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1-2、1-2-1、1-2-1-1、1-2-1-2

2023-02-17 18:45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1-2Religious实在论(Religious realism)

前反思(pre-reflexive) 【构造】(1=秩序;2=冲突;3=中心;4=虚无)

场域论:1

=“宇宙”(universe) 宗教实在论也认为整个场域都充满了单调重复、无穷无尽的秩序。这个秩序是场域自身的秩序:宇宙法则。秩序不会和场域发生冲突,因为场域就是这个秩序所构造出来的统一体(universe),也就是所谓的“宇宙”。

本体论:2

=“存在”

VS

“存在者”(the Being vs. beings) 科学实在论,把本体看做是秩序的直接化身,一个光子就是它所表达的局域的量子场论规范。Religious实在论,则将两者看做是冲突的:充盈在宇宙里的法则,是一种优先的、灵活而超越的、创造性的力量,它们是大写的存在“the Being”,是作为整体的“一”;而作为这些法则的惰性产物的,是被动的、派生性的被造物,是小写的存在者“beings”,是作为万物的“多”。 【解说】 Religious实在论是实在论的一个变体。它体现了实在论这种秩序一元论,在本体层面的冲突和分裂:分裂为自由、伟大的造物者,和被动、卑微的被造物。只有分裂成主动和被动两部分,秩序才有了用武之地。 实在论相信诸如“太一”(宇宙的整体性)、“善”(宇宙的秩序性、规范性)、“心灵”(也就是古希腊的“努斯”(nous)、太一的创造性)这些“实体”,作为原初秩序的化身,优先于万物,存在于宇宙之中(或直接作为宇宙而存在)。从这些伟大、高级、创造性的实体中,再诞生了各种次级的实体和现象,也就是万物。 简单说,就是去幻想在本体层面,宇宙分为主子和奴才,一方代表了原初的主导性力量,另一方只能听从上峰安排。 【评价】 作为一种古代思想,Religious实在论相比科学实在论,将不平等的社会秩序投射到宇宙的层面,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奴役,但也表明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世上向来存在肆意的压迫。 在Religious实在论看似神圣的外衣下,是古人“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宇宙秩序的那股子不服周的狡黠。把造物者塑造成一个蛮横专断的世俗君主形象,宗教实在论是在偷偷地渎“GOD”。 【思想人物】 柏拉图(为GOD教所误读的) 强调理念世界、理念对于现象世界、现象的优先性的柏拉图,被后世的 GOD 学家们所误读,并且从这种误读中产生了Religious实在论。古希腊对于超越性力量的理解,类似一种工匠式的技艺,理念将形式赋予给混乱的物质,理念本身不能够成为现实,就像物体永远不会成为自己的影子;但普罗提诺、奥古斯丁这些人理解的超越性力量,则本就是一种随时可以将自身实体化,并且产生万物的力量——大佬亲自入场械斗了。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一个高明工匠的设计图纸;普罗提诺这些人则将它描述为一个从咒语中凭空出现的点金石,某种非金非石的神秘物质,什么东西碰到它都会变成金子。包含了某种反对古希腊奴隶制的平等意识。 【文化形象】 教师 科学实在论的对应形象是程序员,因为在社会功能上,程序员,就是他所写出的程序,代表秩序和它所创造的本体之间的同一。而宗教实在论则不同,它的文化形象是教师。教师-知识-学生,这种三位一体的关系,显然就是造物者-宇宙秩序-被造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中的知识必须分裂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本体,才能复制、传播它自己。Religious实在论中的宇宙秩序也是如此,它必须分裂为GOD与万物。 ﹌﹌﹌﹌﹌﹌﹌﹌﹌﹌﹌﹌﹌﹌﹌﹌﹌﹌﹌﹌﹌﹌﹌﹌﹌﹌﹌﹌﹌﹌﹌﹌﹌﹌﹌﹌ 1-2-1GOD创论(Creationism)

前反思(pre-reflexive) 【构造】(1=秩序;2=冲突;3=中心;4=虚无)

场域论:1

=“宇宙”(universe) 整个场域都充满了单调重复、无穷无尽的秩序。这个秩序是场域自身的秩序:宇宙法则。秩序不会和场域发生冲突,因为场域就是这个秩序所构造出来的统一体(universe),也就是所谓的“宇宙”。

本体论:2

=“造物者”

VS

“被造物”(creator vs. creature) 神创论中,“the Being”和“beings”的冲突,被解读为造物者“creator”和被造物“creature”之间的冲突。

