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期末复习党史第三章
第三章
1937五六月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它预见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它还强调“民兵是胜利之本”,充分动员和依靠民众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次会议是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会议通过十大纲领和决定,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的正式形成。成立新四军,叶挺为军长。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
1937年9月23日,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抗日战争首先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日军分路深入中国广大领土,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攻势到达顶点。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迅速扩大起来。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重大胜利。忻口战役是华北战役规模最大战斗最激励的一次战役,两党合作比较好的。之后共产党在深入敌后方以后,八路军应该怎样作战,怎样打击敌人党确定了基本的游击战,仍然保留运动战。在军事战略上由土地革命运动战到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北上升到主要地位。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八路军大步向敌后挺进。共产党他们同地方党组织相结合,组织工作团,建立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救国会。1938年1月10日,晋察翼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这是敌后有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4月八路军三大主力向河北和山东的平原地区挺进。敌后抗战游击战争出现新局面。当时开辟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这是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的一个重要条件。
1937年11月底,党的扩大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首次提出马克思中国化确定了敌后抗战总的战略部署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全会重申党的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1938年10月日军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此时,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到后来将主要兵力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 从军事为主、政治为辅变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在占领区内加紧扶植傀儡,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1938年12月汪精卫为代表公开向日本投降。蒋介石虽然继续抗日,但是日趋消极。反共倾向明显增长。各地接连发生杀害共产党人。1939年7月7日共产党发出《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反对内部分裂、巩固国内团结。”8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提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后毛泽东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它们揭示了1919 年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级。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肩负抗击日本侵略者责任。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全民族抗战八路军发动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着中华民族命运的矛盾。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共产党给予反击,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自卫原则。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叶挺被国民党扣押,新四军被污蔑叛变。周恩来发出“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941年3月蒋介石迫于压力保证不再要剿共军事行动。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共产党在军事对“反共”进行必要部署,并采取一系列政治上反击措施。使可能发生的国民党第三次反共制止。
1941年5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会议》,为全党整风做了准备。1942年2月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任务。1944年5月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党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结束。整风运动实现了全党的新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
1941年到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战争,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1941年底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为中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创造有利国际条件。
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943中国正面战场出现豫湘桂大溃退,让人民意识到国民党不能使抗战胜利。
党的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党的七大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并在党的文件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七大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了高度评价。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毛泽东还提出之前的六届六中全会,正确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规定了抗战新阶段的任务。对抗日战争领导进行了全面战略规划。)
1945年4月联合国1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解放区董必武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随后朱德发布七道全面反攻命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是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顺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结束了。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