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作品中的心理咨询技术(1):空椅子技术

2020-02-14 23:38 作者:今天修bug了吗  | 我要投稿

PS:因为我放了截屏,所以就不声明原创了(截屏和摄屏严格来说也算违法行为)。文字部分除引用内容外全部原创,引用部分也可能是原创。

PPS:关于“先放案例还是先讲内容”,虽然我个人更偏向于传统的“内容讲述→案例展示”结构,但觉得把案例放到最后有文不对题的嫌疑。所以我使用的是由案例引出内容的方式。

术语解释

  1. 空椅子技术:见正文

  2.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疗法:见正文

  3. 来访者:一段心理咨询关系中来解决问题的人

  4. (心理)咨询师:提供“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服务的人员(大多数情况下有偿)。

  5. 神经症简易评定法(许又新):https://wenku.baidu.com/view/bcd09e2e8bd63186bdebbc04.html

19年上半年的时候,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因为足够符合文艺青年的口味,在豆瓣上被刷到9.5分。故事中女主的儿子天彦(小学三年级)在剧院枪击案中身亡之后女主性情大变,与丈夫和女儿天晴(小学二年级)的关系也越闹越僵。第五集24:35处,女儿因为受不了妈妈的奇怪脾气搬到亲戚阿姨家住。两个人在睡前有这样一段对话:

天晴:妈妈身体还好吗?

阿姨:应该还好吧。你担心妈妈啊?

天晴:嗯。

阿姨:那你要不要打电话给她?跟她说,你很担心她。

天晴:她应该比较想接到刘天彦的电话吧。

阿姨:可能哦。那你呢?你想接到天彦的电话吗?

阿姨:(拿起手机) 喂,天彦。我是阿姨。

阿姨:你在干嘛?我好想你喔。

阿姨:晴晴现在在我们家哦。

天晴:天彦。

天晴:你以前的教室就是我现在的教室,还有你以前的位置就在我的旁边。

天晴:(哽咽) 刘天彦你真的很讨厌,为什么看个电影就可以不见了。

手机点击即可查看大图,电脑可以选择右键→在新窗口中打开图片

对话中的阿姨在这段对话中就使用了空椅子技术。

1. 什么是空椅子技术?

首先我需要解释一个误区:就像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虎皮青椒里没有虎皮、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空椅子技术的实际操作也不一定需要椅子。空椅子技术的来源是20世纪10年代左右的格式塔心理学(完型心理学)。对,就是尼尔系列里面提到的的那个格式塔(游戏概念和现实概念相反)。

格式塔(Gestalt:德语“构型、形式、整体”)心理学认为,人们所经验的事物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事物有意义的、完整无缺的形态……人类的心理意识都是先验的完形,他们不能被分割为元素。

格式塔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有一些事情没有完成”。因此,心理治疗的方式是让来访者更好第观察自己当前的情况,自己解决问题,完成那些“未完成事件”,最终让来访者的内心达到更好层次的整合。

空椅子技术的操作通常是在咨询场地中摆1-2把椅子,其中一把椅子代表来访者在某段关系中存在的另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他人。例如在上面的案例当中,就是电话对面的“天彦”。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来访者可以表达自己对于某些事情、某个关系的认识、感受和想法。在更进一步的情况下,咨询师会让来访者坐到另一把椅子上,从另一个角色的立场上得到不同于自己的回应。整个流程可以反复多次。

所以,空椅子当中的“椅子”只是一个投射物,这个投射物可以是案例中的电话,可以是来访者老婆或者老公的等身抱枕,也可以是对来访者来说在一段关系中极为重要的物品。椅子使用的最多只是因为心理咨询场地永远不可能缺椅子而已。

2. 咨询师会在什么情况下用空椅子技术?

答:当咨询师觉得可以使用的时候。

心理咨询这种经验导向的服务,本身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技术”的标准。不过一般来说,当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咨询师可能会“倾向于”使用空椅子技术。比如:

2.1 来访者反复呈现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矛盾

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下更接近于角色扮演,这对于来访者而言有一定要求。就好像小时候我们都写过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但是我打赌大部分人写的内容千篇一律——这自然有任务驱动的因素,但比起任务驱动的问题,在咨询过程中更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来访者不能很好地从自己的角度切换到目标角度,无论坐在哪一把椅子上,他都在自说自话。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咨询师进一步引导,实在不行就只能换方式了。

2.2 来访者需要完成“未完成事件”

案例当中“给天彦的电话”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来访者内心有向某个特定他人表达的意愿,但是由于不可抗力无法完成的时候就可以使用空椅子技术。例如在学校中某个班上的学生意外身亡需要进行团体心理疏导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围坐一圈,中间放一把椅子象征离世学生,接着引导学生依次上前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另一种情况(我没有咒人的意思,只是这种情况本身就有一定的极端性)是:表达对象活得很健康,但是对方的回应很可能不在来访者和咨询师期望的走向之中。比如:

咨询师:请问是xx吗?我是xxx的心理咨询师,他在分手之后遇到了一些困难,我请求你能够给他一个表达的机会。

男:喂,我……

前女友:滚。

或者:

咨询师:……您今天百忙之中来到这里,我请求您能够听听您儿子的想法。

父亲:你***反了是吧还***敢和我提意见看我***今天不***打死你***个****东西******

为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身心健康和咨询场所的财物安全,这种情况下比起直接冲塔,更适合使用结果相对可控的空椅子技术。

2.3 来访者需要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这种方式通常会在精神分析完成之后进行辅助使用,来访者作为一个拥有相对成熟人格的个体,与心中经历不愉快事件的某个时间点的自己(通常是儿童期的自己)进行对话。这是一个自我安抚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整合的过程。

理论上有这么个操作,但是我目前为止没有遇到过,所以没有能力做过多阐释。

2.4 模拟练习

主要是模拟对话。常见于帮助来访者克服社交恐惧的情况(仅为未发展成神经症的轻度社交恐惧,若许又新神经症简易评定法提示为神经症则不在心理咨询师服务范围内)

3. 总结

在遇到关系冲突或者需要解决未完成事件时,可以考虑使用空椅子技术。这种通过外部事物将来访者内心进行投射与表达的方式可以帮助来访者减弱或消除过去的某些事件对自身的影响或使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

(而且成本还低得离谱。)

影视作品中的心理咨询技术(1):空椅子技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