认识论:1

=“灵魂”(soul) GOD创论不仅认为世界、本体是GOD创造的,还进一步认为,人的意识、内在体验、现象世界,归根结底是GOD创造而非从世界或父母那里得来的。这样,人的意识和现象性体验,就成为一种“半实体化”的东西,“灵魂”,而被GOD的律令所主宰。 【解说】 GOD创论在现代出名,往往是因为它在一些落后地区(比如美国南部)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唱对台戏。 GOD创论认为宇宙是神创造的,人类不是从猴子进化来的。无论外在身体还是内在灵魂,人都是GOD创造的。这样,它就用GOD的名义将人的精神世界给吞并掉了,人体验的第一人称的现象,都是由神的语言和律令构造起来的了。 科学实在论里的物理主义用物理法则消解了人的内心。GOD创论则用造物主的秩序,消解了人的内在世界,使之成为一种名为“灵魂”的被造物。 【评价】 GOD创论是一种比较强的、霸道的宗教。你不能对一个GOD创论者打哈哈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他不会反驳你“信不信由你!”他会说:“你竟然狂妄地以为自己能主宰自己的灵魂?” GOD创论者确实察觉到了人心里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无法主宰的,比如贪便宜做错事晚上睡不着这种。原因不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而是这颗睡不着的心本来是神捣鼓出来的。但GOD创论者大多没能力反思,为什么神吃饱了没事干要先捣鼓出有问题的灵魂,再费力气弄好它。 【思想人物】 奥古斯丁(早期GOD学家,《忏悔录》作者) 对于物质世界的起源,奥古斯丁作为一个GOD学家,无疑是一个GOD创论者。但是对于人类灵魂的起源,奥古斯丁本来还稍有疑虑。因为一方面《创世记》里明说了GOD创世的第七天老大哥就要休息了,后面的人类灵魂是宇宙自己演化出来的;另一方面《约翰福音》5:17里耶稣说“我爸爸还在工作,所以我也工作。”那么明显之后的灵魂还是耶和华老哥捣鼓的。 不过,当杰罗姆(Jerome)认为灵魂是凡人爹妈造的,奥古斯丁立刻嗅到了里面的危险(那耶稣的呢?),所以转口就承认灵魂都是GOD造的了。他认为虽然《创世纪》里老大哥说要休息了,但只是不再创造新东西;而人的灵魂都是按照老大哥自己的形象造的,所以只能算复制粘贴。

【文化形象】

检讨书 在某种高级意志的律令下,发现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另一种自己不熟悉的语言,在这种语言的描绘下,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原来不是自己的“本心”,违背了自己真正的愿望,然后打“心底里”要重新“做”自己(让高级意志的律令重新塑造一个内在心灵给“我”)。检讨书起的就是这么个作用,背后支撑它的意识形态,就是古老的神创论。 结语:现代生活中,总是可以看到很多古代意识形态的残余,所以美国这种数一数二的现代化国家,也有落后的GOD创论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 ﹌﹌﹌﹌﹌﹌﹌﹌﹌﹌﹌﹌﹌﹌﹌﹌﹌﹌﹌﹌﹌﹌﹌﹌﹌﹌﹌﹌﹌﹌﹌﹌﹌﹌﹌﹌ 1-2-1-1自然GOD论(Deism)

前反思(pre-reflexive) 【构造】(1=秩序;2=冲突;3=中心;4=虚无)

场域论:1

=“宇宙”(universe) 整个场域都充满了单调重复、无穷无尽的秩序。这个秩序是场域自身的秩序:宇宙法则。秩序不会和场域发生冲突,因为场域就是这个秩序所构造出来的统一体(universe),也就是所谓的“宇宙”。

本体论:2

=“始因/第一推动”

VS

“因和果”(the first cause/Eros vs. causes&effects) Deism中,整个世界分为两个实体,一个是始因,也就是造物主,GOD(古希腊的创世神则是情欲之神Eros);一个是由始因所派生和推动的平凡的因果体系,也就是被造的万物,被造的万物除了受到始因的第一次推动之外,就不再可以被GOD任意支配,而是依循自己的因果关系。

认识论:1

=“灵魂/心灵”(psyche) Deism认为人的意识、现象性体验的内在世界,同样是某种受到因果定律支配的。但是和GOD创论稍有差别,这里的灵魂已经不再是原始日耳曼意义上的soul(saiwalo,词源同sea,传说灵魂所来自的湖和海),而是古希腊意义上的psyche,其意义源自“呼吸、吹气”,代表人类自身的节律性的生命力。古希腊传说中Psykhē女神为创世神、爱神Eros所爱,被动地接受Eros的支配,后来因为背叛了Eros的信任,为了赎罪,就疲于奔命地完成各种智力上的考验,这是古希腊文明所理解的灵魂,为Eros(情欲)所激发并受缚于对情欲的亏欠,从而陷入于一种循环中,所以这一项填1。

