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游天下(536)定军山武侯墓

2022-10-21 17:37 作者:乐山乐水481  | 我要投稿

文游天下(536) 定军山武侯墓 文/石岩磊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伐魏,不幸在五丈原病故,《三国志》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定军山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境内,蜀汉皇帝刘禅为丞相在山脚修建了坟茔,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所以得名“武侯墓”。    武候墓在后世屡经修缮,特别是清朝嘉庆时期的那次规模最大。当时川陕地区白莲教十分活跃,起义军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多处城池失守,而勉县却安然无恙。当地官员上表奏章,称是由于定军山上的诸葛亮显灵,吓退了匪徒。嘉庆帝龙颜大悦,拨900两黄金重修武侯墓,并亲赐牌匾“忠贯云霄”,这也是墓区唯一的一块帝王题词。    然而,墓地里最珍贵的并非皇帝的墨宝,而是枝繁叶茂的汉柏与汉桂。据史料记载,武候墓周围最初植有54棵柏树,代表孔明54年的阳寿,现在仅有22棵存活下来。其中一株竟然长在了墓冢之上,其遮天蔽日的树冠恰似一柄巨伞庇护着下方的坟茔。相传,它是诸葛亮夫人黄月英的化身,永生永世陪伴在夫君身边。坟墓的南边还有两棵并排而立的汉代桂树,每逢花开时节,香飘十里,因此被誉为“双桂流芳”。    古代帝王将相的墓地大多会成为摸金校尉眼中的肥肉,可武候墓从未被盗掘过,人们推测其原因是,孔明睿智过人高风亮节,为万众敬仰的神人,即使是盗墓贼也敬其三分,不敢在其头上动土。但唯利是图穷凶极恶的盗匪哪有什么操守可言,让他们没有打武侯墓主意的根源在于,诸葛亮在遗嘱中明确说道: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入殓时只陪葬随身穿的衣服,不要埋下贵重物品。     挽救武候墓的,不是孔明超人的睿智,而是其廉洁自律的崇高品德。正如他在《诫子书》里谆谆教导孩子那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是言行一致的伟大践行者,其志在淡泊,其远于宁静,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一片丹心挥洒为万古长青的汉木。    驻足在阴翳的古树下,清香和着清凉袭上人们的心头,原本肃穆之地,忽然变得温馨可人起来。孔明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没能完成匡扶汉室的丰功伟业,可他有“月英树”的陪伴,有“护墓双桂”的拱卫,更有累代崇拜者的仰慕,他即已高奏凯歌:成功地将忠勇镌刻进汉文化的DNA序列中,成功地把清廉浇筑为流芳百世的魂魄。    2022.10.21

文游天下(536)定军山武侯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