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元素(二)鸳鸯歌合战--中简版
以下是小的个人不专业心得与主观滤镜感想,非本科系历史典故可能有误解出入,如有冒犯还请多包涵。
以下剧剧剧剧透、慎慎慎慎入。

在看现场公演时,我常常能感受到美式元素,又说不上来那种感觉...明明是江户和物,怎麽一点也不古板、反而有种新潮感?直到阅读了场刊裡笹川庆子的文章,就明白了。
电影版的导演牧野正博平时就欣赏好莱坞音乐片电影导演Busby Berkeley,于是在电影结尾处放了一段团体歌舞,宝塚的小柳老师保留这部分,宝塚版的结尾也有一段谢幕歌舞,场面缤纷欢腾兴高采烈!原来牧野正博对美式音乐型电影有在关注,舞台剧版的因为是现场演出,更能感受到美式的动感与朝气!

电影版的音乐歌曲均由大久保德次郎製作,为保留原着精神,舞台剧版的歌曲都沿用了,礼三郎独唱的歌、新增角色圣乃、春妃的歌是新歌曲,大部分的歌曲都好听、琅琅上口。
【剧末谢幕】
典型宝塚公演二本物,在show的最后全员依序下大阶段谢幕。这次的公演在剧的结尾也有谢幕非常难得。从瓦版屋的一之濑、大弥卖报宣传歌唱比赛改为在婚礼举行之后,动感鼓声揭开谢幕环节,具有设计巧思,那一整段我非常喜爱,是看了心情会变美妙的桥段!
第一波谢幕是商业族群,秀千代(圣乃)、藤尾(美羽爱)、三吉(天城)、香川屋成员、おとみ酱仰慕大队。虽然圣乃的戏服宽大,掩不住的是他的舞蹈富有节奏感。
第二波是武士族群,丹波守(辉辉)、丽姬(春妃)、天风院(美风)与家臣们。大家一起双手画圆,因为丹波守喜欢圆圆的物品。这时第一波商业族群也在后面跟着摇摆,非常热闹。剧裡丹波守几乎都在注意别的女人,终于这时丹波守与正妻丽姬一起转圈圈跳舞。
第三波是满右卫门(绮城)、凛乃、狂斎(和海)、道具屋、峰果医生...。后面的商业族群、武士族群,在每个固定的点会拍两下手,非常有趣!
第四波是家臣苏芳(紫门)与京莲院(京三纱),两人手牵手往后跑再折回,大家一直欢呼起鬨!
最后,在礼三郎与小春出场到银桥之前,所有成员的舞步我太喜欢了!大家俯身原地往前大跨步、怎麽那麽好看啊!那是爵士鼓的节奏吧!我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鼓声与笛子是这部剧很重要的乐器,动感又诙谐!
【仰慕大队&家臣团队】
跟着おとみ酱(星空)身后的"仰慕大队"、尾随于丹波守(辉辉)身后的家臣团队,为本剧增添好几倍的喜感。虽然没什麽台词,但是这两个团队的微表情、小动作都很有趣。
在おとみ酱与小春(Madoka)唱吵架歌时,おとみ酱身后的仰慕大队是合唱团担当,在每一句歌词之间快速唱三拍「wa wa wa」、「Na Na Na」,小春走过去的时候,仰慕大队微微逼近吓她一跳,队员们一边唱一起简易舞步:近三步、退三步、弯腰、后仰...的烘托下,非常美式的合音感,吵架唱面趣味度增色好多好多!
丹波守辉辉看上小春之后,满右卫门(绮城)献计:赏小春父亲50万,让小春进入丹波守的宅邸。丹波守很满意,开心高歌一首,家臣们跟着共舞,一起刻意夸大步伐非常好玩,让我想到早期迪士尼米老鼠黑白无台词的动画。辉辉在离去之前用动作暗示家臣要走了,他不是用手势而是头往前扭一下,很有美式幽默!

这是米老鼠动图 不知道能否上传成功
鸳鸯歌合战(Singing Lovebirds)电影是1939年上映的,是在战争时期拍摄製作的。TOP HAT是1935年的电影,当时处于经济大萧条。两部音乐性喜剧型电影都是在大环境艰苦时期的作品,非常感激这两部作品製作完成上映、流传后世。
这次首度改编成舞台剧版后让宝塚歌剧团花组演出,经过小柳老师稍加润饰,剧情加入了"鸳鸯の香合",一点也不违和,强调了礼三郎重视情感、不重名利的设定,故事轻鬆不严肃、有深深的寓意、江户时期的生活缩影,有声有色丰富多姿的舞台呈现,让观众能有机会再看到如此杰出的创作,我觉得好幸运也好幸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