目的论:1

= 自然秩序(natural law) Deism认为始因/GOD在创造并推动整个世界之后,就不再干涉这个世界,而是令其依照自然秩序自己运行下去,无限地循环下去。所以这一项也填1。

【解说】

有一个犹太笑话,可以讲明白什么叫Deism:两位犹太人在讨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时候上帝进来和其中一个说:“听我解释,生命的意义是这样的……”两个犹太人异口同声地说:"闭嘴!你已经做完你应该做的事情了,后面的轮到我们来讨论了。" Deism的核心观点就是,GOD在造世之后,就撒手不管,任由这个世界自己运行,而不再加以干涉了。所以启蒙时代的西方科学家,基本上都是Deism者。他们通过Deism,来给科学实在论争取一定的空间,让GOD学解释和诸如原罪、救赎、复活之类的信仰,不再干涉科学共同体对于自然秩序的解释。 于是GOD学获得了对于始因的解释权,科学获得了对于普通的原因、结果的解释权。在人类精神上就实现了某种初级的启蒙。

【评价】

Deism是一种前反思的意识形态,它试图将GOD去人格化,变为某种抽象的本体论力量,即始因;早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就像始因描述为Eros,爱欲,这种爱欲是一种人自己就能感受到的生命力,而不是全然外在并凌驾于整个世界的。 所以直到尼采、叔本华这样的人将Deism中的原始力量重新恢复为某种人格化的欲望和意志,西方文明才开始能够回过头来反思这种Deism所主导的自然科学架构。

【思想人物】

英国Deism者(创始人为彻尔布里的赫尔伯特,最著名代表为牛顿) 英国Deism主要反抗的是狂热、蒙昧和迷信,认为Religion必须脱离那些对于奇迹、救赎、地狱、大洪水、复活之类的非理性信仰,而在自然秩序的井然有序的基础上,重新建构GOD学信仰。牛顿对于自然秩序的数学化的简洁阐释,极大程度地鼓舞了Deism者,他们有十足的底气不再依赖于教会和典籍来建立信仰,而直接从自己头脑中的理智出发,寻找那个超越性的、非人格化的第一推动力。

【文化形象】

君主立宪 现代社会的封建王室残余,和Deism里的第一推动力的假设的残余,共享同一种内在结构,它们所依赖的是同一种逻辑:世界中的各种因果,倒推回去,必然会有其最开始的原因,那个神秘莫测的第一推动力解释了一切;社会中的各种阶层关系,倒推回去,必然会有其最开始的原因,那就是古代向现代过渡的那个放权的王室。所以在现代社会里,这种残余,表面上看是日本或英国的所谓的国民吉祥物、萌萌哒很可爱,办起装模做样的仪式来也很有庄严肃穆的观赏价值,但其实它们真正的功能在于对于现代社会关系进行隐性的溯因和辩护:不是因为现代本身有问题,而是有各式各样的前现代残余有待被消解。于是就为国民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安慰:现行制度连王室都HOLD住,更别谈其他前现代残余了。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Deism在英国最先发育成熟了。它能让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窗外事心安。

结语:

现代生活中,总是可以看到很多古代意识形态的残余,诸如日本、英国这样的后工业化国家也是一样。只要人们心中还能接受用一个古代残余,来解释现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会不断从现实的因果链条中向上回溯,最终蜷伏于“始因”、“第一推动”这些幌子上去,以为安适。 ﹌﹌﹌﹌﹌﹌﹌﹌﹌﹌﹌﹌﹌﹌﹌﹌﹌﹌﹌﹌﹌﹌﹌﹌﹌﹌﹌﹌﹌﹌﹌﹌﹌﹌﹌﹌ 1-2-1-2GOD义论/GOD正论(Theodicism)

前反思(pre-reflexive) 【构造】(1=秩序;2=冲突;3=中心;4=虚无)

场域论:1

=“宇宙”(universe) 整个场域都充满了单调重复、无穷无尽的秩序。这个秩序是场域自身的秩序:宇宙法则。秩序不会和场域发生冲突,因为场域就是这个秩序所构造出来的统一体(universe),也就是所谓的“宇宙”。

本体论:2

=“造物主”

