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基础知识 —第2章 卫⽣统计学(第2天学习)

2023-09-14 16:26 作者:非晚-w  | 我要投稿

1. (共⽤备选答案)

A.变量变换

B.Bartlett 检验

C.u检验

D.F检验

E.q检验


1. 多个独⽴样本均数间的两两⽐较检验⽅法是()。

【答案】 E

2. ⽅差分析中⽅差齐性检验常⽤的⽅法是()。

【答案】 B

3. 对于明显偏离正态性和⽅差不齐的资料,通常选⽤的处理⽅法是()。

【答案】 A

4. 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较的检验⽅法是()。

【答案】 D

【解析】

A项,变量变换⽤于明显偏离正态性和⽅差不齐的资料。包括:①对数变换,适⽤于对数正态分布资料(如抗体滴度资料、疾病潜伏期等)和标准差与均数成⽐例,或变异系数接近甚⾄等于某⼀常数的资料。②平⽅根变换,适⽤于⽅差与均数成⽐例的资料(如服从Poisson分布的资料)。③倒数变换,适⽤于数据两端波动较⼤的资料。④平⽅根反正弦变换,适⽤于百分⽐的数据资料。B项,⽅差分析中⽅差齐性检验常⽤的⽅法是Bartlett

检验。C项,u检验⽤于两个⼤样本均数或样本率和总体率的⽐较。D项,F检验又称⽅差分析或变异数分析,适⽤于对多个平均值进⾏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多个平均值是否来⾃相同总体。E项,q检验法又称SNK法,是指在研究设计阶段未预先考虑或预料到,经假设检验得出多个总体均数不全等的提⽰后,才决定进⾏多个均数的两两⽐较的⽅法。这种⽅法常⽤于探索性研究,往往涉及到每两个均数的⽐较。

2. (共⽤备选答案)

A.多个实验因素的各⽔平进⾏组合,对各种可能的组合都进⾏实验

B.受试对象配成对,每对中的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

C.受试对象配成区组,每个区组中的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

D.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处理组中进⾏实验

E.特殊的⾃⾝对照设计,以⽐较各处理组间的差异

1. 配对设计是( )。

【答案】 B

【解析】 配对设计又称成对设计。它是将受试对象按⼀定条件配成对⼦,再将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处理 组。

2. 配伍组设计是( )。

【答案】 C

【解析】 随机区组设计又称单位组设计、随机配伍组设计。它实际上是配对设计的扩展,也可看成是1:m匹配设计。它通 常是将受试对象按性质(如动物的性别、体重,病⼈的病情、性别、年龄等⾮实验因素)相同或相近者组成b个区 组(或称单位组、配伍组),每个区组中的k个受试对象分别随机分配到k个处理组中去。其区组因素可以是第⼆ 个处理因素,也可以是⼀种⾮处理因素。

3. 完全随机设计是( )。

【答案】 D

【解析】 完全随机设计又称单因素设计、成组设计。其试验通常为随机对照试验。它是最为常见的⼀种考察单因素两⽔平 或多⽔平的实验设计⽅法。是将同质的受试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再观察其实验效应。各组样本含量可以 相等,称为平衡设计;也可不等,称为⾮平衡设计。

3. (共⽤备选答案)

A.极差

B.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1. ⽐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的变异程度的指标是( )。

【答案】 E

2.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个体观察值的离散趋势的最常⽤指标是( )。

【答案】 D

3. 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个体观察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是( )。

【答案】 A

4. 反映⼀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平均⽔平的指标是( )。

【答案】 C

5.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

 【答案】 B

【解析】 常⽤的集中趋势指标有算术平均数(均数)、⼏何均数和中位数等。常⽤的离散趋势指标有极差、标准差和变异 系数等。

                                       各平均指标的应⽤条件


                                                离散趋势指标⽐较表


5. (共⽤备选答案)

A.两独⽴样本均数服从正态分布且⽅差齐

B.两独⽴样本均数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差齐

C.多个独⽴样本均数服从正态分布且⽅差齐

D.多个独⽴样本均数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差齐

E.样本差值的总体服从均数为零的正态分布

1. 应⽤两独⽴样本t检验的条件为( )。

【答案】 B

2. 应⽤配对样本t检验的条件为( )。

【答案】 E

【解析】 应⽤两独⽴样本t检验的条件:①样本来⾃的总体应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②两样本相互独⽴,样本数可以不 等;③两总体的⽅差相等。配对t检验实际也是单⼀样本均数(差值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值的总体均数) ⽐较,它假设差值的总体服从均数为零的正态分布。

6. (共⽤备选答案)

