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边的老房子

作者:国红
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23岁的儿子终于自立门户,搬到山边的老房子去住了。那个出租了十年之久的老房子,终于收回来了。虽然少了一笔租金收入,但年轻人独立生活的想法还是要支持的。周末,我忙碌了两天,帮他把“新家”置办起来了。暖气换了新阀门,厨房换了新水龙头,卫生间换了新马桶盖。那个小区早已安装了燃气,但儿子习惯用电。所以买了电磁炉、电饭锅和锅碗瓢盆等一整套全新的炊具。洗衣液卫生纸沐浴液等生活用品也买了一大堆。肉蛋、蔬菜水果和米面油也摆满了厨房。
在等宽带上门安装的时候,坐在铺好新床单的大床上,我和儿子讲起了这个山边老房子的来历:
“在你两三岁的时候,你姥爷从老家来看咱们,他那时就特别喜欢这里的山,每天早上他都要起早去爬山。他很想买一个靠近山的房子,方便爬山锻炼。但你姥姥不同意,不愿意离开老家,所以没买。”
“嗯,那时候要是买了,就太划算了。房价涨了十几倍。”
“是啊,后来,到2008年,你姥爷身体不好,得了中风,瘫痪了。你姥姥和舅舅也没有告诉我,等到2009年我出差回家,看到你姥爷那个样子,坐在轮椅上,很心痛。”
“然后呢?”
“然后我回来,就想买一个靠近山边的房子,一楼的,出入方便,出门就能上大道,门口能停车,好用轮椅推着你姥爷出去散步,有问题也能及时开车去医院。”
“我姥爷知道吗?他过来了吗?”
“没有,他不知道。他那时候已经神志不清,不认识自己的家人了。而且,因为我当时也没有钱,是贷款买房,办贷款的时间就拖了好几个月,等到房子下来,你姥爷已经不在了。”
“原来如此,真是不凑巧。”
“是啊,不仅是我,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他父亲有病之后,他就想在这里买房子,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但房子下来了,他父亲已经不在了。”
“怎么都这样呢?老人真是太脆弱了。”
“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如果你姥爷还在,他一定非常喜欢这个房子的位置和布局,虽然是老小区,房子有点老旧,但很符合他的设想。”
“哦。”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母子的对话,安装宽带的服务人员来了。
“是才租的房子吗?”
“不是,是我自己的房子,已经买了十年,但之前一直出租的。”
“哦,现在收回来自己住了?”
“嗯,不是我住,我儿子要锻炼独立生活,他自己住在这里。”
“挺好的,年轻人应该锻炼,适应社会。”安装人员一边接线,一边和我攀谈着,“您这房子算是买着了,当时多少钱?现在涨了不少吧?”
“嗯,总价涨了三十多万吧,但我确实还是买晚了。”
“那是,房子越早买,越划算。”
安装人员以为,我说的是房价的事。他当然不知道,我买房后面的故事。如果我早点买房,或许老爸能住上理想的,靠近山边的房子。他就可以每天早上爬山,还可以在山上的公园里锻炼,和其他老人聊天。
没想到我给父亲买的养老房子,成了儿子独立生活以后的第一个家。父母的养育之恩经常是无法回报的,而子女始终是受益人。这就是人生,如此周而复始,薪火相传。如果看到外孙住在这里,父亲他老人家应该是很开心的,虽然他自己一天都没有住过。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不过付出和回报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亲子关系如此,其他亦然。帮助我们的人,我们经常是无法回报的。而我们帮助过的人,也未必能够回报我们。很多时候,能否得到回报并不重要,只要真心付出,便无需后悔。
宽带很快装好了,儿子开心地上网,噼里啪啦的键盘声音在幽静的房子里,显得格外清脆。窗外,天空有些阴冷。冬天的午后,阳光很少。对面的小山依然沉默冰冷,偶尔有几辆车从窗前的马路上驶过。几只麻雀无忧无虑地叽喳叫着,不怕冷,也不知疲倦。楼前屋后的树木,在呼啸的北风中,挺立着光秃秃的树干,等待春风来唤醒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