VS

“被造物”(the creator vs. the creature) GOD是创造一切的creator,是Religion中的本体论二分里的积极、主动的那部分本体,而被创造的万物,包括人类,则是相当被动、无奈的那部分。所以人们就会想,这个世界上的罪恶,就应当由creator来承担其责任。

认识论:1

=“灵魂”(soul) 人类的灵魂不再是psyche,而依然变成了soul,变成了日耳曼语境里的大海,是某种深渊,是危险的象征,人的灵魂虽然也是creator所创造的,但是充满了缺陷的,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

目的论:2

= “GOD义”

vs

“罪恶”(Theodicy vs Evil) GOD(theos)所具有的正义(dike)结合起来就是GOD之正义,GOD义。GOD义论面对这个宇宙中处处可见的罪恶,不得不与GOD的至善、至爱发生冲突和对立,于是就要努力为GOD义进行辩护。 【解说】 自然GOD论是上流贵族科学家的哲学,因为他们可以无衣食之忧地思考自然秩序,而不用被世间的罪恶和惨状弄脏了双眼。负有安抚民众义务的中底层的教士,则必须思考现实的罪恶和GOD的至善之间的尖锐冲突。于是就有了对于GOD的正义性的各种各样的辩护。 各式各样的诺斯替主义者宣称,创造这个世界的GOD,实际上是一位邪GOD,所以世间充满了罪恶;正统教会为了让这些该死的家伙闭嘴,就必须反唇相讥。历史上主要有这么几种辩护的套路: 1、普罗提诺的GOD义论(鸵鸟埋头进沙子):“恶”根本不存在,或者说,恶不是一种积极的存在,恶只是善的缺失。所以GOD创造的世界是善的,只是因为人的认知是有瑕疵的(作为新柏拉图主义者的普罗提诺借用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和洞喻说),所以人所感受到的感性世界,才处处充满了恶。换言之,只要人的认知像上帝一样是全知的,就能够洞察到一切所谓的罪恶,不过是整体善的秩序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局部环节罢了。归根结底,恶是不存在的,只有善存在。 2、奥古斯丁的GOD义论(大哥让小弟背锅):“恶”是一种错误的趋势,即对于事物“本性”的背离(乖离了自己应该服从的秩序所安排的位置,即所谓的"本性")。恶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自然界当中万物在物理上的有限性,因为个别事物不是整体、大全,所以它们肯定会是残缺的、有限的,是会导致恶的(比如疾病、灾难),但这个秩序总体是善的;二是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人本身出于有限的认识,自作小聪明,就会犯错,这也不能甩锅给creator;三是伦理上的恶,人类的自由意志(情欲、好奇、质疑)会导致沉沦和堕落,这是人类的原罪,也不能怪到造物主头上去。 3、爱任纽的GOD义论(大棋党的受虐狂):“恶”是GOD对人类的考验,是要让所有人都经受邪恶和痛苦的艰难险阻,经历一个灵魂脱胎换骨的锻造过程,泣极而喜地发现自己洗心革面地成为了带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所谓的恶,其实也是最终的善的一个必要组成环节。 这些玩意都不甚靠谱。类似的套路现在还有很多占尽便宜的上位者在玩儿,古今一个样,无甚新意。

