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将继续研发新型k-5潜射导弹。
印度继续开发新型K-5潜射弹道导弹
印度海军于1月19日在安得拉邦海岸成功试射了可携带核弹头的K-4中程潜射导弹,同时正在开发新型K-5潜射导弹。
K系列导弹是印度为提高二次打击能力、增强核威慑而研制的潜射弹道导弹。K-4与K-5导弹均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制,其中K-4导弹长10米,重20吨,可携带2吨有效载荷,射程可达3500千米。印度“阿里汉特”级潜艇可携带4枚K-4导弹。新型K-5导弹射程预计在5000至6000千米之间,可携带4枚500千克重的分导式弹头,打击能力与印度现有的“烈火”-5陆基弹道导弹能力相当,将装备印度海军未来改进的“阿里汉特”级潜艇。

图1 K-5导弹
1983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开始实施“联合制导导弹发展计划”(IGMDP),该计划包括三个弹道导弹计划,即“大地”(Prithvi)近程弹道导弹、“烈火”(Agni)中远程弹道导弹和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

图2 “大地”系列与“烈火”系列导弹对比

图3 印度弹道导弹基本型、系列化发展路线
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采取了由陆向海的通用化路径。作为印度海基核打击和核威慑的主要力量构成,目前发展了K-15、K-4和K-5三种型号。K-15最初源自“大地”-3的潜射型,后来由于发射平台等限制,改为重新设计。在其研制过程中发展出陆基版的“萨尤尔亚”导弹,用于关键技术攻关和验证,射程700km,可携带核弹头。K-4、K-5潜射弹道导弹分别为“烈火”-3、“烈火”-5的潜射型。

图4 “烈火”-5弹道导弹
“烈火”TD/TTB是烈火系列的技术验证导弹,用于验证再入大气层技术、控制系统性能、RV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惯性导航技术和导弹分离技术等。第一级发动机为SLV-3运载火箭的一子级发动机,第二级采用“大地”-1的液体发动机。

图5 印度弹道导弹技术共用体系
“烈火”-2为两级固体导弹,共用了“烈火”TD/TTB一级发动机技术、分离技术和控制技术;二级为新研固体发动机,配备矢量喷管,具备推力矢量调节能力。新采用了机动弹头技术,射程2000千米;在“烈火”TD/TTB的基础上,通过5年的时间首飞成功,8年时间完成列装。
“烈火”-1是在“烈火”-2基础上,去掉二级发动机后研制成功的,共用了“烈火”-2的一级主发动机技术、制导和控制技术,射程700~1200千米,实现了烈火系列与大地系列弹道导弹的射程衔接,通过3年时间于2002年完成首飞,2004年装备部队。
“烈火”-3于2003年开始研制,是在“烈火”-2的基础上与“烈火”-4同期研制的一型固体弹道导弹,与“烈火”-2共用控制系统技术、制导技术、级间分离技术;发动机在1.3米直径基础上扩展为2米直径钢壳体发动机,两级发动机都采用推力矢量技术、新型HTPB/AP/AL推进剂;核弹头进行了小型化设计、采用了新型弹头防隔热材料;导弹射程为3500千米,2007年4月首次试射成功。“烈火”-3实现了烈火系列发动机从1.3千米直径向2千米直径的转变,运载能力大幅提升,除主发动机技术外,其他技术基本与“烈火”-2共用,研制时间相对较短。
“烈火”-4导弹是“烈火”-2导弹的改进型,继承了“烈火”-2的一级发动机技术、二级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机动弹头和热防护技术,采用了复合材料壳体、现代化电子设备、激光惯组等新技术。在弹体直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射程从“烈火”-2的2000千米提升到4000千米,精度等总体性能大幅提升,于2011年首飞成功,比“烈火”-3晚4年。
“烈火”-5导弹是在“烈火”-3、“烈火”-4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级发动机继承了“烈火”-3导弹钢壳体的一级发动机;二级发动机在“烈火”-3的基础上,壳体由钢壳体更换为复合材料壳体,共用了“烈火”-4的复合材料壳体技术,推进剂技术与“烈火”-3共用;新研三级发动机为复合材料锥形固体发动机;各级发动机有可能采用柔性喷管推力矢量技术。级间段分离有可能从“烈火”-3的热分离发展为冷分离,级间段由框架式结构更改为舱段式结构;共用了“烈火”-4的环形激光惯组;弹头相对“烈火”-3进行了一定程度小型化设计。“烈火”-5经过5年时间研制,于2012年首飞成功。

图6 “烈火”系列导弹对比
综上,“大地”系列导弹以仿制动力系统为基础,发展了近程导弹系列,拓展了舰载、潜射、空基多个弹道导弹型号。“烈火”系列导弹以射程需求为牵引,多型号并举,形成了中近程和中远程导弹系列。以“大地”系列为基础,发展了“大地”海军型(丹努什)弹道导弹,进行陆、海、空通用设计,并基于此发展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

图7 “烈火”-6弹道导弹设理念图
来源:《舰船动态周报》 | 国防科技信息网等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up:看着蛮像回事儿的,可惜的是烈火系列没有一款是设计后投入演习中没出事故的。(以上研究均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