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几句话,关于如何处理粉丝的事情。
MTR模组近来有了不小的热度,我本人也赶在这一波红利之前,吃了不小的热度,也坐拥了一批粉丝,上至985毕业的高材生,下至刚上小学的孩子们,都因为我的作品而支持我。我建了一个交流群,大家也可以在群里聊轨交、分享资源,抑或是谈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我经常直播,我的粉丝们也会在直播间里问问题什么的,我都会一一解答。但不管怎么样,整个群里的环境都是和睦的,与某4倍粉丝up主的粉丝群和直播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年龄相仿,同样是天才般的创造力,为什么一个能专注于研究技术不断进步,另一个却只能忙着怼人、开盒、挂人、自证清白?
不得不说MTR圈子,确实是低龄人的天堂。很多在这个圈子的人,不是火车迷就是地铁迷,这几年也是随着我国铁路的逐步发展,铁路文化逐渐被小孩子们接受,所以铁路圈小孩多,倒也不足为奇。小孩子都有模仿的天性,伴随着MC这样一款自由创造的游戏,以及MTR这个神奇的玩法,就吸引了很多的低龄玩家。 我们为什么会追星?因为这些人,不管是唱歌,还是演戏,往往有很高的颜值、或出色的唱功演技、或天赋异禀的本领。作为年轻人当然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与这些人差距悬殊而感到无能为力,便会想方设法地接近他们。我们不能说孩子们的做法有多幼稚可笑,因为追随强者、崇尚强者是人类这个物种的天性。类似于我们追星,MTR圈的孩子们也会关注一些圈子里的大触们,渴望接近他们,和他们亲近。 所以小孩子本无错,关键是我们这些创作者,或者说居高位的人,如何对待他们。
面对强者,我们有三种基本的情感:羡慕、憎恨和嫉妒。羡慕自然不用说,不然为什么要关注。所以接下来的话题,就是如何对待憎恨的小孩和嫉妒的小孩。 小孩子可能不太分清楚这些感情,羡慕中往往多少都会带一点憎恨或者嫉妒。我会把这些孩子分成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第一种是有礼貌的小孩,他们会跟随你,耐心地和你一起学习。这种不用多说,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讨厌这种家教好素质又高的小朋友,开盒up自然也不讨厌,他自己在视频里也说明这一点。
第二种是情绪不平衡的小孩,碰到超出他们能力或理解范围的事情时,这些小朋友会感到心理落差。我们都知道,人在情绪失控的时候,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包括但不限于冷嘲热讽、苍白辩解、拿更厉害的人作对比(最后一种尤为多,我看到过的就不少)。但这些并不是捣乱,也不是闲的没事,而是他们真的需要一个发泄口来缓解落差。对待这些人的做法就是不要挑他们的软肋打,一定要温和,友善对他们,帮助他们缩小能力差距。这些人在小学生中占大多数,往往保持中立。拉拢他们是很重要的,如果对这类人采用轰炸式手段,得罪的是多数派群体,结果得不偿失。所以为什么这些小孩会冲人,并不是开盒up所说的“被惯坏了,怼一下就玻璃心了”的原因,而是能力造成的心理落差不断变大,并且尝试接近失败的代偿效应在作祟。
第三种就是故意捣乱的熊孩子,也就是我们口中的xxs。这些小孩就是没有能力也不想学习,懒惰不思进取,嫉妒心还蛮强的人。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学习能力,而是纯粹地怨天尤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叫吃醋。这不就好说了嘛!影视剧里对于吃醋的人怎么解决?答案是挑弱点完美回击!并把自己的制高点发挥出来,打得他再也无力还手!完美回击并不是开盒怼人,这甚至不需要脏话或者阴阳怪气,只需要拿出一句真话。比如“我粉丝多的是,你取关我又能怎样?不差你一个。”,绝对比“什么牛马也来老子评论区找存在感了?”来得直接、来得真实、来得彻底。比起广域撒网轰炸式开盒有着诸多的优势。而且呢,最重要的是,措辞得体、论述公道,支持者自然不在话下。所以这种方法直接把自己的立场拉到了多数派的价值观之上,换句话说,把找茬的人孤立掉,大家一起审判他,比起一个人孤军奋战,何乐而不为呢?
华晨宇为什么彻底凉凉?因为他根本不懂利用黑粉的巨大潜力,在演唱会上公开回怼黑粉,最后换来的是贻笑大方。蔡徐坤利用黑粉独特创造力,最终换来了持续的火热。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华晨宇依仗自己科班出身,外加极高的禀赋,目中无人、桀骜不驯、不可一世,换来这样的结果。想想看,是否与某up有着惊人的相似?
所以与其牵扯这没用的事情,直接抛开它不好吗?某人刚说想通了,直播放弃了,回头就又开始和直播间的人吵架,还发了个视频兜兜转转,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出尔反尔地耿耿于怀放不下呀。说到底,纠结这些没用的事情,把时间用在造铁路、搞城建这些实业上,我觉得更有价值。明明粉丝在飞快地涨,无视它们就是最棒的完美回击啊,为什么要把本来支持你的人一起得罪光呢。事实如此,一个人的真本事在那摆着,明眼人一看便知孰高孰下。公道可能虽迟,但一定会来到。不要把事情搅浑,最后自己也脱不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