A.观察⼈群的⽩细胞数

B.观察⼈群的⾎压测量值

C.某药治疗病⼈的结果为治愈数和⾮治愈数

D.某药治疗病⼈的结果为治愈、显效和未治愈数

E.统计医院职⼯为医⽣、护⼠及管理⼈员的数量

1. 构成多分类计数资料的是( )。

【答案】 E

【解析】 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序分类变量资料,是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 位后⽽得到的资料。计数资料的变量值是⽆序分类变量。E项,医⽣、护⼠及管理⼈员的数量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属于⽆序分类变量,构成的是多分类计数资料。

2. 构成等级资料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 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D项,治愈、显效和未治愈数有程度上的差别,属于有序分类变量,构成 的是等级资料。

7. (共⽤备选答案)

A.μ=nπ

B.μ≥20

C.μ=0.5

D.n很⼤且π接近0

E.n很⼤且π接近0.5

1. ⼆项分布接近泊松分布的条件是( )。

【答案】 D

2. 泊松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的条件是( )

【答案】 B

【解析】 ⼆项分布和泊松分布都是离散变量的分布,⼆项分布可以在n很⼤,π接近0时直接转化为泊松分布。当泊松分布的 总体均数μ⼩于5时为偏峰,μ越⼩分布越偏,随着μ增⼤,分布趋于对称。理论上可以证明,随着μ→∞,泊松分布 也渐近正态分布,当μ≥20时泊松分布接近正态分布。

9. (共⽤备选答案)

A.表⽰某病发⽣的严重程度

B.反映两个指标的相对关系

C.反映某病在各疾病中所占的位次

D.反映同种病不同时间动态变化情况

E.反映同种病不同地区的严重情况

1. 发病率是( )。

答案】 A

2. 构成⽐是( )。 

答案】 C

3. 相对⽐是( )。

【答案】 B

【解析】 发病率表⽰在⼀定期间内,⼀定⼈群中某病新发⽣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发⽣的严重程度和描述疾病分 布状态的⼀项测量指标。构成⽐又称构成指标,⽤来说明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 ⽰。各部分构成⽐之和为100%。任意两个指标之⽐称为相对⽐。它反映了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

3. ⼆项分布的总体均数为( )。

【答案】 A

【解析】 若已知⼆项分布的总体率π和样本量n,则总体均数 。

10. (共⽤备选答案)

A.绝对数

B.频率指标

 C.构成指标

D.相对⽐指标

E.动态数列

1. 反映事物发展速度的指标是( )。

【答案】 E

2. 某病患病率指标是( )

【答案】 B

3. 病⼈的年龄分布是( )

【答案】 C

【解析】 动态数列是把反映事物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种统计数列,亦称时 间数列。它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速度。率又称频率指标,常⽤来说明某现象发⽣的频率或强度,以百分率、千分 率、万分率、⼗万分率等表⽰。患病率指标属于频率指标。构成⽐又称构成指标,它⽤来说明事物内部各构成部 分所占⽐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各部分构成⽐之和为100%。

 10. (共⽤备选答案)

A.0.5岁为⼀个年龄组

B.1岁为⼀个年龄组

C.1.5岁为⼀个年龄组

D.5岁为⼀个年龄组

E.15岁为⼀个年龄组

1. 完全寿命表是( )。

【答案】 B

2. 简略寿命表是( )。

【答案】 D

【解析】 寿命表是描述特定⼈群⽣命过程的⼀种统计表,可分为定群寿命表和现时寿命表两类。现时寿命表按年龄组距又 可分为两种,以1岁为⼀个年龄组,称完全寿命表;以5岁或10岁为⼀个年龄组,称简略寿命表

 13. (共⽤备选答案)

A.⿇疹易感⼈群

B.⿇疹患者数

C.⿇疹疫苗接种⼈数

D.⿇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数

E.⿇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数

1. 计算⿇疹疫苗接种后做⾎清检查的阳转率,分⼦为( )。

【答案】 D

2. 计算⿇疹疫苗接种后做⾎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

【答案】 C

【解析】 阳转率=抗体阳转⼈数/接种疫苗的⼈数×100%。

16. (共⽤备选答案)

A.表的说明

B.表的名称

C.表的项⽬

D.表的数量

E.表的内容

1. 标题是( )。

【答案】 B

 2. 标⽬是( )。

【答案】 C

【解析】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标⽬(横标⽬、纵标⽬)、线条和数字。标题是指表的名称,它要能简单扼要地反 映出表的主要内容;标⽬是指标的项⽬;数字是指各空格内按要求填写的数字,表⽰表的数量。

16. (共⽤备选答案)

A.随机抽取总体中各个群的全部观察对象组成样本

B.随机抽取总体⼀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C.将总体按⼀定顺序分为⼏个部分,等间隔抽取⼏个部分组成样本

