边种的树是国槐,黑色粗糙的树皮和树干向两边伸展开,直到现在才慢慢长出叶子来,而百花路的三角枫清明节前都已经满是绿色,其他街道的梧桐树也已经都是绿叶。前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这些树已经枯死了,在工人路上,看着这些黑压压的枝条,毫无生气,完全感觉不到春天来了。
骑车走工人路的时候,我会尽量走自行车道,不过每次经过伊河路路口前,会经过一个店铺,前排着很长的队伍,排到自行车上,我总得小心翼翼的经过。有一次经过的时候,我突然好奇这是一家什么店,为什么每次都这么多人排队,抬头看了看招牌,是一家炸鸡店,名字叫做工人路炸鸡。然后我想到一个事,虽然我几乎每天都会走这条路,似乎从来没有留意过街道两边都是什么,要不是排队的人挡着我的路,我也不会留意这家炸鸡店,因此我特意留意了一下。
工人路的沿途,基本上是六层的破旧住宅楼,有的地方是围墙,有的地方有底商。靠近伊河路有一个的菜市场,只留了两个出入口,从入口往里面看非常深,其余沿街的部分就做了商铺,工人路炸鸡就在此,因为菜市场是一层,这一段沿街都是一层的旧建筑,在市区像这样一层沿街商铺应该不多见。其他路段多是饭店和服装店,一层商铺,二到六层是居民楼,有意思的是饭店和饭店聚集,服装店和服装店聚集,基本没有服装店和饭店挨着的。另外零星的有药店、理发店、面包店。
中原路口有一家叫中原铺子的面包店,只是因为经常在路口等红灯,留意过这家店,有时候路口会有店员拿着面包之类的点心让路人免费试吃,在其他的烘焙店门口也会遇见这样的情况,不过据我观察,很少有人试吃。
互助路口有一个郑州市职工大学,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学校有学生出入,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废弃的学校。不过在友爱路口的十六中,中午经过的时候,总是能碰到成群结队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在这个路口还有一个郑州银行,这是我早就知道的,一是因为招牌很大,再一个晚上其招牌很亮,很难注意不到。郑州银行旁边还有一个工商银行,我几乎从来没有注意过,工商银行的招牌有些破旧,晚上也只是工商银行几个字亮起来,灯光十分晦暗,在郑州银行光亮的招牌下就显得极不起眼。
建设路口有一个河南省工人文化体育中心,也叫郑州市职工西区体育中心,是一个标准的四百米跑道,附带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活动场地,基本每天都有很多居民在此活动。这个体育场之前应该是专门给这边的工人修建的,这里的国棉厂上个世纪也曾经历过自己的高光时刻,“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足以看出当年的盛况,当时的工人自然也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国棉厂附属的苏式小洋楼居民区,当时也必然是标杆建筑,不过到现在这些小洋楼倒是显得脏乱差了,虽然经过多次改造,也并没有很大提升。不过这里烟火味十足,尤其是穿过三厂和四厂之间的工人路,两边商贩极多,不乏很多历史悠久的店铺。不过这两年没有之前热闹了,前两年“住改商”整治,大量沿街商铺被整改,沿街的门都被封了起来,只留一个窗户,不过隔着窗户,商贩门还是照样做着生意,沿街立面也不并比以前好看,甚至由于商贩私自改造,还不如以前,只是徒增了双方的不便而已。国棉厂这一段路和其他路段不一样地方,还有一点需要说一下,这里路两边都是高大的梧桐树,夏天的时候遮天蔽日,不过现在已经开始飘絮了,这一点并不是很让人喜欢。
说起工人路,我想起另外一件事,几年前去东区找同学,在他家附近散步,我问他再往前走是什么路,他告诉我:除了上下班的路,其他路都不知道,隔一条路就不知道哪是哪了。我当时颇为感慨,不过现在想来,对于自己经常走的路,尚且没有留意过,更不用说下一条路了。
2022年4月9日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Vol.091 华隆和工人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