【评价】

GOD义论要比自然GOD论要多一个伦理反思的维度,但这种反思是孱弱的,因为它没有发现这种至善和邪恶的对立,本就是creator与被造物之间的对立的一个折射。上位者将其秩序定义为善,而将被控制的下位者的自发性定义为恶。并不是造物主的完美和被造物的原罪之间的对立引发了善恶的对立;而是反过来,善恶的二元对立,本身就是在掩盖一种最为武断、狂妄的秩序歇斯底里地试图将一切都宣告、整合为自己的附属物时,所必然采取的意识形态策略。相对于宁静的虚无,造物主自身狂暴地坚持一种独为自己所有的秩序,并将之推广为普遍法则的这一过程,才是最原初的、奠基性的罪恶,这一罪恶奠基了基本的“善”和“正义”的范式,并通过战胜竞争对手,最终去除了二者头上的引号。 【思想人物】 莱布尼兹(德国哲学家,《GOD义论》作者) 莱布尼兹的GOD义论简单来说可以看成是加强版的大棋党。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预定和谐(自然GOD论加强版):万事万物都被GOD预先安排好了它们的存在的方式和秩序,这种秩序井然有调,充满了精妙的和谐。 2、充足理由律(第一推动加强版):万事万物都可以不断地回溯其发生的原因,最终回溯到一个充足的理由上去,对于那些必然的事物,就是回溯到一个始因,第一推动力上去,对于那些偶然发生的事情,就是回溯到一个因因果果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因果性网络上去,这个因果性网络的整体,这个完满的大全,就是上帝。 3、最好的世界(自由意志加强版):GOD也具有自由意志,因而不需要给人类的自由意志导致的罪恶背锅。creator创造的世界,已经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善良美好的那个了,creator在无数个世界里,自由地挑选了现在这个,并且尽量让一切都竟然有序,服从绝佳的秩序和法则,除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人类的自由意志,是GOD选择最佳世界时,不得不放弃其主宰的一个剩余项。GOD“宁愿/不得不”让人类保持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不去强行让一切都变为死气沉沉的机械齿轮。明主与暴君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并不强迫臣民的自由意志服从于己,而是让大家自由选择善恶,因而也就让自己也能够获得自由:自由地去创造一个预定和谐(除了人类的意志之外)的宏伟美好的自然图景。 这个意义上,GOD就被描绘为一个浪漫的艺术家,她醉心于创造宇宙这项艺术活动本身,而把是否欣赏这个世界,是否厌恶这个世界的选择权,交给了这件艺术品的欣赏者,人类自己的手上。 于是,就完成了对于GOD的浊世佳公子/乱世俏佳人一般的脱罪的洗白。 但是反过来说,“最好的可能世界”,这里就暗含了一种致命的隐喻:GOD事实上还创造了无数个更坏、更糟糕的宇宙,但很快就把罪证掩盖,将它们毁灭了。我们只是他无数失败试验品当中不那么不幸的一个罢了。所以,所谓的“最好的可能世界”,背后站立的乃是一个“最邪恶的必然主宰”,他战胜了其他一切主宰,一切主导性的其他秩序,而将它自己的秩序设立为全部可能性中唯一的现实性,这样,最极端地恶就变成了唯一的善,并反过来把它无法主宰和控制的侥幸逃脱的残余势力,人类的自由意志,描述为唯一的恶。 假设每个人类的精神,都和GOD一样,是一种去肉身化的,无限智慧的灵性存在,那么首先要被制裁的就是GOD自己的自由意志所引发的罪恶了:你怎敢把那么多伟大的灵魂囚禁在脆弱的肉体里并用各种痛苦和磨难凌辱他们?!(想象一下GOD和凡人进入了同一个匿名的在线聊天室,他们会怎样对喷起来!) 因为按照莱布尼兹的单子论,万物都是平等的单子,所谓的GOD只不过是给一切其他单子注入源代码的一个初代机罢了。这个初代机事实上并不是最好的,而只是运气最好的那个罢了。 于是我们在莱布尼兹的思想中,看到了颠覆封建王权的最重要的启蒙要素:善与恶、普遍和特殊、偶然和必然的辩证法。这很快就引发了康德对于理性主义的全面批判。 【文化形象】 丘吉尔 “德莫克拉西是人类政治制度里最不坏的那个了。”这种“最不坏”/“最好”的论调,其实等同于GOD正论给至高主宰甩锅洗地的套路。 问题是,给这套制度,注入源代码,上上发条,撒手不管,让选举游戏就自己这么无限循环下去的始作俑者本身,才是最罪恶的:他早就预先确保这么玩下去自己永远不会输,甚至优势会越来越大了。 身价1亿的人和1亿个身价1块钱的人对赌最小筹码为1块钱的局,前者永远会赢。 换言之,问题不是德莫克拉西本身,问题是在每次开始德莫克拉西的同时,要不要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主动消除一切产生人身依附和控制的不平等关系和格局。 对于GOD,宇宙只是艺术品,对于凡人,一个村庄,一条河流,就是全部苦乐的来源;类似的,对于一部分富人,经济投机、财富积累是游戏,是艺术创造般的博弈和享受,对于另一部分人,就是容不得半点闪失,一步踏错便落入深渊的垂死挣扎。双方名义上都面对的是同一种东西,即客观现实,但前者可以自由地抽离,暧昧地接近,只动用一丁点力量,就可以干涉、毁灭后者的全部客观努力和主观幸福。 所以当丘吉尔用GOD般的口吻对众人说,德莫克拉西是最不坏的政治制度了,我希望大家知道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识相点认命吧泥腿子们,我们还有比这更坏的。”

结语:

会上这班GOD义论的车的,才智都是比较平庸的,或者是性情比较天真,还没有长大。它依然是前反思的。

主义主义1-2、1-2-1、1-2-1-1、1-2-1-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