D.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组,每组随机抽取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E.将总体按时间分组,抽取中位时间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1. 简单随机抽样是( )。

【答案】 B

2. 系统抽样是( )。

【答案】 C

3. 分层抽样是( )。

【答案】 D

4. 整群抽样是( )。

【答案】 A

【解析】 抽样调查中常⽤的四种抽样⽅法包括:①单纯随机抽样,又称简单随机抽样,是指先将总体中所有观察单位编 号,再⽤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等⽅法随机抽取⼀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的抽样⽅法。这是⼀种最简单最基本的 抽样⽅法,也是其他抽样⽅法的基础;②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指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定 顺序号等分成n个部分,再从第⼀部分随机抽取第K号观察单位,依次⽤相等间隔,机械地从每⼀部分各抽⼀个观 察单位组成样本的抽样⽅法;③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是指先按影响观察值变异较⼤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 若⼲组(层),然后再从各层中随机抽取⼀定数⽬的观察单位,合并组成样本的抽样⽅法;④整群抽样是指将总 体划分成许多群(如按地区划分),然后从中随机抽取部分群,将抽取的各个群的全部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的抽样 ⽅法

17. (共⽤备选答案)

A.某地某年平均每千⼈口中的死亡数

B.某年某年龄组平均每千⼈口中的死亡数

C.可以消除年龄结构对死亡的影响

D.某年平均每千⼈口中的婴⼉的死亡数

E.某年平均每千活产数中的婴⼉的死亡数

1. 粗死亡率是( )。

【答案】 A

2. 婴⼉的死亡率是( )。

【答案】 E

3. 年龄别死亡率是( )。

【答案】 B

4. 标准化死亡率是( )

【答案】 C

【解析】 ①粗死亡率(总死亡率)是指某地某年内平均每千⼈口中的死亡数,它反映居民总的死亡⽔平。②年龄别死亡率 是某年某年龄组平均每千⼈口中的死亡数。即某年龄别死亡⼈数⽐该年龄别平均⼈口数,⼀般⽤千分率表⽰,也 可分性别计算。不同时空的同⼀年龄死亡率可直接⽐较,但不能反映整个⼈群的死亡⽔平。③标准化死亡率消除 了年龄结构对死亡⽔平的影响,可⽤于⽐较年龄结构不同的⼈群整体死亡⽔平。④婴⼉死亡率是某年平均每千名 活产数中不满周岁婴⼉的死亡数。⑤新⽣⼉死亡率是某年平均每千名活产数中未满28天新⽣⼉的死亡数。

18. (共⽤备选答案)

A.r

B.α

C.β

D.b

E.ρ

1. 总体回归系数为( )

【答案】 C

2. 样本回归系数为( )。

【答案】 D

3. 样本相关系数为( )。

【答案】 A

【解析】 样本相关系数是指样本中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r表⽰,它的计算公式为:

19. (共⽤备选答案)

A.变异

B.变量

C.总体

D.样本

E.概率

1. 观察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是( )。

【答案】 A

2. 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是( )。

【答案】 C

3. 事件发⽣的可能性⼤⼩的量度为( )。

【答案】 E

【解析】 A项,变异程度又称离散趋势,是反映观察值之间参差不齐的程度的指标,表⽰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B项, 变量是指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如⼈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变量值是指变量的观察结果,由变量值构成 资料。C项,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的所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D项,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 位所构成的变量值,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E项,概率是事件发⽣的可能性⼤⼩的量度,通常以符号P表 ⽰,当某实际事件肯定发⽣时称必然事件,其概率P=1;当某事件不可能发⽣时称不可能事件,其概率P=0;当 某事件在⼀定条件下可能发⽣也不可能发⽣时称随机事件,其概率为0<P<1。

20. (共⽤备选答案)

A.相互独⽴的统计指标的⼤⼩

B.事物中各部分⽐重的⼤⼩

C.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D.事物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

E.两事物间的相关关系

1. 直条图表⽰的是( )。

【答案】 A

2. 散点图表⽰的是( )。

【答案】 E

3. 构成图表⽰的是( )。

【答案】 B

4. 线图表⽰的是( )。

【答案】 C

5. 统计地图表⽰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线图表⽰的是连续性资料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直条图表⽰相互独⽴指标的⼤⼩,⽤于按质量分组的资料。构成 图表⽰事物中各部分⽐重的⼤⼩,⽤于全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重或分布。散点图表⽰两事物间的相关关系, ⽤于表⽰两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地图表⽰事物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直⽅图⽤于表⽰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 布或频率分布。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基础知识 —第2章 卫⽣统计学(第2天学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