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如何教人学会谋略?思维导图分析其中蕴含的大智慧

随着《狂飙》剧集更新,剧中高启强逐步上位,似乎和《孙子兵法》离不开关系。《孙子兵法》凝结着古人谋略的智慧,也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缜密的逻辑。哪怕放到现在都值得一读。《孙子兵法》一共十三个章节,因此我们就分章节来看看《孙子兵法》中隐含的智慧。当然,谋略应该用在正道上,千万不要犯罪哦~
罗列了一个合集传送门:
https://shutu.cn/know/p5277678.html?from=1njci3
内容比较多,可以收藏着慢慢看~

第一篇:兵者诡道也
第一篇讲庙算,就是出兵前比较敌我条件、估算战事胜负可能并制定作战计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它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 “慎战”是孙子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思维导图总结了有关语录、核心思想和运用事例,来源于:
https://shutu.cn/template/t8241106.html?from=1njci3

1、能而示之不能
一战而定是真名将
2、用而示之不用
计策都很简单,就那几个,关键是戏怎么演
3、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
4、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
5、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
6、怒而挠之
忘了本谋,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
7、卑而骄之
示弱不是羞耻,争什么不要争气,特别是不要争一时之气
8、佚而劳之
使用疲劳战
9、亲而离之
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间计”?
10、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要保持紧张,不可懈怠

第二篇:《作战篇》
第二篇讲的是庙算之后的动员准备和筹划。在前篇“慎战”思想之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经济,但同时会对其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考虑成本很重要。思维导图来源:
https://shutu.cn/template/t8240912.html?from=1njci3

1、打仗不是打兵马,是打钱粮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不顾财力一味开拓终灭亡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3、“拙速”,就是准备要慢、动手要快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4、利害关系: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5、把战争成本降低,就能提高胜算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6、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知柴米油盐贵者不可当家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qí)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7、激怒与利诱,让士兵变成亡命徒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8、真正的胜利是缴获对方资源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
9、大将就管着人民的生死寿命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第三篇:《谋攻篇》
该篇讲的是要用智慧攻取,不要只是用武力,有时获利比胜利重要。来源:
https://shutu.cn/template/t8241197.html?from=1njci3

1、谋攻,最好是不用攻,不攻而下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2、百战百胜不是什么好事,一战而胜才是厉害。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伐谋:就是要破坏敌方的计谋
伐交:不能因为你的队友是猪,你就跟着做猪
伐兵:争胜于白刃之前,非良将也
4、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5、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未考虑胜,先考虑败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非战,不战而屈人之兵
非攻,不攻而拔人之城
非久,不久战而毁人之国。
6、“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7、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8、“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给皇上立个规矩,但只能启发他自觉守规矩,不能假设他一定守规矩。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第一个“不知”,不知道军队不可以进,你逼他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退,你逼他退。
第二个“不知”,是不懂得军队事务,却要参与军队管理。
第三个“不知”,是不懂得军队的权变,却要参与军队的任命。不得其人,就会满盘皆输。
9、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必胜不可知,必败则是可知的
一是知道需要用多少兵;二是你能带多少兵;三是兵怎么带,怎么用。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没有预先准备,没有周密防备,那是不可以带军队的
将领能干,君王又不干预者
10、知己知彼的问题往往不在于不知彼,而在于不知己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从第四篇开始到第六篇,孙子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现场作战指挥的谋略。
第四篇:《军形篇》
第四篇讲的是需要考虑一些客观稳定的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在兵法中指军事实力及其外在表现,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要立于不败,待敌败。图来源:
https://shutu.cn/template/t8241054.html?from=1njci3

第五篇:《兵势篇》
第五篇讲述了主观易变的因素,“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因此造势比选人更重要。思维导图来源:
https://shutu.cn/template/t8225344.html?from=1njci3

第六篇:《虚实篇》
第六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巧妙制定战术形成我强敌劣的局面。敌人有虚实,我也有虚实,要学会在有虚有实中战斗。来源于:
https://shutu.cn/template/t8227941.html?from=1njci3


从第七篇开始到第九篇,孙子开始讲述在战场上机动应变的谋略。
第七篇:《军争篇》
第七篇讲述了管理团队士气重要性,如何用计夺取会战的先机,从中取得好处。图来自于:
https://shutu.cn/template/t8225237.html?from=1njci3

第八篇:《九变篇》
第八篇讲述了将领应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以九变来应万变。
https://shutu.cn/template/t8225498.html?from=1njci3

第九篇《行军篇》
第九篇讲述了应该如何在行军过程中宿营和观察敌情。不妨让我们停一停,总结经验,做好下一步攻略。思维导图来自于:
https://shutu.cn/template/t8229667.html?from=1njci3


第十到十一篇讲述了有关军事地理相关的计谋。
第十篇《地形篇》
第十篇讲的是六种作战地形以及相应的战术要求,有时候知己比知彼更重要。思维导图来源于:
https://shutu.cn/template/t8229575.html?from=1njci3

第十一篇《九地篇》
第十一篇在第十篇的基础上更加细分,讲述了从主场客场形势和深入地方的程度而分类的九种作战环境和战术要求,地利同时也要人和。从九种地势、兵贵神速、同舟共济、指挥艺术、九地攻略、指挥作战、为帅之道、视死如归、王霸之道这几个方面来讲述。导图来源:
https://shutu.cn/template/t8225661.html?from=1njci3


最后一个部分,孙子讲述了两种特殊的战法
第十二篇《火攻篇》
第十二篇讲述了用火对作战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回到了最初提及的“慎思慎战”的思想。思维导图来源于:
https://shutu.cn/template/t8227842.html?from=1njci3

第十三篇《用间篇》
最后一篇讲述的是五种间谍计谋的配合使用,情报是非常重要的,要舍得花资源来换取消息。思维导图来源于:
https://shutu.cn/template/t8225103.html?from=1njci3

《孙子兵法》是古人谋略智慧的集合,谋略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同时《孙子兵法》也翻译成了多国语言,走向世界。其中的谋略,不只是适用于战场,通过汲取它最根本的思想精神,例如知己知彼、以不变应万变等等精神内核,将其化用到生活中,也同样能为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助力。因此我们应该多多读书,汲取其中经过几百年的沉淀经久不衰的古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